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唐朝那个最生猛的萝莉控

杜牧:唐朝那个最生猛的萝莉控_第1张图片
( 图片来自网络 )

文:行之

1955年,有一位名叫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美国作家,出版了一部很生猛的小说。译名叫《洛丽塔》。到到了1958年,这部作品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第一名。1962年和1997年,分别有两位导演拍摄了同名电影,这次民间的翻译家们,译了一个很中国风的名字,《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个名字,源自苏轼的一首诗。说的是,他有个叫张先的朋友,活到了80岁的时候,还老当益壮,娶了个18岁的新娘子。成亲那天,苏轼调侃他: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洛丽塔》长久的排列在新华书店的名著堆里,一版再版。和中国的《金瓶梅》一样,光听名字就有点“小暧昧”。它到底在讲什么呢?

简单说,就是一个中年大叔,非常喜欢一个小女孩,为了接近这个小女孩,它先接近了这个小女孩的老妈,然后成为了这个小女孩子的继父。再然后……(未满十八岁禁止观看)

这个是很腹黑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故事。

一个中年的大叔,喜欢小女孩这事,可大可小。关键看是怎么个喜欢法。书里的中年大叔,当然是一种不寻常的喜欢法,科学家们管这叫“恋童癖”。现在网络的语境里,有个更好理解的词,叫“萝莉控”。

“萝莉”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你听,这“萝莉”是不是跟“洛丽塔”的读音很像?对,其实这萝莉就是指洛丽塔。萝莉成为网络热词后,泛指9到15岁的小姑娘。

我知道,这世上有很多萝莉控。有的人看见丝袜萝莉,就怦然心动。没办法,漂亮姑娘谁都爱看。看两眼就算了,反正不看白不看。很少人会像小说里的大叔一样,被萝莉控了,结果先娶了萝莉的老妈。

这个人尽管很生猛,但是毕竟是存在于小说里。说到萝莉控,中国有个更厉害的猛人。我觉得就是小说里的人物跟他比,也得甘拜下风。

这个故事得慢慢道来。

故事的男主角,我相信你并不陌生。他出生在唐朝,是晚唐期间,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一,唯一能和他并提的只有那位写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李商隐。盛唐中有“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而晚唐中有“小李杜”,指的就是李商隐和他。

他的名字,叫杜牧。

如果你还有点想不起来。那你一听他的代表作,就肯定知道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要知道,到了晚唐期间,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这些最空前绝后的诗人都已经魂归黄泉。江山代有人才出,在当时的年代,称霸文坛,独领风骚的,就属他的风头最劲。

那个时候诗写得好虽然没有稿费,但是好比戴着顶无形的王冠,到哪里都受膜拜。有膜拜就有了粉丝,粉丝多了,当官就是件相对容易的事。

有一阵,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听说湖州美女多,就跑到湖州游玩。当时的湖州刺史是杜牧的粉丝,对他很崇拜。看到偶像来到自己的地盘,感到非常高兴。带他吃喝玩乐,一切报销。

要知道杜牧这次旅行是为了来看美女的,对于吃喝玩乐兴趣并不大,没过两天就要刺史带他出门逛街。

你说一个大老爷们逛什么街。刺史跟着杜牧,走了半天,发现杜牧老是盯着街上的美女看,总算知道了,杜牧明摆着是想泡妞。

刺史懂了,很快就把当地的名妓都召唤过来,供杜牧挑选。杜牧是当时的风流人物,对这些庸脂俗粉根本看不上眼,就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这是赤裸裸的要以选美的名义潜规则全湖州的美女。

刺史是他的粉丝,没办法,按照他的意愿办了,举行这样一次竞渡活动。这天,人山人海,姑娘扎堆,杜牧眼睛都看花了,都没看到一个合意的。

眼看天都要黑了,还看个毛线。终于,就在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瞄准了人群中一位乡村老妇人——身边的一个小萝莉。

有多小?也就是10来岁的样子,和洛丽塔的年纪差不多。光着脚丫子站在船上,情窦都还没有开。但长得不是一般的好看。

杜牧一见钟情,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激动地说:“是她,是她,就是她!洛丽塔!”

