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生于战火,死于征途。

这似乎是一种宿命,一种不断变化却又不可抗拒的命运。

朱棣,这个在明朝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皇帝,他的一生就是一段传奇,好与坏,我们都无法去评说。但我仍然,想写下他,写下他的丰功伟绩,硝烟热血;也写下他的心狠手辣,帝王薄情。

他是永乐大帝,是非好坏,各自评说。


出生——乱世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生于战火中的他,父亲甚至没来得及看他一眼便披甲挂帅迎接与陈友谅的最后一场战争。硝烟、乱世,这声啼哭甚至还没来得及被喜悦冲散,就已经被战火渲染得肃穆而仓皇。不被重视,不被记挂,小小的婴儿躲在帐篷里,静静的打量着这个世界,这个他一出生就是红色的世界。

刀光剑影,烽火连天,他的出生,似乎就已经奠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永乐——生于战火,死于征途。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成长——阴影

既非嫡,亦非长。朱棣的童年和成长其实是被忽视的。

论政能,他比不上朱标从小耳濡目染,日渐精进;

论才能,他比不上朱标出口成对,锦绣文章。

他,朱棣,只是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四皇子,一个从小活在大哥阴影下的小弟。可谁又曾想,这个小弟后来却撼动了整个明朝。

我一直在想,朱棣小时候,是否也有着野心呢?我想是有的,皇家子弟时时刻刻被拿来比较,他对朱标,怎么可能毫无芥蒂呢。或许他也曾想为何他不是嫡子,为何东宫之位大哥坐得他坐不得?为何所有人只看得见大哥的优秀,却对他不闻不问?怨恨在他的心底一点一点的滋生,野心在他心底点点滴滴的酝酿。

童年缺爱,心理阴影,朱棣的在这样的环境下的成长无疑是畸形的。而他后来的杀人如麻,猜忌疑心,我想,这是从小的没有安全感而导致的吧。

于是当朱标的死传入燕京,朱棣的心在此刻动了一动,东宫缺位,兄终弟及,只要他努力,只要让父皇看到他的优秀,看到他的能力,是不是就可以……

然而现实再一次给了朱棣一盆凉水,朱元璋立了皇太孙,也就是他的侄子——朱允炆。他万万没有想到,父皇对他的忽视如此彻底。

愤怒、不甘,他却只能一一压下,时机还不成熟,再等等,等皇帝驾崩,等朱允炆即位,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凭什么坐拥天下?


永乐——生于战火,死于征途。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起义——烽火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即公元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皇太孙朱允炆即位,留下虎视眈眈的众多藩王,而其中最为狼子野心的他,就是朱棣。

侄子与四叔之间的权利游戏,就此拉开帷幕。而朱棣,从来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从小学会察言观色的他,将野心压在最心底,当羽翼未丰之时,他从不让任何人窥见丝毫。而当这野心膨胀,没有人可以阻挡。

朱允炆知道,他的四叔不会这么容易的放过他,为了解决掉藩王的烦恼,当务之急只有削藩,最大的威胁,就是燕王。

朱棣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去对抗朱允炆,他也不敢轻举妄动,为了打消朱允炆的怀疑和猜忌,他甚至选择了装疯,而为了逼真,他假装自己是是一条狗。看到这里,我不能不感叹一下朱棣的能屈能伸,也不得不赞叹一下古人后无来者的智慧。


最终决定朱棣的起义。是朱允炆不断地猜忌和试探,以及压抑在朱棣的心底膨胀的野心。他不仅要坐镇东宫,他还要这至高无上的皇权,要这九五之尊,要这大明的天下!

然而朱棣兵力不敌朝廷,于是他找宁王朱权,并且许下“事成,当中分天下。”的诺言。于是二王以“靖难”的旗帜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起义。建文帝的政权被一场靖难之役结束。而朱棣,最终以胜利之姿站在了历史的舞台。

永乐——生于战火,死于征途。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位——永乐

朱棣即位,改年号为永乐。大明的新的时代来临,也正是这个时代,铸就了永乐盛世。

然而,朱棣即位以后,忘记了曾经给宁王的许下的诺言,甚至将宁王封至南昌,并加强锦衣卫加强对朱权的监视。毕竟曾经与他一起打了天下,若是宁王也起义,明朝将再起动荡。所以朱棣防备朱权,监视他,放逐他。他对所有人,都不曾有完全的信任。

当军队占领明宫,朱允炆所在的宫殿燃起了大火,建文帝生死不明。而这,成为了朱棣一生的求索,终于在他风烛残年之际,胡濙为他带来了消息。这个与侄子一生的对抗,终于在此有了了结。


朱棣在位的这些年,明朝日渐繁荣。永乐盛世,解缙编撰《永乐大典》;明朝声威,郑和七下西洋;边境稳定,周边小国无一敢来进犯;迁都北平并改名北京,修筑明朝的宫殿。一个全新盛世,在朱棣的治理下,继往开来。强而不欺,威而不霸,这是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的气度和底蕴。

然而,身居高位者,最不缺的就是野心和疑心,也从来不缺心狠。朱棣杀了建文帝身边的每一个人,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甚至诛十族)……,所有曾反对过他的人,他都不吝刺死。他杀了曾为他编撰永乐大典的解缙,这个明朝的大才子死在风雪之中,甚至没有一副棺材下葬。他甚至杀害宫女近三千人,在那一场后宫风波中,太监宫女美人,所有受牵连之人朱棣下令将这些人一一剐死。行刑之日朱棣亲临杀场,看宫人受刑,有人临死大骂说:“自家阳衰,故私少年宦官,何咎之有?”,然而朱棣不为所动。无疑他是一个暴君,心狠手辣到令人发指。

他是一个伟大的皇帝,却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归去——征途

晚年的朱棣看着这个蒸蒸日上的帝国,这个他一手打下来的江山,他已经没有遗憾了。

而他怀念的是曾经在马背上的日子,拿着刀肆意斩杀敌人,沙场喋血,那种恣意又豪放的日子。花甲之年的朱棣又一次骑上了马,拿起了刀,他觉得自己又回到了从前,会挽雕弓,马蹄震天。

御驾亲征,击退蒙古,他望着天空,已经没有遗憾了吧,国运昌盛,太子监国,我的大明……再见了。在征战回都的路上,这位老人缓缓阖上了他的双眼。

六十五年前,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那个婴孩,经历了无数风波,终于在征途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获得了永久的安宁。


从生于乱世的烽火到靖难之役的征战,从应天的卖傻装疯到北京的君临天下,从北征蒙古到南讨安南,修永乐又下西洋。他从千军万马中奔驰而出,自尸山血海里站立起来,他经历过无数的磨难,忍受过无数的痛苦,他不畏惧建文帝的权威,不惧怕朝堂的敌人,一个个的宗亲朝臣在他面前倒下去,忠臣或奸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朱棣的一生太长,没有人可以将他写进。他的功劳不曾磨灭,他的残忍也不曾掩埋。他是一个伟大的皇帝,却难以留给后人评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永乐——生于战火,死于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