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焦虑?家庭是第一因

今天学习得到专栏吴军的硅谷来信--子女教育问题,感觉特别受教,给自己解释了很多对子女培养方面的问题,我细读提炼成一篇指导教育实践的文字,并且附上“教育实战应用”--希望能更好为我们所用。

教育焦虑?家庭是第一因_第1张图片

1. 买不买学区房?

世界上不可能有绝对的平等存在,只能是相对的公平,好的教育资源永远都不可能平均分配。不一定上了好学校就一定成功,一个再好的学校最后几名,也未必比一个一般学校的前几名好。 对孩子而言一辈子的自信心更加重要,丧失自信心会使潜能得不到发挥。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车到山前必有路,很多时候我们不必庸人自扰。我们要考虑和焦虑的是给孩子更多更值钱又力所能及的东西---将来:谋生?幸福?成长?培养对社会有巨大正面影响力的行业领袖和精英,那些人应该领导和改变未来。如果一个人进了哈佛大学,最后只满足于找一个收入还不错的编程的工作,实在是浪费了一个宝贵的名额。父母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孩子从他们身上看到一种不断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样孩子会从他们身上学到其他课程所不能给予的高品质教育。如果上好大学走出来,只是获得了一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为孩子找一个好学校,让孩子继续重复考试升学的老路,这就不仅是整个教育的悲哀了,还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悲哀,家长的悲哀了。

2.辛苦不痛苦

‘快乐教育’阴谋论?读书其实是一件颇为辛苦的事情,但是辛苦地学,和不喜欢硬被逼着学完全是两回事。孩子可能学得很辛苦,但是并不等于要让他很痛苦。如果感到痛苦,就别学了,享受生活。逼着孩子痛苦地学习会有什么结果?你即使让孩子看似成功,他最终也成不了一流的人才。他弹奏的乐器毫无美感可言,他恨这个乐器,因此不过是一个Entertainer(表演者),而不是Artist(艺术家)。在几乎每一个行业中,最成功的那前5%的人,都是因为喜欢,是从兴趣出发。而从利益出发的人,只能做到前20%到前5%之间的一个水平,并不是最好。美国上层社会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是一点都不少的,孩子读书和参加课外活动可能也会很辛苦,但是他们并不会让孩子很痛苦。在我看来,作为父母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陪孩子,因此,我对所有人讲,让我做事情只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影响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对于任何人,任何工作,都没有我的孩子重要。“你们是否能上好大学并不重要,关键要成为好孩子”。对于每一个孩子,上帝都给予了他们一些天赋,靠着那些天赋,他们应该能过上属于自己幸福的生活。人类有向善的天性,而每一个孩子也都有好奇的天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育的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内在的欲望,让他们自己自觉地去学习进步。

教育焦虑?家庭是第一因_第2张图片

3、兴趣的培养

美国优秀的高中,对于课外活动要远比中国更看重,孩子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做课外活动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让他们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将来能够热爱生活,另一个是在一些竞技中培养他们的勇气,获得名次,让他们能够有一些在竞争中成功的经验。就是先要有一个特长,再加上学业不错,而不是像中国那样反过来,以学业为主,特长加分。“玩”在那样的名校中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其实其他大学情况也类似。当然这个“玩”不是指泡酒吧,打游戏,而是做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至于我的孩子平时在课外活动中花多少时间,我算了算每天花的时间并不少。孩子的天赋要靠挖掘,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他们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东西。上帝对每个孩子是公平的,在一方面少给了他们一些,在另一方面就会补偿他们。家长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特长。

教育焦虑?家庭是第一因_第3张图片
分享观点】这三篇内容摘自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解释了现代社会多数中产父母对子女的教养问题的焦虑,我个人觉得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第一因”是“家庭教育”(这个家庭教育是双向的需要互动的),是任何人的成长的根基和起点。

为什么观点有价值】这是我在读了哲学、商业、经济学等多门课程后结合自身对教育深入思考后的结论,如果说最大的价值,就是启发别人推出更好的结论。

必须知道的概念:第一因、家庭教育】第一因是在哲学课程中的藏在事物表象下的本质(参见“第一性原理”-哲学笔记);而“家庭教育”不是我们普遍理解的爸妈教孩子,而是以教代学,相互影响,共同成长。从中国近些年的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目前的八零九零后父母是欠缺“家庭教育”的一代,且大部分在经济上度过了“生存期”开始追求“职业发展”甚至是“自我实现”。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大都是为了度过生存期没空管孩子的,所以这代人可能更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希望把当年渴望得到的“关注”和“贫乏”在自己的下一代补回来,多多的补回来。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兴趣班,早教班、亲子班、游乐场、高档玩具、育儿撒、月嫂,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全职妈妈,过多的陪伴和养育。在这个背景下“家庭教育”已经开始在逐渐认知升级的道路上了。但是问题恰恰出在这个道路上。之前有一种说法大意是:孩子教育要么完全放养自由发展,要么你是教育专家知道该什么时候做什么。这种说法对于想管又弄巧成拙的家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脱身的解释,既然管不好不如放养了,放纵孩子天性自由生长得了,但是真正能做到放养的又有几个?所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家长首先要有自我成长的意识,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价值观,给孩子一个最贴身最及时的影响力,反过来,孩子的成长给我们更大的影响,督促我们也进一步努力学习,其他的种种细节都是方法论,不断修正我们去前行。

【我具体能做什么】

a、吴军是我很敬佩的老师,他的所有书和内容充满了理性和严谨的光辉,是个人价值观的最好锻造者。【践行1:认真读吴军老师之前的文章帮群友概括和践行,最好能做出“卡片”方便回顾,继续写出感悟和教育相关性】

b、我自己是两个男孩的妈妈(4岁和6岁),老大比较外向,才艺很多,勤劳用功经常得各种乱七八糟的奖;老二可能由于互补性,从小不爱像哥哥一样,什么都不太用心学,出奇的调皮捣蛋,总是出其不意的做一些很匪夷所思的事情,估计是想在其他方面超过哥哥吧。对于俩人的兴趣特长,我目前的观点也是给他们发现自己特长的土壤,平时多带他们去参加美术、音乐、跆拳道、英语等各种活动,不过分勉强他们一定要去学哪一种,告诉他们这个过程是给他们自己去判断、去选择的权利,自己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然后坚持到底,做到自己希望的那么好。然后在平时也讲一些要考努力坚持才能取得更好成绩的故事,并且多夸他们的成绩是因为努力带来的,给他们正确的意识引导。这样不会扰乱给孩子的秩序感,说学就学,说不学就轻易放弃的感觉。

c、重视孩子好奇心、注意力的培养,适当保护孩子的自尊自信心,细心观察他们的兴趣点,给孩子引入“辛苦是值得骄傲”的观点,关于“痛苦”和“辛苦”我个人觉得小孩子还没有那么好的辨别能力,这个标准还需要大人帮忙把控,不要心理暗示他“痛苦”,那么他遇到困难就跑掉去躲避其实只是“辛苦”的问题还是对他不利的。

【给大家的观点和启示】大家追求“财富自由”无非也是想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实际上在不断学习、进度的道路上有可能虽然工作价值还来不及变现,但是这个环境已经达成了,这就是李笑来老师说的打开问题锁头的钥匙其实在别处。提醒大家也告诫自己对待孩子的成长遵从本心、顺其自然,不要过于强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焦虑?家庭是第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