刺史当时就“我伙呆”了。他说:“那姑娘还小,还没发育呢。”

杜牧摆摆手,说:“没关系,我等。我好歹是个名人,怎么会乱来呢,我不是马上要娶她。我要先去定亲,等她发育了,不,等她长大了,再娶!”

这就好比限量版的手机,货还出来,先预定了再说。

刺史再次惊呆了,想不到偶像这么生猛。于是找那小姑娘的老妈谈话。这老妈也不是傻子,说:“娶我女儿可以,得定个时间,杜诗人要过了时间没来,姑娘就另嫁他人。”

杜牧一听,一拍大腿,说:“好!等我十年!十年我要没来娶她,爱咋的咋的!”

这老妈答应了,谁敢得罪这些当官的。杜牧当时就把聘礼给了。等着这小姑娘像春天的秧苗,长成了稻子就来收割。

这一年,他33岁。

杜牧告别小萝莉后,一直非常想念她,恨不得十年快点过去。他此后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希望调到湖州任职,但都失败了。他先后做了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就是去不了湖州。等到多年后,他有个好朋友当了宰相,他搞关系,走后门终于才当上了湖州刺史。

这一年,他47岁。

距离初见那个小萝莉,已经过去了14年。这一年,他弹着吉他,唱着“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来找当年的意中人。

结果,他再次看到小萝莉时。小萝莉已经长成了大姑娘,怀里抱着个孩子,屁股后头还跟着两个。

杜牧的心,顿时碎了。他想起老前辈杜甫写过的一句诗: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他找到那姑娘的老妈,吼道:“我不是预定了吗!你看看,怎么孩子都有了?!”

老妈淡定的说:“等了你十年,你没来。今年是第十四年了,你来晚了。姑娘三年前嫁了,挺好的。”

杜牧知道十几年的等待就此付诸东流,化作了泡影,心如刀绞,于是写下一首诗: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

翻译过来的大意是:都怪自己寻访春色到得太晚,以前曾经见到的含苞欲放的花儿已然不见。如今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零落,已是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简单来说,就是:哥们来晚了!可恨,可叹,辛苦煮熟的鸭子飞人家碗里去了!

在唐朝众多诗人里,杜牧是最有萝莉控倾向的一位。他32岁时就曾写下一首这样的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第一句就挑出了“十三余”,意思是13岁的年华。显然他是对10来岁的小萝莉情有独钟的。

相对于《洛丽塔》中的萝莉控,杜牧显得就有节操多了。虽然在行动上他没有那位中年大叔以萝莉的老妈为跳板的进攻策略生猛。但是一见钟情,一等就是十几年的决心,比小说里那位大叔不知道生猛了多少倍。

要知道当时唐人的平均寿命才40岁左右。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

公元852年,杜牧带着对小萝莉深深的遗憾与追忆辞别人间。

那一年,他49岁。和初见小萝莉那天,遥隔16年。

16年,是杨过等小龙女的期限。

我总觉得,杜牧应该是历史上最生猛的萝莉控。他生猛的地方不在敢用手段,而在于敢说,敢等,敢疯狂。

千年后,刘若英以奶茶一般的嗓音在唱:想要问一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

遥远时空外的杜牧说:敢!

唐朝才子众多,遍地花心萝卜和负心汉,但很多故事想起来仍旧让人感怀。因为花心的是他们,但真性情的,也是他们。操蛋的是他们,但让人热烈盈眶的,也是他们。

只有至情至性之人,才能写出至真至纯的好诗。

唐朝那么多伟大的天才,多半生平荒唐而痴癫。但他们可爱的地方,在于总有那么几个瞬间,一诺千金,侠骨柔情,敢爱敢恨。散发着江湖儿女“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诗酒趁年华的人性浪漫光芒。

世间所有洛丽塔终将长大。遥想唐朝那个萝莉控的猛人,我想,翻开他故事的时候,有一首歌很配。尽管意象与唐诗迥异,但我想杜牧或许也会喜欢。那是卓亚君的歌,就叫《洛丽塔》:

那个野菊花开满的窗台

窗帘卷起我的发

我把红舞鞋轻轻的丢下

不在乎了 lolita

如果我不做自己的观众

还以为在爱着他

我坐着飞机到海边找他

多疯狂啊 lolita

……

2016-2-28

你可能感兴趣的:(杜牧:唐朝那个最生猛的萝莉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