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假装成“常人”:一个阿斯伯格患者的进化历程(3) —— 社交障碍

       就像Elsa女王一样,自我诊断、正视自己之后,我的世界才真正属于我,我才有自信接受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我才有自信去接触我独一无二的能力。自我诊断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也就是提高“自知力”。自知力--insight,医学中用于描述患者对自己病情的了解程度。当然,广义地讲,自知力也可以用来衡量个体对自己性格等的了解程度。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才能有针对性的提高,扬长补短。

       在自我诊断之前,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也意识到自己的抑郁症状。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我发现自己当时自知力非常差 ,差到从婴儿时期陪伴我一路成长的严重焦虑症没有分辨出来。而最差的,当属我对自己社交能力与共情能力的认知。

核心症状

     社交问题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另一个是刻板行为),也是最需要改善的问题。社交问题更深层的原因之一,是共情障碍,这个问题很大,将在下一篇里展开讨论。大约是因为社交问题是核心症状,我之前一直不能清楚的分辨自己与常人社交模式的不同,真的不知道我与常人在社交线索的理解上有如此大的差别。此外,我对社交线索如肢体语言、表情等也是完全无知。大一的时候,一位老师友善地指出我表情僵硬、音调呆板。然而,直到阅读了相关资料和病友反馈后,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在人际关系上,我从小被骂到大,内容关于不会看脸色、理解偏差、公共场合表现心烦意乱提不起精神等等,不一而足。小的时候上幼儿园第一天就被批评不顾别人、上课多动等。我永远都是不合群的那一个。我不知道怎么融入集体,很多时候也不想融入,因为我对同龄人的八卦与娱乐不感兴趣。小孩子也可以很恶毒的,他们歧视、孤立、欺凌异类,而这,就是我从小到大的待遇。

      因此,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直到大学,我都努力迎合别人,虽然结果大多,用那句难听的俗语,热脸贴到冷屁股上。

      我还有轻度的面部识别问题,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脸盲”。我能区分不同的人,却总是把人搞混,因为对我来说,他们长得差不多。。。很多时候,当我遇到熟人,第一眼看上去是陌生的,但是当对方像我打招呼的时候,我会突然想起这个人(当然有的时候也想不起)。于是很多人指责我装作没看见他们,令人百口莫辩。因此,我开始主动跟人打招呼,结果就是,我认错了好多人,于是在对方奇怪的眼光中,我装作和他背后的人打招呼。。。为了减少这一尴尬的状况,我会等对方先反应一下。有一次我在食堂看见一个酷肖室友的人,正要扑上去,突然觉得室友没有这件衣服。于是我机智地给室友打了个电话,确认其不在场,随后将此事和盘托出,爆笑一场。

      跟面部识别问题相似的,是表情识别问题。因为感受不到对方的反应,我会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长篇大论,并乐在其中,而对方通常开始心不在焉。还有反语问题,我一直不能理解好好的话为什么非要反过来说,感觉挺讽刺的。

朋友——上帝派来的天使


      令人感动的是,在我成长的每个阶段,总有一两个人主动接近我,包容我的古怪,做我的朋友,比如上文的室友。也有一些人,开始受他人影响带着偏见接触我,随后黑转粉。所以,对我来说,我的每一个朋友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他们选择了我,用他们的温暖来消融我冰封的心。我深深感激他们给我带来的变化。有的时候,我会回想起这些朋友带给我的,异于孤独的快乐,并产生发自内心的笑容。

此处插播鉴别诊断--社交焦虑症、选择性缄默症、社交沟通障碍

      首先,这三者都不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刻板行为。

      社交焦虑症和选择性缄默症属于焦虑障碍,患者共情能力正常。社交焦虑症主要表现为对特定的,需要被他人审视或关注的场合(比如表演,或在别人注视下吃饭)存在显著的恐惧、焦虑或回避,以及害怕别人的消极评价,尤其害怕尴尬(尴尬癌),被排斥侮辱或冒犯他人。有一个有趣的症状叫做“害羞的膀胱”,就是社交焦虑症的一种表现。

      选择性缄默症主要表现为持续存在在特定需要发言的场合无法说话的症状。患者在其他场合可以流利发言,但是在上课这种场合就会舌头打结。

      社交沟通障碍是DSM-5为了避免可能的患者落下而设立的类别,简单的说,就是只有社交或/和沟通问题而没有刻板行为。这的注意的是,这个类别更多意义上是待定,因为一旦刻板行为被观察到,即可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下期预告:共情障碍,之后是社交及共情的代偿策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如何假装成“常人”:一个阿斯伯格患者的进化历程(3) —— 社交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