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 | 丹尼尔•卡尼曼 —— 人类究竟有多理性?

2017年3月21日

思考,快与慢 | 丹尼尔•卡尼曼 —— 人类究竟有多理性?_第1张图片

作者: [美国] 丹尼尔·卡尼曼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Thinking, Fast and Slow
译者: 李爱民 / 何梦莹 / 胡晓姣
出版年: 2012-7

《纽约时报》2011年度十大好书 新书上市,连续20多周蝉联亚马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20名,上市至今超过7个月,横扫全球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稳居亚马逊总榜前50名 《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卫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商业周刊》、《华盛顿邮报》、等国外权威媒体,《三联生活周刊》、《商学院》、《东方早报》等国内知名媒体争相报道,国内外读者好评如潮 人类究竟有多理性?——思考,快与慢 在书中,卡尼曼会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终极之旅。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为了使读者真切体会到系统1和系统2这两个主角的特点,卡尼曼介绍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指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职场和个人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失误。 本书将会彻底改变你对思考的看法。

  • 在位置 #90-93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1日星期二 上午9:51:47
大多数印象和想法都是从意识经验中得来的,而人们是感知不到这一过程的。你无从知道自己是如何晓得面前的书桌上有盏灯,无从知道己如何能通过电话听出爱人有些不耐烦,也无从知道自己如何毫无意识地成功规避了一场车祸。印象、直觉、决策,所有这些脑力活动都在无声地进行着。
  • 在位置 #105-107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1日星期二 下午11:26:15
很多认识阿莫斯的人都认为,在自己所见过的人中他是最聪明的。他才华横溢,十分健谈,魅力非凡。他有着超强的记忆力,记得很多有趣的笑话。他还拥有一种超常的能力,那就是利用记住的那些笑话阐明自己的观点。有阿莫斯在,你永远也不会感到沉闷。那时,他32岁,我35岁。
  • 在位置 #150-151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1日星期二 下午11:35:25
于是,我们提出如下观点:人们把相似度当成一种简单的启发手段(简单地说就是经验法则)来作艰难的判断。对这种启发性手段的依赖必然会造成其预测带有成见(系统性失误)。
  • 在位置 #117-11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1日星期二 下午11:35:42
我们的主观判断是存在成见的:我们特别容易相信在没有足够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的研究结果,而且研究中对观察样本的收集也不足
  • 在位置 #154-15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1日星期二 下午11:36:13
我们把这种依靠记忆作出判断的方法称为可得性法则。
  • 在位置 #160-16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1日星期二 下午11:36:57
经验法则的依赖必然会导致人们判断时的成见。

2017-03-24
第一部分 系统1,系统2
第1章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行为与注意力
 系统1遇到麻烦,系统2会出面解决
 冲突与自我控制
 看上去不等长实际上等长的两条线
 两个虚拟出来的角色

