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嫁娶风俗

《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距今两千多年了,然则其中很多篇目,读来仍感亲切,写得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

以《桃夭》和《鹊巢》为例,我们看看《诗经》是如何写民间嫁娶的。

《诗经· 周南·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写得是什么呢?一个女人出嫁。但是没有直接写出嫁的热闹场面,“比兴”出之。如何出?以桃树作比。首曰“桃树叶茂枝繁,花朵粉红灿烂”,我们一下子就能想到,一片桃树林,阳光灿烂,花繁叶茂,香气扑鼻,而在桃树林下边,人声鼎沸,原来大家都在看,有一位面若桃花的好姑娘就要出嫁了;次曰“桃树叶茂枝繁,桃子肥大甘甜”,这里可能既指姑娘已长成,正值青春,甘甜可人,又指姑娘嫁人到夫家,将来会开枝散叶,子孙满堂;后曰“桃树叶茂枝繁,叶儿随风招展”,还是写姑娘美丽漂亮,妩媚动人——看热闹的人们都交口称赞。

当然,除了称赞姑娘青春少年,风华正茂,妩媚动人,大家说得更多的,是这个姑娘——啧啧,肯定是个旺夫的好女人好媳妇啊,不只旺夫,甚至会旺夫家啊!

诗歌分三段,每段最后两句,意思完全一样,就是说:“这个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家从此一定能和乐平安。”

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或者说,表达的是一种祝福,祝福新娘嫁到夫家之后,可以给夫家带来好运气,以及福气。

这应该就是“旺夫”最早的诗意表达吧!自此之后,我想中国男人娶妻,念叨最多的一句就是“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 召南· 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鸠占鹊巢”这个成语从这首诗来,这里先要为“斑鸠”正一下名,成语中的“鸠”是指八哥鸟,或者布谷鸟,而不是斑鸠,斑鸠自己会筑巢,且是一种勤劳的小鸟。

在这首诗中,我们要了解什么呢?

先看每一段的前半部分,先说“喜鹊在树上把窝搭,八哥鸟儿前来住它家”,次说“喜鹊在树上把窝搭,八哥鸟儿前来同住下”,后说“喜鹊在树上把窝搭,八哥鸟儿前来住满它”。“居”是“居住”,“方”是“占有”,“盈”是“充满”。

这些诗句让我们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结婚,男子要先准备好房子;别再抱怨了,两千多年前就这样了。

“居”“方”和“盈”则表现了结婚之后家庭的变化过程,先住进去,然后占有——成主人了这就——最后,生了一堆小孩儿,“充满”。

我们再看每一段的后半部分。

“之子于归”是说“这位姑娘要出嫁”,“百两”即“百辆”,说车很多。《论语》中“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乘”是古代用四匹马拉着的兵车,“千乘之国”是个比较大的国家了,当然诗中所说的“两”和“乘”不是一个级别的车子,但是“百两”已经算很多了。

“御”是迎接,“将”是护卫,“成”是完成。男子娶妻,要“百辆车子前来迎接她”,“百辆车子前来护卫她”,“百辆车子迎来新娘成婚啦”。

这个阵仗,这个场面,比现在的迎亲队伍阔气太多了吧。

啧啧。

所以这首诗我们除了要为“斑鸠”来正名,还得为丈母娘正名——人家要个房子,过分嘛,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是这个习俗了;人家提出迎亲队伍要气派,过分嘛,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娶个妻比现在还气派,阵仗还要大。

不过,等等,这首《召南· 鹊巢》,是一首祝贺贵族女子出嫁的歌呀。那就怪不得这样子气派了,我们平头老百姓,伤不起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经》与嫁娶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