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任正非:管理的真相》

点评一个事实时,要遵循一个思考逻辑:首先回答是什么?其次对这个事实本身做一个评价,即,怎么样?最后谈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即,怎么办?

任正非成功的因素:

1)坚定信心。行业顺应国家发展趋势,我不必别人差,我又如此拼命,没道理做不成;

2)厚积薄发。他能够博览群书,能从任何谈话当中吸收别人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才能一直跟得上自己事业发展的步伐;

他根本没有时间和人闲扯,他会有计划地去选书读,有计划地和人交流。他没有时间和人吃喝,他几乎从不喝酒,也从不抽烟,也不见他坐下来喝茶。他一直处在学习思考、求生存状态。也所以,他一直有着超乎寻常的对现实的担忧、对未来辉煌的向往,急迫感与成就感交织,被时不我待的使命感驱使着前行,放下名利,专心于自己的事。

3)目标导向。目标是最高的,成就就是最好的。他要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好样的、最棒的。除此之外,其他都可以放下,都可以让步,连利和名都可以放下。任正非由此变得强大了。

4)抓干部。干部是关键因素。事业能不能扎根,就在于你能不能带出一支队伍来。任正非并非什么人都不见,什么人都漠视,他要把他眼皮底下的干部盯紧了。他每天盯着,吩咐他们做什么事情,教他们怎么做,检查他们怎么做,做的结果如何(传帮带)。

5)抓文化。他不仅要看你的行为,还要看你的动机。后来这发展为华为最独特的东西,就是华为的价值观评价体系。任正非在处理人和事时,不会只是因为业绩好就去奖励你;有才能,还要看你的用心,你的品格;不会因为你的业绩不行了,没完成,就下放你。关键是看你的公司立场、你的事业立场、你的价值立场。

6)抓制度。脱离人制。如何建立制度,怎么去确定一个人干得好不好?在这么大一个分工体系当中,怎么去正确评价一个人的贡献和价值呢?

可以有一种选择,就是借助于市场法则,评价人的贡献。这就是中国经济学家创造的分层承包制。直至今天,华为人都知道,这种方式持续不了几年,因为它是以利益的给予做为激励杠杆的。

凡是利益金钱激励,一定是符合效应递减原则的。不具可持续发展性。华为非常英明,它压根就没有走这条路。那么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管理。

这就是最初通过人大教授帮他们建立的评价体系。这其实没有什么神秘的。你们看看朗讯怎么做的,就知道了,它叫做绩效管理循环。从本质上它不是一个评价,而是一个传帮带体系。

整个流程是:帮助你制定计划;监督执行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帮助;检查结果;查找问题原因;制定完善计划……以此循环往复。和日本企业做的也没有什么区别。

7)四个体系。职务评价系统、资格评价系统、文化价值观评价系统和工作评价系统。你需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做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奖励,这是一种“约束”。而我们很多公司谈的太多的是激励,谈的太少的是约束。你提不出这样制度化的要求,就只有靠物质和精神激励,最终的结果就是和稀泥。这正是我们的企业家和政治家所欠缺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任正非:管理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