  • 您在位置 #272-27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上午9:04:17
我们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确信不疑,我们显然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无法确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却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当我们回顾以往时,由于后见之明,对有些事会产生虚幻的确定感,因此我们变得过于自信。
  • 您在位置 #309-309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上午9:22:15
按部就班的运算过程便是慢思考。
  • 您在位置 #303-30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上午9:22:37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这就是快思考的一个例子。
  • 您在位置 #347-34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上午9:23:51
想将注意力从不想关注的对象上转移开来也容易,去关注另一个目标即可。
  • 您在位置 #348-349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上午9:24:27
系统2的运作是高度多样化的,但所有这些运作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所有运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如若注意力分散,运作也会随之中断。
  • 您在位置 #374-375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上午9:28:24
当人们太过专注于某件事时,就会屏蔽掉其他事情,即使是平时很感兴趣的事也不例外
  • 您在位置 #384-385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上午9:30:24
这个关于“猩猩”的研究阐述了与我们大脑相关的两个重要事实:我们会忽视显而易见的事,也会忽视自己屏蔽了这些事的事实。
  • 您在位置 #402-405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上午9:51:33
系统1和系统2的分工是非常高效的:代价最小,效果最好。通常情况下,这种分工很有效,因为系统1很善于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它在熟悉情境中采取的模式是精确的,所作出的短期预测是准确的,遇到挑战时做出的第一反应也是迅速且基本恰当的。然而,系统1存在成见,在很多特定的情况下,这一系统易犯系统性错误。
  • 您在位置 #405-407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上午9:51:42
你会发现这个系统有时候会将原本较难的问题作简单化处理,对于逻辑学和统计学问题,它几乎一无所知。系统1还有一个更大的局限,即我们无法关闭它。如果看到屏幕上显示一个你认识的单词,你就能读出这个词—除非你的心思完全不在它上面。
  • 您在位置 #427-42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下午8:33:10
系统2的众多任务中就包括抑制系统1产生的这些冲动。换句话说,系统2负责人们的自我控制。
  • 您在位置 #438-441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下午8:35:25
想要消除这种错觉,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你再看到两条平行线,并且线的两端有朝向不同方向的箭头时,必须学会怀疑自己的感觉。要贯彻这一规则,你必须具备识别这种错觉模式的能力,能够回忆起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你就再也不会掉入缪勒 –莱耶错觉的陷阱了。但是,你眼中所见的两条线肯定还是一条长一条短。
  • 您在位置 #441-44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下午8:35:40
不是所有错觉都是视觉上的,还有思维方面的,我们将其称为认知错觉
  • 您在位置 #455-46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下午8:40:04
我们不可能一直没有成见,因为系统2可能对系统1产生的错误毫无所知。即使对可能发生的错误有所察觉,也需要系统2进行强有力的调控和积极的运作才有可能避免。然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刻保持警觉性并不是一件好事,想要这样做也并不实际。总是质疑自己的想法会使我们的生活非常枯燥乏味,因为系统2在代替系统1进行日常抉择时总是耗时很长且非常低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妥协:学会区别常会出现重大错误的情境,在风险很高的时候,尽力避免这些错误。前文中曾提到过,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更容易。
  • 您在位置 #473-47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下午8:42:47
两个系统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们只是我杜撰出来的角色。系统1和系统2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实体,没有错综复杂的组成部分,也不是大脑中某个固定的部位。
  • 您在位置 #551-55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下午8:57:11
这种一致性再次证明:瞳孔是衡量与思维活动形影不离的生理刺激的标尺,我们可以通过瞳孔了解大脑的运行状况。
  • 您在位置 #573-576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下午9:00:56
普遍的“最省力法则”不仅适用于体力活儿,还适用于我们的认知行为。这个法则主张,如果达成同一个目标的方法有多种,人们往往会选择最简单的那一种。在经济行为中,付出就是成本,学习技能是为了追求利益和成本的平衡。因为懒惰是人类的本性。
  • 您在位置 #608-60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下午9:05:31
时间制约是人们付出努力的另一个驱动因素
  • 您在位置 #692-69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7日星期一 上午8:50:07
自我损耗的影响能通过注射葡萄糖得到缓解
  • 您在位置 #668-67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7日星期一 上午8:50:30
