(一):Krashen“输入假说”
krashen是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他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 ,也最具争议的二语习得理论。
70年代初,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以“监控假说”为中心;80年代中期,Krashen对其进行了修订,转为以"输入假说"为核心。
Krashen指出,只有“(无意识)习得 ”才是学会第二语言的唯一途径 ;而“(刻意)学得”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监控作用。Krashen断言,学得的知识与习得的知识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转换关系。
Krashen认为 ,语言习得是通过大量可理解输入而产生的。外语学习者通过上下文和情景理解接触到的语料意思 ,其中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就自然学会了。Krashen强调只要听懂话语的意思 ,语言便可自然而然地习得。说和写等语言输出对语言习得没有作用 ,只有听才有帮助。
对于可理解输入,Krashen用其著名的 i + 1 公式做了阐述。i 代表学习者当前的水平,i+1 代表略高于学习者当前水平的语言材料。根据Krashen的观点,这种 i + 1 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大量接触可理解的i+1语料,就可以学会第二语言。
(二)“输入假说”靠谱吗?
1.Krashen的“输入假说”建立在母语习得理论基础之上。二十世纪 50 年代 ,语言学家们开始系统研究儿童的母语习得 ,形成了不同派别的母语习得理论 。其中最具影响的三大派别分别是 :
(1).行为主义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依据 ,认为语言是刺激—反应连锁构成的。这一理论只强调外部事件如何使个人行为改变,即刺激产生反应。
(2).先天论:认为语言习得是人类先天具有的“语言习得机制的产物”。Chomsky 认为普遍语法存在于人的大脑中 ,帮助习得语言 ,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语言初始状态 。普遍语法是由具有普遍性的原则和参数构成 ,原则和参数是大脑的一部分 ,不用学,要学的是参数值和语言的边缘成份 。
(3).认知论: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天生的能力与客观的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们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在不断了解和感知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语言与认知不可分离 。
由此可见 ,Krashen的"输入假说"的理论依据是母语习得理论 。而其适用对象却是二语习得者。“输入假说” 无视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差别 ,将母语习得理论照搬用于二语习得, 将它等同于儿童母语习得。
儿童母语习得是在真实的、自然的语言环境下进行, 学习者接受了大量的、无序的语言输入, 这是个心智日渐成熟、交际能力不断发展的自然的社会过程。而错过关键期的二语习得者不再具有母语习得的生理基础。 他们的目的语输入是有限的、大多是精心挑选而来。他们对周遭事物、社会、人生都有独到的理性思考, 形成了思维定势。 其情感因素、认知因素都对学习发挥重大的影响。
母语习得者与二语习得者在年龄 、心理特征 、认知能力和方式 ,习得语言的目的和动机 ,语言习得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输入假说”在理论上立足不稳 ,在实践上也很牵强 。
2.Krashen对“输入”的定义过于狭窄。他只注重了在语言学习环境中自然接收语言材料的自然输入方式 ,而忽视和排斥非自然输入方式。
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 ,能够在自然的交际环境中接收语言材料 ,当然很好 ,然而 ,如果仅仅局限于自然输入途径 ,这样必然导致输入渠道少 、途径少 、输入量有限 ,也就无法达到Krashen所要求的“大量足够”的语言输入要求,从而与其倡导的“大量足够的输入”自相矛盾 。
3.输入假说过分强调输入 ,忽视和排斥输出。输入是基础 ,输出是目的。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 ,Krashen只强调输入技能听和读。他认为听才是最关键的 ,二语习得者就是通过听习得语言的 。“说”是不必要的 ,甚至是有害的。这种以牺牲“ 说 ” “、写 ” 能力为代价 , 单方面强调听 、读能力的做法恰恰是造成了"哑吧英语"重要因素。
其实 ,不仅输入给输出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输出反过来也可以促进输入 ,增强输入的可理解性 。 只重听说,不重说写与外语学习目的背道而驰 ,必然造成学习者听得懂 、说不出 ;看得懂 、写不出 ,从而严重妨碍学习者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 。
4.Krashen认为习得的知识与学得的知识不能相互沟通和转化。输入与习得联系紧密 ,而与学得几乎无关 。这也许是因为Krashen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生活在目的语国家的二语学习者。
二语习得者由于是在"目的语"环境下生活和学习 ,所接收到的语言输入不仅量大 ,而且自然真实 ,时时刻刻接收着如此充足而又真实的语言输入 ,学习者会容易习得这种语言 。
然而 ,在中国 ,外语学习主要是在课堂里进行。学习者接收到的输入量不足以达到习得语言的程度。在缺乏外语学习环境的中国 ,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第二语言是不可能“习得”的,过分强调自然输入 ,以及由自然输入引发的习得 ,势必会挫伤学习者通过刻苦自觉的学习学好外语的积极性 。
二:理性过滤二语习得理论很有必要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领域。诚然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间该领域的各项研究已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然而由于二语习得理论涉及社会学 、语言学 、心理学 、神经学 、人类学等诸多学科 ,人们对语言和思维真正的运作模式尚没有一个定论 ,语言习得研究必然存在取样不足、变量控制困难等问题。二语习得理论还处在假说层面,而没有到达到定理层面。我们还不能断定哪一个假说是完全正确的。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走向了多元化,不同理论基础支撑的流派自然而然促成了百家争鸣,假说理论众多的场面。
很多假说之间是相互对立的,例如输入假说认为成人可以像儿童习得母语一样习得第二语言,而关键期假说认为习得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Krashen认为习得的知识与学得的知识不能相互沟通和转化,而Ellis认为习得与学习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习得中包括了有意识的学习,两者在部分情况下可互相转换。如果有一个是对的,另一个必然是错的。
如果真是存在关键期,就意味着成人的"习得"能力不占优势,成人的优势在于"学得"的能力。那么因为"输入假说"而放弃接触非自然输入(所有针对外语学习而编写的教材)听写、跟读、练发音、学语法等刻意的“学”岂不是得不偿失了。
二语习得理论还不能给学习者指出明确的方向,看起来像是馅饼,但如果全盘接受某一假说,馅饼可能变成陷阱。尽信某一假说可能不但不能促进二语的学习,反而阻碍了二语使用能力的发展。
人们往往习惯于听从权威的话。然而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专家不如无专家。对于二语习得假说,不要只是一味接纳。一旦追随某个人,你就不再追随真理。一旦尽信于某个权威,你就落入了牢笼之中。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