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你欠我们一个侠

无论内地电影市场如何蓬勃发展,影片产量及投资规模如何逐年递增,对于一个身患文艺癌,猎奇欲强,常年浸染在电影院及IMDB片库的资深影迷来讲,仍无法缓解片荒引起的不适,以及填补因“目之所及,尽为糟粕”所造成的精神缺失。

华语电影,你欠我们一个侠_第1张图片

先来谈谈内地片子,内地片至今没有形成出众、强势的类型片品牌,国内导演们拍了农民,开始拍民工,拍完民工进城又拍民工回村,偶尔出来个中产阶级,无关主题地漏了个脸,便悄然消失。理由是,政治敏感,老虎尾巴摸不得。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转型拍古装,一个《卧虎藏龙》出来,紧接着什么英雄、投名状、黄金甲、无极、夜宴、赤壁……流水线般出来一堆呷之无味的烂片,导演烂中求生,这一次似乎还有理由:作品不好借古讽今,无法注入思想深度啊!

聪明如冯小刚,捡了葛优和王朔两块宝,靠走都市轻喜剧的路,始终混在一线,拿着大俗即大雅的鸡毛当毒箭,对着一切批评者发射。拍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的姜文;拍过活着,红高粱的张艺谋;拍过霸王别姬的陈凯歌开始撕了最后一件内衣,于是三枪出来了,金陵十三钗出来了,一步之遥出来了,无极出来了……第五代导演们集体堕落了,在商业电影的狂潮中彻底沦为票房婊子。。

这些烂片里,很多还是照抄好莱坞的故事原型,中华五千年文明,在电影人那,竟然找不到比两百多年的美国历史更多的故事,可悲!

第六代导演远未成气候之际(出来个贾樟柯代表不了什么),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一个怪异现象:墙内老兵残喘花叶调零之际,墙外趴着一大波门外汉,他们已觊觎电影市场这块沃土许久,此时趁势齐发。他们当中有音乐人高晓松崔健、赛车手韩寒(我实在不愿意称他是作家)、演员徐静蕾赵薇吴京苏有朋、抄袭专家郭敬明、主持人何炅……连农民工王宝强也将加入这支浩荡的导演大军中。

华语电影,你欠我们一个侠_第2张图片

不管哪个行业的人,凭本事进入导演行业,本无可厚非。人人皆是导演嘛。但当这一帮外行拍起电影时,票房竟几乎都比自诩一线的各大名导要高,高很多。被讽为脑残粉集中营的小时代票房持续走高,郭敬明连拍了四部。这一现象,真乃中国特色!

而他们,除了韩寒吴京,全部都选择懵懵懂懂的青春校园题材,讲三三两两的爱,讲分分合合的情,讲叛逆,讲成长,讲掐架,讲堕胎。这是巧合吗?

No!这只有一个原因:青春是最没有技术含量,而又最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题材。尤其对于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的大腕们,他们有现成的剧本,有足够多的投资渠道,再把自己的经历融入影片中,找几个脸蛋好,正当红的明星们,就不愁没票房。粉丝们为偶像买单,成年观众都爱怀旧,总有人愿意借场电影来悼念自己的青春。一场以悼念为名的饕鶗盛宴,就此被这群卖弄逼格的人争相吞咽了。

在哀鸿遍野,悲剧为主的青春片中,徐峥、黄渤等靠讨巧的剧本、滑稽的表演杀出了一条血路,而且成了票房黑马,《泰囧》一举拿下国产电影票房的桂冠。这一剧本普通,投资不大,即使从纯喜剧来看,笑点也不高的小众电影,竟然是中国电影的票房冠军,对比好莱坞高票房电影《阿凡达》、《泰坦尼克号》的震撼人心,这不让国内电影人觉得讽刺吗?

除了青春片、喜剧片,部分电影人开始寻求突破,悬疑片《催眠大师》刚取得观众口碑,紧接着粗制滥造的《暴疯语》来了,打拐片《亲爱的》刚拿奖,紧接着刘德华井柏然两代零演技偶像联袂的《失孤》来了……内地电影虽题材撞车严重,但远未形成高强文化输出的标识品牌,好莱坞有科幻片、欧洲文艺片、日韩犯罪悬疑片、泰日恐怖片、印度还有宝莱坞。过去中国留给国外的印象是功夫片,一来受限“功夫”文化的局限性,二来缺乏高质量大片为其正名,功夫片也逐渐日薄西山,导演们假借正义之名,逐渐陷入为打而打的困境,打不出中国,国内观众也已经开始视觉疲劳。

华语电影,你欠我们一个侠_第3张图片

每年高居内地票房榜单前列的虽然都是好莱坞热片,但内地观影人群也在逐渐扩大,留给国内电影的生存空间似乎没到夹缝求生的地步,但如果从剧组个体角度来看,既要面对国外大片的竞争压力,还要在国内日渐盛起的电影市场求得弹丸之地,如此激烈的生态环境下,导演们似乎觉得只有不按套路出牌,将本该在影片质量上“十年磨一剑”下的功夫,用在了剑走偏芒,挖掘边角料,艺人炒作,嫁接粉丝市场上,才是求生之道。吴京精心苦熬了七年的《战狼》,成功上映获得票房红利后,紧接着《战狼2》就提上了拍摄日程,准备在次年上映,如此急功近利,不得不让人对影片质量产生担忧。

但愿这只是个别现象。

这样问题就来了,对于华语电影来讲,什么样的故事才是直指东方文化内核,冲向国际市场的有力武器?