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而此时这件事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你就会很不情愿或是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制。这种现象被命名为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
  • 您在位置 #711-71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7日星期一 上午8:52:07
系统2的一大主要功能是监督和控制思想活动以及由系统1引导的各种行为,使得一些想法直接体现在行动上,或者抑制或改变其他想法。
  • 您在位置 #758-759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7日星期一 上午8:59:59
免思维上懒惰的人可以被叫做“勤快人”。他们更机警,思维更活跃,不会满足于貌似正确的答案,对自己的直觉也常持怀疑态度。
  • 您在位置 #790-79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7日星期一 上午9:06:48
我们这场心理剧中的两个角色有着不同的“人格”。系统1是冲动、凭直觉的;而系统2则具备推理能力,它很谨慎,但对一些人而言,这个系统也是懒惰的。我们从不同人的不同特点中发现了相关性:有些人倾向于系统2,而有些人则更接近于系统1。这个简单的测试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惰性思考的特点。
  • 您在位置 #920-925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8日星期二 上午9:28:09
凯瑟琳的研究意义深远,她的发现表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中有很多能让人想起钱的事物,这些事物以我们意识不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态度,这些方式也许并不那么光彩。有些文化常常提醒人们尊重他人,另外一些文化则常让人们想起上帝,还有一些国家的人们会对着伟大领袖的照片顶礼膜拜。在一个专制国家中,到处挂着领袖的肖像不仅能向你传达“老大哥在看着你”①的感觉,还会使你逐渐丧失自主的思想和独立的行为能力。
  • 您在位置 #943-94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8日星期二 上午9:33:37
启动效应来自系统1,而这个效应发生时,你根本就意识不到。
  • 您在位置 #954-956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8日星期二 上午9:37:20
然,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监视符号便可促使人们改善自身的行为。正如我们预料的那样,产生这个影响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意识的参与。现在你相信自己也难逃同样的模式了吧?
  • 您在位置 #956-963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8日星期二 上午9:42:42
几年前,心理学家蒂莫西·威尔逊(Timothy Wilson)曾写过《我们是自己的陌生人》(Strangers to Ourselves)一书。现在你已经认识了自己身体中的那个陌生人,它也许在很多事情上都会为你做主,尽管你几乎从未察觉到它的存在。系统1带给你的各种印象经常会变成你的信念,而且是你作出选择和展开行动的动力源泉。它可以将当下的情形与新近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再结合对近期的各种预期考虑,对发生在你身上或你身边的事作出心照不宣的解释。系统1包含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模式,能立即估测哪些事情是正常的,哪些是出人意料的,它是你作出快速直觉性判断的依据,且这种判断十有八九是准确的,而你的所有判断活动几乎都是在这一系统的指引下毫无意识地完成的。然而,系统1也是你直觉中很多系统性错误的根源,这一点将会在后面几章中得到佐证。
  • 您在位置 #963-969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8日星期二 上午9:42:49
示例—启动效应 “这些人都穿着刻板的制服,看到他们时我们的大脑中是不会有什么创造性想法的。” “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能否对它有个清晰的认识多半要看你的大脑的工作方式。” “他们的作用就是发现问题,而他们也的确发现了很多问题。” “系统1编了一个故事,而系统2也相信了这个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种体验。” “我让自己微笑,这样做我也的确感觉好多了!”
  • 您在位置 #982 的笔记 | 添加于 2017年3月29日星期三 上午9:05:29
自然语言理解可否考虑这个思路
  • 您在位置 #981-98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9日星期三 上午9:05:29
令人惊讶的是,一个简单的认知放松过程却与有着多种输入和输出活动的庞大网络相联结。
  • 您在位置 #987-99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9日星期三 上午9:09:40
处于认知放松状态时,你有可能心情不错,因此会喜欢你亲眼所见的事物,相信你亲耳所闻的消息,相信你的直觉,感到当时的状态是舒适而熟悉的。此时,你的想法也有可能相对随意、肤浅。当你感到紧张时,你更有可能警惕、多疑,会对手头上的事情投入更多精力,感觉局促,较少犯错,但你的直觉和创造相较平时会下降。
  • 您在位置 #1003-100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9日星期三 上午9:16:18
雅各比巧妙地阐述了这个问题:“熟悉感有着简单而又强烈的‘不可复返性’,这种‘不可复返性’似乎说明这种感觉是对过往经历的一种直接反应。”其一大特性便是错觉。正如雅各比和他的许多同事所说的那样,看到戴维·斯滕比尔这个名字之所以觉得很眼熟是因为你更容易辨认出这个名字。再次见到曾经见过的词时会更容易识别出来——无论是在你面前一晃而过或是在嘈杂的环境中让你指认,你都能更加轻松地识别出这些词,而且你读出这些词的速度要比读出其他词快(快百分之几秒)。简而言之,当你指认一个早已见过的词语时,会感到更加放松。正是这种放松使你产生了那种熟悉的感觉。
  • 您在位置 #1026-1027的标注 | 添加于 2017年3月29日星期三 上午9:18:32
系统1让人产生熟悉感,系统2依靠系统1产生的这种熟悉感来作出正误判断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快与慢 | 丹尼尔•卡尼曼 —— 人类究竟有多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