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照相机的基本部件:
1、一个不透光的盒子
2、纳入和汇聚光线的镜头
3、记录影像的胶片或影像传感器
二、照相机的类型:
35mm自动照相机——傻瓜相机(胶片;数码的叫DC)|旁轴取景
35mm直视取景照相机——可更换镜头的傻瓜相机|旁轴取景
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全幅单反|单镜头取景
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幅单反|单镜头取景;代表品牌:哈苏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中幅)双反|双镜头取景
一次成像照相机——宝丽来拍立得(通常被专业人士用来试场景光)
机背取景照相机——通常用于照相馆或大而复杂的工业和建筑外景拍摄,必须安装在三脚架上使用;代表品牌:仙娜
三、镜头的特性与参数。
1、孔径与焦距的关系:镜头镜片中心距胶片或影像传感器越近(焦距越短),孔径越大(n越小),到达胶片或影像传感器的光线越强;反之,焦距越长,孔径越小(n越大),光线越弱。
*注意:f/n的光圈就代表到达胶片或传感器的一个确定的光量。数字n已经包括了镜头的焦距和孔径的大小两项因素,任何两只将光圈设置为f/n的镜头让传感器所接纳的光量都是完全相等的(无论二者最大光圈有何不同)。
2、快镜头(n越小,镜头越快)的特点:a.价格比同等质量的慢镜头高得多;b.体积更大(为了接纳更多的光线),分量更重;c.由于制造工艺的复杂,在最大光圈下往往成像不是很清晰。
*记忆f/1-f/64序列的规律:每个数大约都是它前两级所对应的那个数的两倍,即:
1……2……4……8……16……32……64……
1.4… 2.8… 5.6… 11……22……44……
3、炫光:由于镜头自身结构造成的一种像差。镜头由许多单独的透镜组合而成,明亮的光线通过镜头时,一部分光线会被这些透镜单元的各个表面反射回去,这种内部的反射就形成一种幻影,并像影像一样参与最后的成像。(镜头加滤光镜等于同时增加两个反光面,可能导致炫光更严重。)
镀膜:可以降低炫光,但不能完全消除,尤其当镜头直接对准太阳或泛光灯一类非常明亮的光源时。因此清洁擦拭镜头两端时都要格外小心,避免破坏镀膜。
如何消除炫光:a.安装遮光罩,可消除影像边上的亮光;b.若亮光在正前方,应调整镜头的瞄准方向;c.若有特殊需求不能移动或偏转镜头,可尝试遮挡光源,同时保证遮挡物足够高以避免其出现在取景器中(相当于使用了加长的遮光罩)。
*注意:只有"所见即所得”的相机可预知炫光的存在及其所在位置。有时,摄影师也会故意运用炫光,突出光线的耀眼光辉以产生某种效果。
四、不同种类的镜头。
1、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的焦距取决于相机中胶片或传感器的尺寸。
计算方法:对于给定的胶片或传感器尺寸,所成像画幅的对角线尺寸即为标准焦距。如35mm画幅的对角线大约就是50mm长。
2、远摄镜头:除非专门从事从远处拍摄某些特写镜头的工作,如拍摄野生动物或某些体育项目,否则很少需要用到400mm或更长的镜头。
缺点:a.质量上乘的远摄镜头非常昂贵;b.拍摄远处物体时,影像总会充斥着灰尘、阴霾和热浪,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清透空气中,才能获得特别清晰的远摄影像;c.又大又笨重;d.为了确保得到锐利的影像,大多数时候还必须额外负担三脚架。
*拓展公式:
快门速度>镜头焦距毫米数的倒数时→确保基本清晰成像。
快门速度>镜头焦距毫米数*2的倒数时→确保锐利的影像。
*建议:有特殊需求+资金充裕→可以考虑超过200mm的镜头。
3、远摄增距镜:安装在镜头和机身之间的光学附件,可以放大影像,同时会减少到达传感器的光量。
优点:解决了远摄镜头的昂贵与笨重问题。
缺点:不如相同焦距同等质量的远摄镜头成像清晰。
