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资质取消,环评行业没有凉!!

上篇文章说到(一只脚已踏入环评的深坑,你现在告诉我环评资质取消了?欢迎到公众号:buzhihuanping里阅读),经过逻辑推理和旁征博引得出,环评单位资质取消后,环评并没有凉,只是不再热。以我看,环保以及环评行业已进入成熟期,会稳定的发展下去,并养活一批相关的专业人员,这是所有行业的发展规律,只是环评这一行发展期有点短,可能激素用的多,很快就成熟了。

环保的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会逐步的增大,但除非有运动式的政策或者开展某某攻坚战外,不会有爆发式的增长,而环评随着“放、管、服”的改革,会慢慢萎缩,标志是《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的修改,修改一次,萎缩一点;直到重点行业的重点、大型项目的环评形式无法简化,基本无污染的小型项目全部网上备案,甚至无需办理环保手续。届时,环评的市场基本稳定,某地环评业务量的多少,只与引进的项目类型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环评单位资质取消,但环评没有取消,也不会取消,环评也不会凉,环评工作者照样有饭吃。

首先,建设项目还都必须履行环评手续,虽然相当一部分项目由审批变为了备案,但现有的业务量也是可观的,也还是能养活全国约5万名环评工作者的(5万名,纯属臆测),所以这是第一,业务量还在。

其次,有业务,就得有人做,谁来做?企业 ?开玩笑,有谁认为企业有这个能力编制这么“专业”的技术报告?环保主管部门?企业自己?都不会。曾经遇到的相当一部分业主,写好的环评报告,让他审阅定稿,他都看不懂,你能指望企业自己编制?所以这是第二,这活还是会落到原来的资质单位的手里。

再次,环评资质取消后,作为环评工作者最担心的是,环评质量的下降,为何下降?是无资质后,原来的中介或者二道贩子,可能会组织几个毛头小子,照虎画猫地编制环评报告,不求质量,靠着关系,获得环评批复。其实远不用担心,无论是资质取消前还是取消后,这种现象都是存在的,之前不会影响环评的市场和质量,之后也不会。而且最重要的是,《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改后的罚则,一,建设单位对环评内容和结论负责,二,环评有严重质量问题,罚款五十万意思二百万以下,对建设单位法人,主要负责人处五万以上二十万以下罚款。这些都提醒着建设单位,要找正规的单位编制环评。这也是上篇文章我为什么说混乱是暂时的,最终还是走向秩序,专业事由专业的人来做。

综上分析,环评并没有凉,环评人也还有饭吃,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提高技术,拓展相关业务。环评业务量少,但环保是朝阳行业,所以跨界发展吧。

PS:总是能听说,环评没有技术含量,听的次数多了,我也差点信了。

试问,怎么算有技术含量?这事企业一般也做不了啊,这还不算技术含量?这事一般的大学生也做不了啊,这还不算技术含量?作为已经编了几年环评报告的新人,每次报送审批的报告表都会被审批部门提出各种意见,遑论报告书了,这还不算技术含量?

我认为,说环评没有技术含量的一定是环评中人,局外人是没有这个自信说环评没有技术含量的,我们大多数业内人人一边在盲目自大的同时一边在妄自菲薄。

说环评没有技术含量的理由无外乎容易上手,大都抄抄写写,搞技术研究的环科院大都不让学生搞环评。其实这几个理由不值一驳。

容易上手 = 无技术含量?这是一扫一大片的感觉,厨师呢,程序员呢,平面设计呢,这些工作培训个三月到半年都能上岗吧,有没有技术含量?

抄抄写写 = 无技术含量?我觉得这是大多数工作的状态,大部分工作是抄抄写写,只有很少一部分需要用到创新,所以除了你认为不创新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那么我也能同意你的说法,因为你可能由于对自己要求比较高,所以对别的工作要求也高。

搞技术研究的环科院大都不让学生搞环评,这条理由更不想反驳,毫无逻辑;环科院基本都是硕士以上的同学吧,他的培养目标是为真理负责的,是去了解这个世界的,而环评是为企业、环保部门负责的一种社会实践,一种是科学研究,一种是社会实践,咋能放一起呢,咋能通过比较得出环评没有技术含量呢?

最后,麻烦说环评没有技术含量的朋友,去看看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条件,你觉得说一个从业者主体是大学本科的环评行业没技术含量,合适吗?

最后问一句,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吗?

欢迎关注公众号:buzhihuanping,讲述关于环评、环保的讯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环评资质取消,环评行业没有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