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雯:新科世乒赛女单冠军,十年磨一剑,“我一度以为我做不到”

第55届布达佩斯世乒赛结束有段时间了,

但我还是想写写刘诗雯。

作为新晋世乒赛女单冠军,这一路,刘诗雯走了十年。

十年,过程远比这个数字艰辛。

刘诗雯走上乒乓球的道路,是因为母亲王丽凤。

一直热爱乒乓球运动的王丽凤想让女儿成为职业运动员,以遂自己当初未了的心愿。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告诉刘诗雯,“妈妈不要求你能写一首漂亮的好诗,只希望你能打一手漂亮的好球”。

(诗雯这个名字是奶奶给取的,奶奶希望她以后能写出好诗,成为文学家。)

于是四岁半的刘诗雯就拿着母亲专门为她定制的小球拍,在家里和母亲比划着挥拍击球的动作了。

5岁时,小诗雯被送到世界冠军王楠的启蒙教练张晶清那里,正式学习乒乓球。

小诗雯机灵又活泼,刚被妈妈带去见教练时,怕教练不愿意收下自己,忙跟教练说,“老师,我会走时装模特步。”

张晶清觉得小小的刘诗雯很大胆也很聪明,便笑着说让她走几步看看。

小诗雯果然大大方方的走了几步,这一走让张晶清觉得刘诗雯身体协调性很好,又大胆不怯场,是个做运动员的料子,就收下了她。

后来张晶清被调到广州,也因此暂时终止了和刘诗雯的师徒关系。

两年后,张晶清回老家探亲,遇到刘诗雯父母。

她表示,希望刘诗雯能跟自己去广州体校学习乒乓球,那里的学习条件在当时是最好的。

刘诗雯的父母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只有七岁的刘诗雯送到广州。

来到广州,刘诗雯学习的很刻苦,球技也提升的很快。

想家的时候,小诗雯会在电话里跟妈妈哭,妈妈告诉她“你现在是丑小鸭,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好球,取得优异成绩,就能变成白天鹅”。

王丽凤习惯了用这种方式鞭策刘诗雯。

她认为,运动员不同于其他的职业,安慰不能磨练一个人的心性。要想取得成功,刘诗雯必须内心强大。

老师张晶清也经常拿师姐王楠的经历来激励刘诗雯。

在母亲和教练的鼓励下,刘诗雯也愈加刻苦地训练。把邓亚萍和王楠视为榜样,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拿世界冠军。

2002年,只有11岁的刘诗雯因为突出的表现被选进广东省队。

这一年,母亲王丽凤也辞掉工作,来广州专心陪女儿训练,照顾女儿的起居。

慢慢的,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球技的提高,刘诗雯开始在国内外的各种比赛中崭露头角。


2005年,刘诗雯正式入选国家队。

高手如林的国家队让刘诗雯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激发了她更上一层楼的愿望。

她开始更加努力的训练,打磨自己的球技。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7年11月27日,在2007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女单决赛中,刘诗雯以4比2战胜李晓霞,夺得冠军。

随后,又在2009年的女子乒乓球世界杯决赛中,18岁的刘诗雯以4:3战胜当时风头正劲的郭跃,超越了王楠成为世界杯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

刘诗雯实现了当初的心愿,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一时间,“天才少女横空出世”的声音不绝于耳。

所有人都对刘诗雯寄予厚望,还给了她“小邓亚萍”的称号。

这是荣耀,也是负担。


然而现实却没能按照剧本走,它比电影更戏剧化。

但电影始终是电影,现实确是一根蚀骨的刺,扎的人生疼。

命运好像给刘诗雯开了一个玩笑。

2010年莫斯科团体世乒赛,刘诗雯作为主力之一和中国军团出战莫斯科。

本以为毫无悬念,中国队会将这枚金牌收入囊中,实现在该项目上的第九次卫冕。

然而,刘诗雯与丁宁发挥不佳,先后负于几位新加坡选手,最终痛失比赛。

刘诗雯一人丢掉两分,成了比赛的最大过失者。

各种指责、谩骂让她陷入绝境,还一度被踢出国家队。

“莫斯科的眼泪”成了刘诗雯永远的痛。

所幸,她还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打回了国家队。

从18岁拿到第一个世界杯冠军,刘诗雯的渴望就一直停留在世乒赛上。

在乒坛,世乒赛的单打冠军比世界杯要有分量的多。这也是所有获得大满贯的选手必经的一步。

2013年,刘诗雯首次打入世乒赛女单决赛,遇到正值当打之年的李晓霞。

最终4-2输掉比赛,梦碎巴黎。

2015年,苏州世乒赛。打法风格上都有压倒性优势的刘诗雯对阵丁宁,所有人都以为这一次刘诗雯会圆梦苏州,拿下比赛。

出人意料的是,比赛进行到一半,丁宁不慎摔倒,还扭伤了脚,最终一瘸一拐地走上球台。

本来已经领先两局的刘诗雯没能稳定战局,最终被丁宁反超,痛失金杯。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领奖台上的刘诗雯拿起亚军奖牌又随手放下。

是啊,怎么可能甘心? 近在咫尺,却又万里之遥。

当晚哭泣了整夜的刘诗雯在想些什么呢?