*注意:若使用的是单独的测光表,如手持式测光表,那就必须对损失的光线进行补偿,对于n倍远摄增距镜,应开大n档光圈;若使用的是透过镜头测光的测光表,就不必进行曝光补偿,因测光表已自动考虑了减少的光量。
4、折反镜头:俗称“反射头”,用相对很短的镜头筒即可实现很长的焦距。是一种特殊的远摄镜头。
缺点:a.最好的折反镜头也不如同等的远摄镜头成像清晰;b.无可变光圈(景深),通常大约为f/8或f/11,只能通过改变快门速度调整曝光量或使用中性密度镜(中灰滤光镜)来减少通过镜头的光量。
*注意:远摄镜头也是一种望远镜,既可汇聚太阳的光线,也可汇聚其热量,所以时候将远摄镜头直接对准太阳都是极其危险的,折反镜头尤甚。
5、变焦镜头:a.价格昂贵;b.体积大;c.成像往往不如同焦距最好的定焦镜头成像清晰。
聚焦方法:先用镜头的最长焦距端聚焦,然后再把焦距调小到所需要的焦距上。(由于在尽可能最大的影像下聚焦,更容易观察到影像细节是否清晰,并可使影像在各焦距下始终保持清晰,因此也是最精确的聚焦方法。)
*注意:有些变焦镜头需要转动两个控制环,一个控制焦距,一个控制聚焦;此结构的优点在于一旦完成了聚焦,不会因调整焦距而无意中改变焦点。而有些变焦镜头只有一个控制环(单环变焦镜头),通过转动聚焦,前后滑动改变焦距;所以在推拉控制环改变焦距时,容易无意中转动了它而导致失焦,因此在推拉中应小心保持前后直线运动。
6、微距镜头:可以非常接近被摄体进行聚焦的镜头,所形成的影像大小与被摄体自身的真实尺寸大致相等。焦距不限,中等焦距较多,常用于拍摄昆虫、花卉、邮票等小物体。
成像平面上的影像大小:真实被摄体大小=复制比率(如1:1,1:2,1:3…)
微距镜头→复制比率约为1:1
微距焦镜头→复制比率在1:1.2~1:2
近聚焦镜头→复制比率在1:2~1:4
*注意:拍摄微距照片的诀窍在于聚焦要精确,因其景深范围很小,只有2.54cm的很少一部分,所以过程很艰难。
7、广角镜头:用广角镜头拍摄的特写肖像,被摄对象的鼻子会显得比面部其他器官要出奇的大,只有后退一些拍摄,这种失真(透视畸变)才会消除。
透视的两方面特征适用于所有镜头:
a.近大远小——正常透视。
b.镜头离被摄体越近,被摄体的大小变化越大——透视畸变(过分夸张);越远,大小变化就越小——反向透视畸变(透视不足)。
为什么只有广角镜头经常发生透视畸变:因为使用广角镜头往往在非常接近被摄体的位置上拍摄,距离越近,透视效果越强烈。事实上,任何镜头在离被摄体相同距离时拍摄,都会产生同样的畸变效果。如:为了使肖像充满画面,广角镜头必须极为接近被摄对象,正是由于这种接近导致进入了广角镜头的失真距离范围。
*补充:远摄镜头的反向畸变:由于被摄体远离镜头,透视效果减到最小,会导致画面缺乏立体空间感。
8、肖像镜头:拍摄“头部—肩部”肖像时,既要保证被摄对象的面部充满大部分画面(控制了视角范围),又要避免距离太近会出现的“大鼻子”问题以及距离太远会出现的“平脸”问题(控制了人机距离),因此只有85mm~135mm之间的镜头可称为“肖像”镜头
额外的优点:此焦段的镜头既可与被摄对象保持适当的距离使之充满画面,又不至于太远而无法保持心理上的良好接触。
过长的焦距,如150mm~200mm镜头,容易导致面部扁平,但适用于鼻子过大或非常高的被摄对象。
人像不等于肖像:很多标为“肖像镜头”的镜头只是能产生柔焦效果,从而掩盖被摄对象的皱纹、痣和雀斑等瑕疵。但除非使用4*5英寸或8*10英寸的大型影室照相机,否则镜头无法发挥这种特性。
8、线性畸变:近距离拍摄笔直高大的物体时,使用广角镜头向上仰拍时,建筑物或树木好像要倾倒一样,实际上平行的线条显得并不平行了,这种失真称为线性畸变(由于机背倾斜于被摄平面所形成的特殊的透视畸变)。这个问题不仅仅出现在广角镜头上,只不过由于广角镜头使线条倾斜更明显,让失真更严重罢了。
解决方法:使照相机背部与所拍摄的建筑物正面平行即可。若拍摄不到整个建筑物,a.换更广角的镜头;b.向后移动;c.使用机背取景照相机(最佳解决方案),这种照相机可以上下或左右转动镜头,从而使所拍摄物体的正面与位于固定位置的成像平面保持平行。
用好线性畸变的范例:照相机从大楼一面的正中央向上拍摄,由于所有线条均衡汇聚,产生了可接受的夸张透视。
