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鲜有能在文坛立足、且年纪轻轻的文豪或者大作家。
有人会说,现在8090后作家不是一大堆吗,郭敬明韩寒是80后代表,而90后新生代作家现在已经在各个领域有了不错的发展,有的是杂志主编,有的是作家协会成员,不是挺好的么?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郭敬明韩寒在国内知名度甚高,但是国际上是一点地位也占不到。况且他们的文学作品是属于哪一类哪一个派别呢?青春文学?通俗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先锋文学?还是浪漫主义文学?
他们可以算是青春文学,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上通俗文学。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纵观一百多年的文学发展史,如果把他们的文学称之为“通俗文学”,恐怕张恨水、还珠楼主、张爱玲乃至金庸老先生都要从下面跳出来反对。
通俗文学是面向市场的一类文学,是大众文学的一种,但是既然称之为文学,就不能是普通的小说读物,如果那样的话,《故事会》《知音》都可以说自己是文学杂志了。
这时候又有人会说,8090后都还年轻,二三十岁的年纪,怎么可能写出轰动文坛的“大文学作品”呢。那就让我们看一看上个世纪部分作家以及部分作品:
曹禺23岁创作《雷雨》
卞之琳25岁写出《断章》
老舍27岁发表《老张的哲学》、37岁完成《骆驼祥子》
张爱玲23岁《倾城之恋》
巴金28岁《家》(激流三部曲)
郁达夫25《沉沦》
叶圣陶29岁《倪焕之》
朱自清30岁作《背影》
鲁迅,37岁写出《狂人日记》
沈从文32岁《边城》,一跃成为京派文学集大成者;
茅盾31岁《幻灭》
张恨水30岁《金粉世家》
金庸31岁《书剑恩仇录》
孙犁31岁《荷花淀》
等等,以上都是拿作家最出名的一部或者两部作品举例子,实际上有很多作家在发表成名作之前,就已经非常知名,甚至其早期作品就被翻译了多种语言到其他国家,在国际上都小有名望。
有眼尖的读者会问,你怎么都说的大都是建国前的呢?这里解释一下,建国后由于政治原因导致将近二十年的文学停滞期,这个属于不可抗力,所以建国后有许多作家能有机会提笔之时都已经三十好几了,所以在这不被提及。
而如今在来反观我们现在的文坛。好的文章确实有,但很少;有潜力的作家也确实很多,但是如果和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相比,完全就是九牛一毛。这让人不禁去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现在80后最小的也有29岁了,90后最大的也有28岁了,更不用说1980年出生的,现在都已经38岁了。而鲁迅的一篇《狂人日记》到现在都是经典,不是我们国人自吹自擂,二十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里面,鲁迅的《呐喊》文集是排在第一位的,而参与评选的人包括《亚洲周刊》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作家。
而鲁迅37岁“高龄”才开始创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36岁的时候才正开始文学革命,文学界才刚刚提出了用白话文创作的理论。
究其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种:
1、 现在人的成长周期变长了
那个时代的人16岁能上山砍柴,18岁就要被家里急着找对象了,即使是上学,也是家底殷实的才能继续读书。即便是家底殷实继续读书的,还总是闲不住要去参加社会活动,没有手机玩、没有游戏打,就算谈朋友,也不敢正大光明的去表白。把任何一个8090后放在那个动荡不安、以及不得不早熟的年代,你也会闲不住要出去喊一下口号。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生体验就会尤其丰富,人的性格成长、心里成熟周期也会更加短。众所周知,伟大的作家都有着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来源于平凡的生活以及不平凡的经历。
2、动荡的时代,人的机会更加多
那个年代,识字的人都不多,更不用说能舞文弄墨的,有的作家还能有机会出国留学。可以这么说,但凡读过书的人都会写文章试图发表,但凡发表文章的人都会想试着去开设一个报纸杂志。在这种情况下,杂志刊物越办越多,有钱的开设杂志,没钱的就去杂志社当主编。
在报纸期刊杂志社这样的平台工作,就成了一个相对简单的要求了。不会像现在这样,招聘一个杂志社的清洁工都恨不得写上:研究生以上学历,中文专业或者新闻出版专业者优先。
一个平台对于一个年轻的、专业的作家的磨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杂志直接面向市场,市场会帮你纠错,会让你成长,同时你还能接触到最新的国外的先进思想以及文学理论。所以可以说,是时代成就了大作家,同时也是大作家成就了那个时代。
3、8090后的机遇还没到
80后处于一个特殊的时代,他们基本上是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时成长,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他们是在中国物欲现象最浓重的时候出现的。
当时的中国,急功近利、缺乏规范、只要求经济发展,GDP的增长。经济是第一位,其余一概是第二位。这也导致了80后存在一种很普遍的文风,重物质、重市场,感伤情绪蔓延,速成品青春读物多为青少年服务。只有速成才能有快速的收益,所以工匠精神,在即将奔四的80后作家群身上,鲜有看到。
4、90后在下一个十年即将露头
90后与80后的不同现在已经被中国第一刊物《人民文学》所注意到,并于2017年开设了“九〇后”专栏。此 后,多个纯文学刊物争相而起,设立了一系列90后专栏。
你可以说这有商业性的行为在里面,但是对于纯文学刊物来说,真正的还是他们发现了90后的“纯粹艺术”之风即将到来。
所谓“纯粹艺术”,是和80后相比,少了很多商业气息,和70后比,又更加符合时代进步的新潮。但是为什么90后还要等到下一个十年,才能爆发出大文豪呢?原因也很简单,90后和80后隔得太近了,80后的尾巴、90后的头,要想摆脱物欲影响重现纯文学大家,还是要看年轻的90后一代。
而年轻的90后,最小的现在还不到二十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