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座城,一砖一瓦都藏着历史,刻着故事。
-01-
朝阳门
朝阳门位于内城东侧,元代称为“齐化门”(齐为齐家,化为教化,规划,齐化提现了治民的理念),明正统年间修缮完毕后,更名为朝阳门,一来此门在内城东侧,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二来由此门入城的人,去面见天子,也谓之朝阳。
朝阳门走粮车,所以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从东直门南小街到朝阳门南小街,沿街东侧直至东城桓,由北向南分布着号称“九仓”的皇家粮仓,如今很多地名都保留了下来,比如海运仓,南新仓,禄米仓,新太仓等等。为什么粮食都要从朝阳门出入呢?那是因为旧时粮食产地主要在南方,而不像现在是个大米就说是东北五常米,而南方粮食运输到京城的主要渠道就是京杭大运河,这条连接南北的命脉,维系着王朝百年的繁荣,在京城附近的通州码头,四京杭大运河北方最为重要的码头之一,而朝阳门距离通州码头40里,是最近的一个城门,故而南方漕运而来的粮食,在通州码头卸货中转后,都由朝阳门运入京城。不只是粮食,很多南来北往的货物,商人,官员,也会选择经由水路,因此都会由朝阳门出入,也使得朝阳门总是川流不息,车水马龙。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朝阳门最先被攻破,从此朝阳门开始了悲剧的后半生,在战火中有所毁坏,之后修建京师环城铁路,又进一步被拆除破坏,直到建国后彻底被拆除,讽刺的是文物局当时就在朝阳门附近,虽然也上书请求保留历史遗迹,但最后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窗外的朝阳门消失,而今在朝阳门旧址上取而代之的是朝阳门立交桥。
-02-
东直门
东直门是内城东桓北侧的城门,元代称为“”崇仁门“”,明永乐年间修葺后改名为东直门,取“东方盛德属木,为春”和“直东方也,春也”之意。
旧时建筑用的木材沙石都从东直门入城,因此东直门又被称为建直门或者木门。东直门外有仓库专门存储从南方运来的木材,清朝时在东直门外设立水关,管理进京货物,当时很多砖窑也设立在东直门外,所以进京的砖瓦也是走东直门。东直门是北京九座城门中最贫之门,以郊外盆窑小贩,日用杂品占据瓮城为主,所以东直门又称为“商门”,指交易之门,皇上从来不涉足此门。
东直门的镇门之宝城外有“东直铁塔”,瓮城内有“东直雕像”,“东直铁塔”是指东直门外东行里许的铁塔寺,俗称“铁塔矗半空”,塔内祀像为一胡僧,云系坐化于此,祀像乃肉身,俗以为明建文帝遗像者,实无考据,不过此说法颇为流行。“东直雕像”是指瓮城内关帝庙中的药王雕像,极为精细,保佑百姓身体健康,百病不生。
-03-
安定门
安定门元代称为“安贞门”,为明清内城北桓东门,明初攻克元大都,将大都北城墙向南退缩五里修建新的城墙,改名为安定门,取发兵荡寇,凯旋而归,获得皇朝国家安定之意。
之前也提到过内城九门除了安定门和德胜门,都设有关帝庙,供奉关帝,而安定门和德胜门供奉的是真武大帝,因为真武大帝乃是北方之神,这两座北面城桓上的门,自然要交给他来镇守了。
有一说打仗凯旋而归走安定门,因为打赢了自然安定了,而因为八旗精兵都驻扎在安定门内,所以收兵回营自然走安定门。其实这个说法是有误的,首先如果打了败仗可怎么办呢?难道不让回城了吗?其次八旗是以皇城为中心,分立四角八方的,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崇文门内,可见大胜凯旋走安定门一说不靠谱,那么安定门到底走什么车呢?答案是粪车。因为过去地坛附近是京城主要的粪场,所以粪车都从安定门出入。
-04-
德胜门
德胜门元代称为“健德门”,为明清内城北桓西门。
德胜门又被称为军门,因为旧时军队出征都走德胜门。原来德胜门上也有一尊炮,每日午时和宣武门的炮一起响炮报时,只不过因为宣武门外菜市口处决犯人多在午时,有炮声一响人头落地的说法,因此宣武午炮人人皆知,而少有人提及德胜门的火炮。
德胜门内除了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之外,较之其余八门,还多出一景:祈雪碑亭,乾隆二十二年,天下大旱,颗粒无收,岁末乾隆帝出城祭祀,回城时大雪纷飞,龙颜大悦,銮驾停在德胜门,乾隆认为这是瑞轩兆丰年的吉相,于是赋诗两首,次年朝廷建立御制祈雪碑和碑亭立于德胜门瓮城内西侧,从此“德胜祈雪”成为京城一景。
