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暴力成为唯一的语言

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季来临了,除了各地的高考盛况纷纷登上头条,还有很多对国内教育的反思,师生关系,就业情况等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广大的教师们也在纷纷感叹如今的教师不好做,薪资低,工作压力大,关键如今的家长更是娇惯孩子,不能打不能骂,屡屡有因为体罚学生而遭到谴责,甚至是失去工作的。今天我想说说我的观点,首先打学生是绝对错误的。暴力就是暴力,施暴者不能也无权以任何名义对暴力本身进行文字游戏一般的修饰美化,即使是象征着正义与真理的教师。

第一,教师不能打学生,是因为学生是公民,这是最最基本的立法精神。如果赋予了教师可以打学生,那教师这个身份就变成了某种特权,就跟男人可以打老婆是一个逻辑。不能因为一个公民和另一个公民之间,变成了师生,伴侣,的亲密关系,就去默许,强壮的,自认为正义的那一方可以对另一方使用暴力。这是错误的。教师在比学生多了十几年的人生经验的前提下,居然还要用最最原始的暴力才能威慑学生。那是谁的悲哀呢?如果暴力才是大家唯一听得懂的语言的话,那是不是同理可证,老师犯错了,学生一样可以用老师传授了错误的知识,耽误了我们的学习作为理由,群殴一下老师来帮助他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呢?显然是不可以的。我不能明白为何那么多人觉得挨打是很正常的?教师打学生,学生反抗,人们就会说,现在的孩子怎么怎么不能碰,妥妥的温室花朵的称号就来了,这嘴脸,让我想起来,一些婆婆对着自己家的孕妇,想当年我们都在家里生娃,也没怎么样嘛,干嘛要产检,干嘛要去医院,真是娇贵的不得了云云。完全就是一副,因为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所以别人也该这样才公平!有些人就是自己被欺负惯了,还见不得别人反抗!

第二,很多人对于打学生这个行为,解释为严师出高徒,就跟棒打出孝子一样,打他们是为了他们好。其实不然。为什么体罚在中国的校园十分常见,几乎成为了老师们在面对不听话的学生的时候,首先会想到和采取的方法,个人认为,原因在于,简单粗暴的方法能够降低管理成本,因为沟通,引导,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组织语言,去恰到好处的表达给孩子,而相比之下,暴力,显然是最节省成本的一种方式。短平快!犯错打一顿,再犯再打,打到长记性为止!不需要费力的向一个未成年的学生去解释什么是对?什么是做?这样节省了大量的管理成本。这才是体罚如此盛行,如此频繁的根本原因。

第三,棒打根本不会出孝子,没有只依靠暴力手段就能塑造一个好孩子,好学生的成功案例!老师或者家长,长期以暴力手段镇压学生,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当这个孩子走入社会时,他或许只会认定,暴力才是解决一切差异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也会如此这般对待自己的同事,自己的伴侣,甚至自己的孩子。这才是暴力所带来的最大的伤害。未成年的孩子,就像一个种子,而老师在他的身上种下了暴力的因子,那么暴力,会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不断的被复制,被频繁使用。这是最最可怕的后果。所以,即使老师们的动机是好的,也不能够采取非法的手段。这是底线。

最后,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何以原来越难做,我的看法是,首先我认为教师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知识分子,而是,受雇于学校,省教育厅的,从事重复性的知识传播的传播者。因此我认为,教师未来应该走向职业化,专业化才是出路,简而言之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打个通俗的比方,现在修空调和修冰箱的,都不是同一个人了,未来的社会分工,应该更加细分才是。而教师这个行业如今面临的困境,来源于职业定位失准,老师这个职业附加了太多不属于这个职业的属性。他不是心理医生,也不是妈咪,更不是法官。会做出体罚学生的行为的老师们,他们或许并非充满恶意,而是认为,自己身为一个老师,有义务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一个学生,最后回馈给社会一个毫无瑕疵的三好学生,做不到就自责,做到了就认为学生欠自己一份儿恩情。因此自己对于学生的人品和学业等方方面面的瑕疵都是负有责任的。这就是职业定位不明确,职能不清晰的结果。因此我不赞同将教师这个职业过分的神圣化,反而应该明确职能,学校应该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而不是将教育学生的全部任务寄托于一个老师,老师的主要职能是传授知识,主要的精力应该用于教案,备课等专业上。思想品德教育可以由家长,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等多方面参与教导。各司其职才是正解。

以上,写在一年一度的高考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让暴力成为唯一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