9、鱼眼镜头:视角接近或等于180度,16mm或焦距更短的镜头, 是一种特殊的广角镜头。高质量的鱼眼镜头非常昂贵,低廉的质量又较差,普通镜头+鱼眼附加镜=价格便宜同时得到质量ok的照片。鱼眼头的特殊效果:影像通常会在画幅内形成一个圆形,而不是充满矩形画幅,失真极大,画面内除通过中心的直线仍保持平直外,其他部分直线全部变弯曲。
五、专业摄影师如何创造性的运用焦距。
1、运用公式:近距离+广角镜头=透视畸变→强调、夸大远近处的大小差异和空间距离感。
点评:使用超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使近处的人不成比例的大,稍处物体似乎非常的小,同时平行的线条急剧汇聚,得到距离失真的感觉。塑造了一个远离普通人群的海军上将、生活在新奇领域的核能科学家形象。
点评:运用广角镜头,使得烟囱高处夸张的变细,同时烟囱的下部几乎占满了照片下端的全部宽度,而烟囱顶端极为狭窄,强调了高度带来的危险感。
点评:为着重强调拳击沙袋之大and连续击打所需力量之凶猛,使用了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浓缩了激烈的拳击动作,同时传达了强烈的环境气氛。
点评:为捕捉一种雕塑般形态的感觉,必须接近被摄对象并蹲伏以较低的角度拍摄,即让她们屹立在地平线上(成功秘诀→利用透视畸变在视觉上夸大模特缩低海平面)。如果远距离拍摄的话,地平线必然会大大高于模特的身体,水面将显得更突出,而模特则会退居其次;近距离拍摄又要让两个模特同框,唯一的选择就是广角镜头。
同时,为了获得一种普遍性寓意,摄影师采用了只记录剪影的方法,去除了她们面部和身体的细节,也使得模特更有雕塑感。
点评:运用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到赛车与赛车手占据整个前景的照片,后面的车道汇聚于一点,给人一种赛车场又宽又长的强烈感觉,产生戏剧性的宽阔效果。
点评:使用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夸张的表现了手部,令其占据前景,照片所表现的主题在于政治家的热情,而非总统的正式肖像,虽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鼻子”现象,但毕竟不是需要比真容更漂亮的正规肖像,而是要展现一个真实的人物,一切都在运动中时,失真就是生活真实性的一部分。
点评:所有线条朝向中心汇聚,画面右侧自下而上的街道汇聚线条恰好与自上而下的电话线汇聚线条相遇,摄影师使用广角镜头获得了这种效果。
2、远摄镜头的运用:透视压缩→弱化、减小远近处的大小差异和空间距离感,以便强调其他因素。
点评:这幅街道照片中没有汇聚的线条,摄影师使用了一只长焦镜头,使得无论物体远近 几乎都是同样大小,这种透视压缩的手法适合于强调这种丘陵街道的坡度。
点评:拍摄野生动物需要两样东西——远摄镜头和耐心,使用三脚架可确保焦点的绝对清晰。
点评:摄影师使用远摄镜头与花栗鼠保持安全距离,同时运用选择性聚焦的方法让花栗鼠和它的道具与茂密的森林背景隔离开来。
点评:摄影师使用远摄镜头透过一些普通的小草进行拍摄。位于前景的孤立、清晰的主体与背景落日的丰富橙红色调形成对比,产生了强烈的绘画般感觉。成功秘诀:所有要素都促使观赏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之上。
点评:摄影师选择站在发球运动员背后,使用远摄镜头在视觉上拉近了两队队员的空间距离,用一个紧凑的画面在球的最高点捕捉到运动员激烈对抗和专注神情的镜头,巧妙的机位使得球看起来似乎是向我们迎面而来,使画面极富冲击力。
点评:摄影师使用远摄镜头拍摄这幅照片,不仅使她可以与消防队员保持一定距离,同时还压缩了前景中人物与燃烧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使画面极具张力,增加紧张感。
点评:画面中每一个元素都是完美的——自由女神像、直升飞机的剪影和巨大的椭圆形落日。摄影师使用超长焦镜头避免了太阳与雕像相比像个小圆盘(压缩距离差距),直升机的意外闯入使照片成了一幅大师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