华语电影,你欠我们一个侠_第4张图片

我的答案是:侠。

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先从自己的祖宗那挖出自己民族文化的根,围绕这个根,才能打造出具强势文化识别,比肩西方的东方文明。

我国自古便是多民族国家,几千年的文明里,封建君主集权制占了主导地位,与西方国家实行君权与宗教双行并轨的社会制度不一样,君主集权制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君王手上,君主们以儒家思想奴役了老百姓几千年,这几千年的历史,便是君王夺权的历史,百姓的奴性一直未变。民间虽有零散的社会团体、帮派、宗教,却只能在强势的封建集权社会中挣扎生存,即使偶有规模起义,终因缺少文化实力,无法与儒家传统抗衡,民众处于长期的权力压榨下,失去持续的精神信仰,或者说唯一的信仰便是天子。

劫富济贫、匡扶正义的“侠”是压抑的民众情绪的唯一宣泄出口,这侠,不是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侠,也不是金庸笔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民众心里的侠,是万千个体苦楚命运中抽离出来的精神图腾,空有其神,难见其身。对于民众,侠便是正义的化身,是贼的对立面,属于正面的精神力量;相反,对于朝廷来说,侠和贼,都一样是来自民间对封建正统的挑战与威胁,二者在封建统治者眼里并无二致。

华语电影,你欠我们一个侠_第5张图片

回归电影正题,内地拍了不少武侠片,均是在港台武侠片取得瞩目成就后,开始跟风模仿。在华语电影里,功夫片和武侠片经常被概念混淆,在部分人观念里,二者本来就是一个意思。我们稍微把目光转移下,就会看到,好莱坞也在拍“侠”,蝙蝠侠钢铁侠蜘蛛侠闪电侠等,侠字是国内意译过来的,超人绿巨人雷神等在译名上不一样,其实同属“侠”的范畴。好莱坞的侠,和中国的武侠有以下共同点:

1.身怀绝技,与普通民众有明显的区别;

2.代表正义,肩负除恶扬善、保护人民的重任;

3.有独特的行事风格,有别于统治者的法律规则;

4.受隅边缘人的身份,在民众和当局之间,饱经争议。

不同在于,中国的侠使用的是传统武术,好莱坞的侠更多是凭借高科技能力脱颖而出;中国的侠有数千年的文化背景,有深刻的民族烙印,能牵引出强势的东方文明招牌,好莱坞的侠似乎更注重商业包装,而鲜少有针对民族文明的深度剖析(早期的西部牛仔片亦是如此)。

华语电影关于侠,有更大的孕育土壤和发展空间。

而侠如果仅止于武侠小说里趋于神话般的描述改编,如《卧虎藏龙》、《龙门客栈》,显然不是严肃的电影人该有的态度。

华语电影,你欠我们一个侠_第6张图片

2013年,贾樟柯的《天注定》,在关于侠的重新定义上,是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跨省作案的劫匪、申诉无门的普通村民、受欺凌的服务员……这些人身上都能找到侠的影子。贾樟柯用冷静客观的镜头刻画这些底层人物时,被天马行空、快意恩仇的武侠洗过脑的我们,根本不会把这些人与侠联系起来,此时,在贾氏电影里的侠,已经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武侠。他似乎在尝试借助无常的命运里将百姓卷缩的恐惧放大,将个人的悲剧突兀地揉碎洒向社会,贼也好,侠也好,在天注定的命运漩涡里,他们只是血里有风的浪子,家在天涯,归宿无期。

时光追溯回古代的中国,这样侠何其少,结合各个朝代政治背景,侠的世界与封建王朝息息相关,主题庞大,格局高尚,思想深刻,对,还有商业噱头,我们难道不是应有尽有吗?

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影,都有着很深的当地文化及政治烙印,一如香港的警匪片、黑帮片。97之前的香港,是黑帮盛行、警匪勾结的半殖民地,所以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港片里,除了警察就是黑社会成员,来来回回的砍杀、夹杂着江湖义气、权钱交易、苦涩的爱情,那便是那个时代的特征。所以,当香港黑社会日渐调零,文化上逐渐与内地融合后,纯港片便走向了调零,还在坚守的本土导演,也不过在怀旧罢了!

华语电影,你欠我们一个侠_第7张图片

我们社会的时代是什么样的,毋须我多言。假如到了那天,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天新闻里报道的,每集电视里演的都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而不是编剧导演们粉饰太平、夜郎自大、谄媚猥琐、不痛不痒的卑贱迎合,那么,属于中国电视电影人的尊严,就找回来了。

所以,妄图以功夫片问鼎奥斯卡金奖前,华语电影应先打造一个真正的侠出来。

岂止电影里需要侠,我们的电影人里,也需要侠!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语电影,你欠我们一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