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的投资逻辑

1

银行的生意模式

银行这个商业模式经营了几百年,银行一方面用信用担保的方式用较低的利率从储户手里借钱,叫做负债。

另一方面把借来的钱用较高的利率把钱借贷出去,叫做资产。然后从中间赚取差价。

这个差额就是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也叫净利息收入。

当然银行的资产负债也并非全部来自储户,而是也向其他的银行拆借资金,或者投向高级债券等,这些业务都能够赚取净利息收入,在此基础上银行还会衍生出中间业务,比如基金的托管费,银联机具的手续费等。

中间业务就是除利差收入以外的收入。

到目前为止,我国银行的利息收入仍然是大头,虽然随着这几年银行的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在逐年的增加,但是占比还是偏低。银行股的投资者更加喜欢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高的银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间业务收入稳定,不用担心坏账。

上面就是银行的生意模式。

银行乃百业之母,这个商业模式由于受众广泛,所以国家严格的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模式能够动摇银行的生意模式,但是高科技除外。

虽说银行的经营基础建立在货币之上,但是银行确是典型的服务业,也即第三产业,银行是信用中介,它卖的是服务,经营的是信用。

银行无论能不能收回贷款利息,都必须兑付客户的存款,银行自己承担贷款等资产端的坏账,并保证兑付储户的存款,所以说银行是信用中介。

2

银行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

周期性行业就是行业内的企业的利润、产品的供求等时好时坏,呈周期性的变化。而说银行是周期性行业,那是因银行会受到宏观经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繁荣向上的年头,企业利润高、贷款等融资需求旺盛,银行的净利差较高,而且坏账率较低。

相反,若是经济放缓了,那么实体经济就会不景气,公司的融资意愿也会较低,此时银行的净利差较低,而且坏账率会高企。

所以这就决定了银行的周期性特点,随着宏观经济的好坏而变化。

我们必须知道,银行是收益靠前、损失滞后的行业。原因就是银行在放贷之前,放贷时的借款年限、借款利率等都已经框定好了,而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在贷款放出去之后才会改变。放款时已经有了收益,而当贷款放出去之后出了问题,所以损失就会滞后。

银行的经营很像股市投资,在我们最开心,情绪最高涨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此时银行资产负债表拼命的扩张,风险意识有在减弱,对抵押品要求低,想方设法加杠杆等,但是银行却低估了未来资产的风险程度。

由于经济繁荣,银行业绩向好,股价往往也会表现不错。

但是当经济形势反转,投资者可能面临业绩下降和估值水平下移的双杀局面。相反,银行最安全的时候,是银行情绪最悲观的时候,最为惜贷的时候。即使经济已经爬出泥潭,但是惯性作用下,银行依然会拥有较高的风险意识。

尽管银行业的风险已经暴露,但是仍然会有各种幺蛾子,股价也被打入谷底,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投资者又会面临新一轮的估值和业绩水平上移的戴维斯双击局面。

3

银行估值进入最低区间

银行现在的ROE普遍在百分之十以上,像浦发、兴业、交通、建行等主要银行的市盈率保持在5到7倍,同时所有的银行的市价基本上都已经低于净资产,相当于是打折买入净资产。

这样的估值应该是A股所有板块中最低的了,6月份加入msci指数,外资普遍喜欢银行、消费和医疗行业的股票。所以银行股将获得资金青睐。

银行的成长性虽然放缓,但是仍然保持了强劲的盈利能力,保持了较高的ROE,现在的估值又处于安全边际以下,所以建议现在买入银行股。

你可能感兴趣的:(银行股的投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