历史上存在过德胜门的城市不只是北京哦,东北的沈阳,吉林,华东的合肥,西北的银川,都有过叫做德胜的城门。
-05-
西直门
西直门,元代称为“和义门”(取“西方属秋,属义之理”),明永乐年间修葺后改称西直门,是内城九门中规模仅次于正阳门的城门。
因为京城内的水质不佳,所以皇宫用水都取之玉泉山,水车必经西直门,所以西直门又被称作水门,在西直门瓮城门洞中有汉白玉水纹石刻一块,称为“西直水纹”
瑞典学者喜仁龙(Osvald Siren)在1924出版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中描述:“无论从哪个方向观看,西直门都显得气象不凡。沿通往城门的宽阔街道接近城门时,远远就可以看到耸立于一片样式相同的低矮建筑之上的巍峨城楼,那些排列在街道两旁的低矮建筑,形制较小,因而把城楼衬托的格外高大和雄伟。从城外接近时,但见方形瓮城和箭楼在四周赤裸的地面上拔地而起,颇具城堡气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瓮城长而直的前墙有力撑持着雄伟箭楼,它们给人的印象比城门处更苍劲,更雄伟。城门的侧面,尤其是南侧面,最清楚地展示出整个建筑群的规模。门楼与略低于它的箭楼,配合得十分协调;两楼线条笔直,轮廓鲜明,造型遒劲有力,倒映在城下池塘(护城河)中,更增强了气势磅礴的效果。”
而今的西直门,最为出名的就是那个老司机上去都会晕头转向的西直门立交桥了。
-06-
阜成门
阜成门元朝时称为“平则门”,明正统年间改称为阜成门(出自《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取使富厚安定之意)。
因为京西门头沟、斋堂挖出的煤运往北京城内,阜成门是必经之地,故阜成门又称煤门。据说在阜成门瓮城的门洞内刻有一束梅花,就是因为“梅”、“煤”同音。老北京还有“阜成梅花报暖春”的俗话儿。
阜成门至朝阳门在进入民国後,曾是贯穿内城东西的主干道。明清两朝内城中部是皇城,平民百姓是不能随便穿过的,所以清朝以前,进阜成门往东走,过西四牌楼就抵西皇城根了。流传下来的一段童谣就是说这段路:“平则门,拉大弓,前面就是朝天宫;朝天宫,写大字,过去就是白塔寺;白塔寺,挂红袍,过去就是马市桥;马市桥,跳三跳,过去就是帝王庙;帝王庙,摇葫芦,过去就是四牌楼;四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底下卖估衣。”这北京朝天宫位於阜成门大街路北,是明宣德年间所建,仿南京朝天宫样式建成,明代为道箓司所在地,规模宏大,为当时北京最大的道教宫观。明天启六年六月二十日一夜大火,十三重殿宇全部被焚毁。後来再没有重建,现在总算还留下了“西廊下”、“东廊下”的地名。这“马市桥”就在现白塔寺路口的中央,明清时这里南北是条河称为“河槽”,後来盖上板儿就叫“北沟沿儿”了,抗战光復後,北段改名赵登禹路,南段叫太平桥大街至今。
-07-
消逝的内城九门
内城九门各司其职,来往进出,见证了京城的繁华衰败,同时又围拢一处,共同担当拱卫京城的职责,可惜历史无情,光阴流逝,如今留下的更多的只是回忆,在这里就罗列一下内城九门消逝的百年之痛吧。
正阳门:
1915年拆除瓮城
崇文门:
1920年拆除箭楼
1950年拆除瓮城
1968年拆除城楼
宣武门:
1927年拆除箭楼
1930年拆除瓮城和箭楼城台
1965年拆除城楼
朝阳门:
1915年拆除瓮城
1956年拆除城楼
1958年拆除箭楼
阜成门:
1935年拆除箭楼和闸楼
1953年拆除瓮城和箭楼台基
1965年拆除城楼
西直门:
1969年城楼,箭楼,闸楼,瓮城一并拆除
东直门:
1915年拆除瓮城和闸楼
1927年拆除箭楼
1958年拆除箭楼台基
1969年拆除城楼
安定门:
1915年拆除瓮城
1969年拆除剩余全部建筑
德胜门:
1915年拆除瓮城和闸楼
1921年拆除城楼
1955年拆除城台和券门
1979年因各界呼吁地铁改线,箭楼得以保存(其实最主要的是德胜门的箭楼距离城楼较之其他八门要远很多,不妨碍环线地铁和二环路,这才得以保留)
-END-
如今除了那侥幸保留下来的“一对半”,一切都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再谈及内城九门,只有那一圈环线地铁上一座座的站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