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猫书房#《理解媒介》29 照片:旅行的方式

#短毛猫书房#《理解媒介》29 照片:旅行的方式_第1张图片
《理解媒介》封面


一、照片与词语的关系

照片至少是词语的对手,甚至还可能是取代词语的篡位者,无论书面词语还是口头词语都受到照片的威胁。

语言词语是我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照片也是。与语言不同的地方在于照片将造化的分身刻画到底片上,比语言的复原程度要高得多。

书面字系统,切断了口语和伴生的语音及体态的关系。象形字好一些,哭还能看到一点人流泪的样子,英文单词cry就完全没有联系了。照片则完成了体态的记录。用麦克卢汉先生的话说:吸引人空前地注意身体姿态和心理姿态。

不太理解是这样的一句话:照片对研究个人姿态和集体姿态都有助益。书面的和印刷的语言却偏向于揭示私下的和个体的姿态。

日记不公开,自拍满街传?

二、照片与绘画艺术的关系

照片已经充分表现了的世界,画家再也不能去描绘了。于是,他回头用表现主义和抽象派艺术去揭示创造力的内心活动。

摄影出现之后,就迅速接管了原本绘画表现的领域,也无须语言上对于造型的生动描述。

陈丹青先生就常提到架上油画的式微。

小说出现了完全表现内心的意识流。

中国古典小说常常会有对于人物装束的细致描写,比如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段描述: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裐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现代小说很少看到这种写法了。一张照片就搞定了。现代艺术150年,提供给我们的是观念的艺术,表现的是创造性的过程。我们介入创造。行为艺术作品《凝视》,创作者坐在桌子一边,观众可以坐在桌子另一边,相互对视。每个参与的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短毛猫书房#《理解媒介》29 照片:旅行的方式_第2张图片
行为艺术:凝视

三、题外话

认为自我利益赋予人更敏锐的目光去识别和控制变迁过程,这一观念是毫无根据的。

为什么把这句话拎出来学习?因为常听到,为别人的事和为自己的事,尽心程度不一样。虽然上面摘录的这句话讲的语境跟尽心与否没有关系,但正是这种没有关系,让非利益相关者可以更好的接受变化。

四、照片是现实的影子,不懂这个就很难懂广告

一看见本地贫民窟的照片就使人觉得不能容忍。仅仅是照片与现实相匹配这一点,就足以给变化提供新的动力,正如它给人旅行提供新的动力一样。

大部分创意广告,所做的工作就是把现实抽离,再用自己认为的创意形式表达出来——他们不懂照片的力量。明明是照片能解决的问题,非要用自己的奇思妙想。

比如绝大多数禁烟广告,都把抽烟这个事情表现得特别酷。还美其名曰震撼人心。

#短毛猫书房#《理解媒介》29 照片:旅行的方式_第3张图片
禁烟广告


#短毛猫书房#《理解媒介》29 照片:旅行的方式_第4张图片
禁烟广告

应该这么做才对:

饭后一支烟,肺部烂半边。

#短毛猫书房#《理解媒介》29 照片:旅行的方式_第5张图片
国外香烟盒

五、照片是现实的影子,旅行因此索然无味?

许多美国人旅游过许多地方,可他们受旅游影响而发生的变化竟如此之小。

旅行会不会改变人?

如果我们要去旅行的地方,都已经在另一种媒介上接触过了,对旅行有什么影响?

现在只需将他的反应与他早已熟悉的东西比照核对一下就行。其实,他自己拍的照片与过去看过的照片是一样的。

难怪经常能看到如何用手机拍出不一样照片的技术贴。

每次长途旅行,我都只有方向,没有目标。固然,我知道一定会去看什么,但一定会看到什么,却不敢说。

因为如果没有脱离因循守旧的无知觉路子,到过再多新的地方也难说人生会发生什么变化。

即便多少次在照片上看过美景,到了现场,感觉是会不一样,但不一样不足以改变人生。那只是一种到现场后的获得感,无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短毛猫书房#《理解媒介》29 照片:旅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