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健洲]乱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乱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语文教师似乎是中国两千五百年来的教师的主力部队了。纵观中国教育史,从“万世师表”孔老夫子起,当教师的不管是在国子监上班还是在乡下教三家村的放牛娃,都是从文字教育开始。

  中华文化的根源,是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写文章用的语言”来承载的,这种语言被称为“文言文”。所以:

  第一,我对语文教师的第一个忠告,是必须努力学好文言文,先将自己的专业水准提升到“真正懂得中华文化”的层次上,把自己的内功修炼好,再说其他的教学教育技巧。

  第二,中华文化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文史哲不分家”。中国的历史,中国漫天闪烁的思想家,都是用文言文记录并流传的。在学习中华文化的时候,很难明确划分“这是历史”、“这是哲学”、“这是文学”,所以,要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大伙儿还得一股脑用心将“文史哲”一齐学习,别在自己的心里造几条“文史哲鸿沟”强行将中国文化划分为支离破碎的几个部分。

  第三,中华文化的主干是“汉字”。很多语文老师面对汉字的时候,估计是每一个都认识,但汉字们排起队来,就不知道这个“队形”(句子)是什么意思了。这其中,最令人脑筋不转弯的,就是因为汉字中的两个或者三五个,能组成一个“典故”。这,又回到上面说的那一点去了。

  第四,汉字的“音”和“形”,很多情况下是“认得了一个就认得了一窝子”的。故此,前贤中一些著名的“小学”大家,有“因音求义”和“因形求义”的教诲。估计光学会简化字,前贤的教诲基本等于对牛弹琴向猪吹唢呐。因此,建议想“专业发展”的老师们最好能看看用繁体字写的书,当然了,有人说老伍这是“开历史的倒车”也是很正常的,那个,懒得跟他辩论。

  第五,读书要杂。不能光读“语文”,上面已经说过了。杂读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汉字并不是一字一义的,在不同的“汉字队列”(句子)里,汉字有不同的意义、词性、用法……的变化。光会读现代文的,肯定不懂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里巧妙“变着用”的汉字的意义,这是必然的。读其他学科的书,道理也在这里。

  第六,多读书,读其他非“语文”种类的书,是学习各种文体的基本途径。比如小说的轻灵跳脱,法律条文的严谨厚重……这不是我说了你就懂,得你自己去读。

  第七,作文指导是全国语文教师都头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因为各位老师自己当学生的时候,基本上你的尊师并没有有系统地给你指导过作文,很多“指导”都是照搬书本死抄教参,因为你的尊师其实也不会写作文。这个,就给想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的老师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要求:先多读书,见识一下各种文体的写法,到熟知各种文体的写法,到清晰了解各种文体的写法——最后,自己按照自己的感悟去写一写。

  第八,如上所述,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老伍有个总结,借用金庸老先生的话,叫做“打通任督二脉”。各位想提升自己水准的老师,不妨试试。教现代文阅读和教作文,道理同样。如果各位边学边卖,估计效果会更好,起码自己有新鲜的经验,教导学生的时候大概会有更好的针对性。

  其实,还有很多要说的,但限于自己浅薄的水平,估计再说没什么更有益的,就让方家来补充吧。



下面这段话,是网络上复制过来的,估计送给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很有价值:

  春节时,我去朋友家串门,他们一般都不愿外出,都是窝在家里看电视。电视是穷人的宝贝,现在再穷的人,家里哪怕没有几本世界名著,也会有一台或大头或液晶的电视。

  在一个高度工业化集中的时代,凡是可以批量生产的玩意儿,都是廉价商品。比如袜子,鞋子,手套,牙刷,比如网络上的电子书,软件,游戏,新闻,……

  电视就很廉价,家里只要有一台电视,只要不停电,有信号,我们就能永远看下去,一会儿看《一代枭雄》,一会儿看《大宅门》……

  电视就是富人给穷人洗脑的工具。电视所有的内容都符合穷人的口味。

  比如我妈,每天晚上都看4个多小时的抗日剧,一会儿流泪,一会儿微笑,入戏太深,30多年来,她没有一天不看电视,如果把看电视的时间都用在阅读或写作上,也许妈妈现在也有几万的铁杆粉丝。

  爸爸呢?每天也看电视,他只看反腐的,他对贪官恨之入骨,每当看到贪官被捉了,他都拍着手喊好,看到清官被人误会了,就会摇头叹息。

  爸爸教了30多年的书,连一篇教学论文都没发表过,更不用说写教学笔记了,就是单纯滴混日子,看电视是混日子,教书是混饭吃!

  弟弟呢?每天都看武侠剧,手无寸铁,却常常幻想自己就是白眉大侠、李寻欢、张无忌......

你可能感兴趣的:([伍健洲]乱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