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考与缘分
泽西城,是一个和考关联的地方。考,即是陪考,也是寻找与他的缘分。
韩亚航空,多了很多亚裔的文化。十多个小时的行程,有丰富的电影陪伴。身边的妻儿则是看着韩剧,吃着韩式拌饭,一路听着韩版空姐委婉的“思密达、思密达......”,睡一阵、醒一会儿,航程在一帧一帧的刷屏,终点逐渐临近。“思必达”,按我的翻译,是“事必达”、期待着!
泽西城,最初的认知,来自好友家骅的履历。刚来深圳一起打拼的好兄弟,就是在新泽西理工学院完成的求学之旅。实际上,最亲近的留学生活描述,是90年代末看过的电视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那里充满着艰辛磨砺与苦泪纠缠,以及最后的苦尽甘来;但,家骅的口传,则是对留学生活的美好回顾:先进的科学,包容的文化,蓝天白云。至今,家里的电脑里还留存着家骅拷贝给我的泽西城图片,虽然那些图片仅仅几百K,却丰富了眼界,头脑中美东城市的十多年向往正是源于此。从那时起,奠定了诺言,就是自己未曾经历的生活,寄望孩子能去体验。
十多年,一直屏幕前鼠标逡巡,想揭开这些城市的面纱,如今把自己点击登陆在这个城市。泽西城,城旧人往,陪伴妻儿,驾车驶向往痕,是回忆也是探寻。
缘分,有时候真的难以解释。只是想选择离参加美考考点近一点的民宿,没想到,居然就在新泽西理工学院的隔壁。在相邻一个街区,就是这次美考的henry snyder high school。
画地为书房
安顿好行礼,又一次启动马达,提前熟悉一下三天后赴考的路径,分布测试一下驾车及步行需要的时间。孩子已经养成了谨言慎行的性格,或许受陈老师教条生活的耳沾目濡吧。
其实,我真的有点累了,呵呵。不过,感叹陈老师的影响力还是蛮强的,儿子绘制出很详细的去考场的路线,掐算时间,熟悉环境。
说点小笑话。孩子的做事风格深受陈老师影响,至少我认为是。即使是这样,陈老师还经常说,怎么就不那样呢?怎么就不像我呢?还有就是,连她的学生也学会效仿她的语言、行事风格。甚至“你发什么呆...”这样的口头禅。
从住所到高中,开车也就4分钟左右。典型的townhouse街区,很多单行道,不提前熟悉一下还真容易迷路。
其实步行也就10分钟吧,可是,真的没歧视哦。我们还是很担心。因为选择房价经济,没仔细看评论,我们租住的街区是黑人街区。街头总有嘻哈结队的三两黑仔。或拍着球、叼着烟、眼神和形体,透露着不安分。儿子嘲讽我有些种族歧视,他说他还想和小黑孩打打篮球呢。
我觉得蛮好的,这种担心,化为安心在住所内学习。原来想儿子酒店学习,我们出去逛街,现在成了三口人都拿出书,在泽西城的民宿里,静静的休息。画地为书房,感觉像取经的一行人,不敢走出悟空画的圈。
三天复习,比深圳家里还安静。每天简餐便饭,陈老师的手艺发挥的不错。实在无聊的时候,开车去超市采购一些食材,回来自己加工。民宿设施很齐全。喜欢美式家庭的开放厨房,不拘束。
房主是印度籍移民,小别墅,自己留一层,另两层做成民宿。赴美的移民想融入美国主体社会,还得经过1-2代人的拼搏吧。不过这种民宿的额外收入,是他们生活之余的额外调剂。也通过和客人的接触,了解世外百态吧。真正美国人的生活其实蛮封闭的,不知魏晋,怡然自得,是多数。而这种感悟,后来的行程中越发有感受,也愈发了解贸易大战下美国普通民众的本底。
低技交通
对安全的恐惧,羁绊了对周边社区的了解。更多时候是临窗远望,观摩街头的人群。偶尔闲暇放松一下,也是急促走进车厢驾车而行。其实即使是townhouse社区,街道也是很简单的。以至于马路铺装、线杆也是我儿时的记忆。
新泽西的交通系统是低技的,低技不等于低级!很少有宽马路;很少有庞大复杂的公交系统;很少有大容量的停车场。
公交的服务,是准时但绝对不是高频的。选择公交成了固定时刻的约会,所以公交车内人不多,但如果掌握了公交到站的时刻,那还是蛮方便的。
路网不宽,但几乎路边很难寻停车位;不同的是不会塞车。单行组织给本不宽裕的马路提供的富裕的通道和细耕慢行空间的可能。
“对号鞋”,考前的迷信
我们选择购物的newport,是来程之前做过的购物功课。这里低税,虽然与曼哈顿仅隔海相望。其实这家newport就是简单的block扣个大棚子而已。但很舒服的拔高了街道内部空间,感觉一点也不烦闷,走起来。当然,每次这样的行程,都会被儿子狠狠的敲诈一笔。逛街些许,他已经又拥有了一双“对号鞋”。“对号鞋”也成了我心底对考试顺利的吉祥迷信!买吧,穿上这样的鞋,他就越来越远离三口之家了。
这些年带着娃天南海北的游历,从第一次抵达哈尔滨时,问我们是否需要时差;到现在,他可以从泽西城的纬度来识别气候,告诉妈妈准备什么季节的服装;从马来沙巴踌躇已久的说出第一句英语与导游交流;到现在所有租车、购物流利的交谈并在父母面前炫耀无时不自豪自我价值;从对美餐的包容,到纠偏我们种族观,以及希望真的能和小黑孩打一场篮球。儿子,已经长大了。属于你的时代赛道已经铺好,你,可以上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