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童年 | 看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教养方式

我们来谈谈孩子童年期的家庭教育,童年期的年龄段一般指6岁~11/12岁。


童年期对每个人一生的影响都至关重要。而孩子如何度过他的童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对应的行动。


组织闲暇时光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

是应该让孩子尽可能多地、自由地玩耍,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

还是为他安排有组织的活动,比如报钢琴班、学跆拳道?

我身边就有截然不同的两类孩子的例子:

宝贝1:  7岁小女孩,二年级小学生。

她平日里大把的业余时间都花在看电视上了,中午、晚上、周末,只有小部分时间分给写作业,偶尔和邻居小朋友玩耍。家里的电视常常循环播放着《熊出没》系列动画片(这个熊大熊二光头强的影响力可谓巨大),正如我小时候循环播放《西游记》和《白娘子》一样。

全家人陪着她一遍遍地看,而下一步的剧情走向早就烂熟于心了。

她偶尔也和邻居小朋友一起上街玩耍,或者邀请她来家里,有时候捉迷藏,有时候过家家,有时候挤在卧室的地板上,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

邻居小朋友是她最主要的玩伴。

她对自己的业余活动有更多的控制权,这类孩子不乏自由、快乐。


另一个例子:

宝贝2: 6岁小男孩,一年级小学生。

他的业余生活充斥着名目繁多的各种活动,更丰富,也更有组织。

在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下,父母为他报了三个固定的兴趣班:每周两次的跆拳道课,一次的游泳课,及一次的英语课。除此之外,还不时穿插着夏令营、文艺晚会排练等临时性的活动。

父母带着他常常奔波在去各种兴趣班的路上。

家长疲于奔命,孩子也精疲力尽。

但这类孩子往往会显得更训练有素,且无形中自带一种“优越感”。


以上两种教养孩子的逻辑,你怎么看?

你是否觉得两种教养方式无所谓好坏,各有千秋,各有利弊?

你是否一方面想让孩子更训练有素,另一方面又不想剥夺他童年的自由快乐时光?

两种教养方式

我们且给这两种典型的教养方式来命个名:


第一种,叫协作培养(concerter cultivation),即由父母安排管控,通过有组织的业余爱好活动来培养孩子。

第二种,叫自然成长(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即孩子对自己的业余活动有更多的控制权。

如果不涉及阶级、社会地位、金钱、和资源占有量,你仿佛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任意选择一种教养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孩子。

但是,一位美国学者Annette Lareau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普遍采用协作培养的方式,而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更倾向于采用自然成长的方式来培养孩子。

原因之一在于,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由于经济上的窘迫,家长为基本的生存需要奔波,他们往往负担不起有组织的课外活动(费用高昂)。

而中产阶级的家庭,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有组织的活动培养孩子,使得孩子尽早掌握社会规则,帮助他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谈到钱、谈社会地位,就不是简单的选择题了,真的挺伤感情的。

语言的运用

除了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不同之外,两种教养方式的的另一个不同点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

协作培养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家长和孩子以平等的方式交谈,讨论问题词汇量大,家长总是有意识地、耐心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想、观点和思想。

协作培养方式强调以理服人。

而自然成长的培养方式,家长一向认为成人和孩子之间有一条清晰的分界线,家长倾向于下达简短的指令,且不容置疑,直接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给出理由说服他们去做事情。

自然成长的培养方式强调服从指挥。

优越感 VS.局促感

两种培养方式,其结果有何不同?

在孩子进入学校和社会以后,童年期家庭培养方式的影响会逐渐显现:

协作培养的孩子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优越感”,而自然成长的孩子则表现出更多的“局促感”。

原因在于,由于公共机构推举的标准与中产(或特权)家庭教养孩子的标准更接近、兼容,所以以协作培养方式培养的孩子所接收到的文化训练便产生了巨大的价值。

他们在童年时便掌握了诸多技能,提前熟悉了游戏规则,表现出各种被公认为优秀的品质,如交谈时落落大方,直视陌生人的眼睛,习惯与成人讲理,据理力争捍卫自己的利益等。

然而,协作培养方式培养出的孩子,也可能同时表现出自私、冷漠的特质。他们的时间表成天被塞满而不会自己创造游戏,一旦闲下来就会嚷嚷着无聊。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也可能会损害家庭/群体观念的形成。比方说,你可能会遭遇这种情况,自己培养出的孩子,会和父母争论,会蔑视父母做出的决定。

以上两种教养方式的研究是在美国本土完成的,但对中国的父母而言,不可谓不具有借鉴意义。

我的选择

若问我自己的看法,以及未来育儿的选择,我想会尽量向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教养方式靠拢。

首先,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有主见的个体,重视与孩子平等的言语交流,耐心地诱导他发表自己的看法。言语是思维的载体,言语表达是思维梳理和训练的机会。

其次,把孩子的课外活动组织起来。我虽然不否认孩子自由自发的玩耍会闪出创意的火花,但我更看重他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习得并掌握的游戏规则,我希望他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社会大熔炉中,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

希望对为人父母的您有所启发。也欢迎和我探讨更多的教育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一样的童年 | 看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