恨命运的不公? 还是恨自己不够决绝?

苏州,又一个伤心之地。

这次的失败,没有给她带来赞许或是鼓励。

质疑的声音铺天盖地而来,所有人都说她心理素质不佳,关键时刻不够坚定,不会有大的作为。

后来,丁宁打法转变,变得无可匹敌,很快拿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大满贯。

而刘诗雯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还停留在18岁的世界杯上。

苏州世乒赛的失利也让她失去了里约奥运会的单打资格。

最终这个姑娘,只能站在团体比赛的领奖台上,遥望那个她梦寐以求的地方。

也许是苏州的失败带给刘诗雯的打击太大,她陷入了长时间的低迷。

退赛、禁赛、输球……

17年,又遭国家队大幅整改。

传言新的主管教练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更有潜力的年轻小将身上,刘诗雯基本处于散养状态。

由于长时间缺乏专业的指导练习,刘诗雯的技战术和信心持续走低。

与此同时,国际乒联改用无缝球,球也被改大。

这个变化对刘诗雯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在国家队里,刘诗雯不像李晓霞、丁宁以及后来的陈梦她们身材高大,所以刘诗雯力量不足,胜在速度。

新的变化无疑削弱了刘诗雯的速度,同时放大了她力量不足的缺陷。

眼看着到了职业生涯末期,刘诗雯被各方唱衰。

与她同期的运动员早已拿下大满贯,新一代的小花们也在全力奔跑着,书写下一个篇章。

此时刘诗雯在国家队的位置很是尴尬。

大家都说她是女版王皓,注定只能做第二。

实在不愿意她经历这一切。

这颗台上凛冽,台下明媚的“小枣”,她是如此的温润而美好。(小枣是队友给她的昵称)

每一次比赛结束,她都全场跑着帮裁判捡球,然后给观众席上的球迷鞠躬致意。

里约奥运会团体获胜拍照时,只有她伸手邀请一旁的陪练朱雨玲一起合影。

小枣说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出国打球,无论再怎么艰难。 如果不能代表自己的国家赢得荣誉,又有什么意义?

传递球拍时,总是把球柄对着对方,方便人拿。明明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细节,她都做的这么好,除了发自内心的善意,我想不出别的原因。


终于,2018年9月,刘国梁回归,随后马琳进入国家队,接管刘诗雯。

刘诗雯告诉马琳自己现在技术低迷。一度信心不足,马琳鼓励她,“球可以练,心气不能输。”

在马琳的带领下,刘诗雯重新投入训练。

马琳的出现不仅给了刘诗雯技术上的支持,更多的是信念上的坚定。

也许马琳是最懂刘诗雯的,三次世乒赛亚军,马琳比谁都明白失败的滋味和那种对冠军的渴望。

随之而来的直通赛,最强地表11人战,刘诗雯只拿到第五,被网友戏称“勉强挽尊”。

刘国梁给了刘诗雯世乒赛单打的机会,各种质疑的声音接踵而至,“国家队也潜规则”、“硬捧刘诗雯”……

重重压力之下,刘诗雯力克各路对手,晋级半决赛。

又遇丁宁。

这一次,她没有让机会从自己手中溜走。

在2-0落后的情况下,刘诗雯连胜4局,逆转比赛。第5局还打出一个惊人的11-0,她一球不让。终于泄掉了这口苏州的遗恨。

决赛对阵陈梦。

比赛还没开始,微博上全是“心疼刘诗雯遇球路相克的对手”一类的话。

陈梦的确很强,直通赛第一,18年外战不败,半决赛4-0淘汰实力不俗的王曼昱。

此前,刘诗雯与陈梦的比赛也是败多胜少。

可是,刘诗雯赢了!

又是4-2,又打出一个11-0 !

决赛场上,刘诗雯的眼神让人害怕。冷酷、决然、杀气……

她眼神中透露出的对胜利的渴望让人动容,观众席上“刘诗雯”的呼声不绝于耳。

“这一次,我绝不放手。” 相信她给了自己这样的许诺。

拿下最后一球,刘诗雯赢得比赛。

这一刻她掩面望天,球拍落地,久久地扶栏而泣。

刘诗雯做到了。

有时候,我们脆弱到连自己都战胜不了;有时候,我们也强大到只需战胜自己。

十年了,梦想的花朵终于在布达佩斯绽放。


十年意味着什么?

十年前的你,满腔热血,立志要踏下一方天地;

十年后,你深夜饮酒,只叹青春不复,落花无声。

对于有些人来说,十年,是18岁的豪情终于变得光芒万丈。

也许我一生注定碌碌无为,可一想到曾经那个满怀理想的自己,人生就有了一点点光亮。

2020年东京,让我们祝福小枣。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诗雯:新科世乒赛女单冠军,十年磨一剑,“我一度以为我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