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想家》——“白日梦”真的是贬义词吗?

这篇影片的内容主要是40多岁的华特因一张重要的底片去寻找摄影师,这段路途中有各种冒险,在主客观的努力与刺激下,华特完成了自我突破,做白日梦的时间少了,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变得更勇敢了。更加在乎亲人,更主动地走向喜欢的人,对咄咄逼人的上司也变得敢于反驳和教训。

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片子,但看过后明显和第一次的感受不同。

我想想,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因“好评推荐”来看的,当时是一种什么心理呢?大概是带着为了看完而看完的功利心理吧,那个时候给自己列了很多”高分电影“并要求暑假完成,以自己貌似看了很多的东西的目的来虚假地标榜自己。

但实际上呢?只是浮光掠影的看过,真正懂得其要义吗?并没有吧,正好和影片中摄影师的心态展现那一段相反,摄影师说在拍雪豹的那一段,最感动的是他看雪豹的满足感,他是真的感动与享受生活,也许这也是他成为杰出摄影师的原因吧。这种生活状态是很难得的,这种生活追求,生活感悟也是很难得的。


《白日梦想家》——“白日梦”真的是贬义词吗?_第1张图片

从字面上,白日梦是个贬义词,在不适宜时间和地点做不合适的梦,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他人感受。但对于小孩子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小时候想得多,爱做梦可能会被别人夸想象力丰富。

实际上,从进化的角度看来,华特还未完全进化到成年人来。我们日渐成熟,知道了幻想的不切实际,大概这种”功能“只留存在小时候认知不清又无力改变的时候,而成年人可以选择行动去争取。

“白日梦”真的是贬义词吗?

有很多人会说主人公华特是个多失败的人啊,以成人世界的标准来衡量,没车没房没结婚,40多岁也没有点积蓄,上班还老走神,这显然是一个不合格的成年人。

但以另一种视角来看,抛弃世俗的眼光,他是个很特别很可爱的人呀,不同于世俗的沉默的大多数,是一个仍充满想象力的”大人“,工作15年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他在寻找底片的使命下敢于去追求去冒险,并不是刻意追求什么不同的经历写在履历上,当时机正好时,一切只是顺其自然。

可以说,每个做白日梦的人实际上是对现实的不满意。

现在大概不会做那么魔幻的白日梦了,懂的多了,也知道做梦的不切实际,更多的是对未来期冀,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应该是每个人都有的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日梦想家》——“白日梦”真的是贬义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