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

五一那天宅着的时候看了部电影《her》。它主要讲若干年后电子产品愈来愈高端,人类已经可以写出一种智能到类似于真人的人工智能系统OS,它们甚至能体会到人的感官、情感、喜怒哀乐等等... ... 于是电影的主人公西奥多和人工智能系统OS1的化身萨曼莎慢慢的由朋友变成了恋人的故事。​

在看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总是深深体会到一种孤独感。也正是因为成人的这种孤独感,促成了这段人机恋的发生。西奥多是个写信高手,他精于抒情却有表达真我的障碍,于是在和生活中的真人约会时能成功调情,却不知如何接住对方抛来的真心的球。我们这种表达的障碍是在什么时候慢慢建立起来的呢?很多人认为是因为现在通讯产品的兴起导致成的,或许有这部分原因,但是在我看来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我们愈来愈感到不被理解,所以慢慢的不再跟生活中的人去交流沟通。太多太多次的沟通生出的无力感让我们疲惫与向周围的友人倾诉内心的语言,因为疲于表达慢慢的也习惯于沉默了。所以当出现一个她:聪慧,能理解你的喜怒哀乐,恰如其分地安慰你、鼓励你、满足你,这样的她能不让人爱上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表达欲,事实上他人并不关心。我们反观自己,当朋友向自己倾诉他的种种情绪时,你有多长时间是真正往心里去了的呢。我们大多时候都在敷衍,假装认真,给出忠恳的建议。可是我们又喜欢沟通,因为沟通能带来安全感、愉悦感、被需要感,正是这些才能让我们彼此之间开始建立美好情感。这也是我们选择朋友和恋人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我们花费许多心血构建成沟通的信任,却会随着沟通中随时出现的问题顷刻瓦解。因为本质上,沟通越多,就会发现双方之间差异越大。两个平等独立的个体之间,要想维持长久而稳定的关系,就好比齿轮的咬合,咬合得越紧,妥协就越多,而这种妥协的底线全看各自当时当地的心情。我们因为希望了解而在一起,却因为了解过多而离开。正因为这矛盾的现实,我们才会感慨知己难寻、真爱难寻,才会愈来愈没法将就。当成长到愈来愈认清这些个道理,也就愈来愈疏于沟通了。

​对于以前自己深信不疑的一件事现在开始越来越表示怀疑了——感同身受。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当Her对心上人一往情深时,别人是体会不到浸入血液里的情感的;当Her一次次被伤心时,别人不能理解这种小事带来的心理效应;当Her明白对方不是不能只是不针对你的时候的那种恍然所带来的触动,别人是不能动容的。或许我们太多时候都对别人期待太多,而自己又活的太过自我。​或许这种期待渐渐就成了失望,这种自我渐渐就越来越坚固。或许电影里讲述的人机恋在将来真的会发生也不一定,谁能保证在现实中能找到比her更契合的soul mate呢?

此时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在表达什么了,或许理解的人懂了;不理解的人去看看《her》或许也能懂了;还是不懂的人,我也不懂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