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五 八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
朱耀
我希望可以将100种方法放在病人面前,这是我期待的进步
」
人 物 介 绍
朱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擅长高危前列腺癌扩大根治和淋巴结清扫手术,保留性神经的前列腺癌微创根治术,复发性前列腺癌的挽救性手术,前列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阴茎和睾丸肿瘤的微创根治术和综合治疗,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采访笔记
“那一天傍晚,我下班了,医院门口有一家人在告别。其中有第二天准备手术的我的病人。他们在拥抱,眼神里都是不安与不舍,此时,病人瞅见了我,不动声色,对我合掌行礼。我突然发现我的价值,我们救的是一个家庭,是全家人的愿景和希望。”
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朱耀,擅长高危前列腺癌扩大根治和淋巴结清扫手术,保留性神经的前列腺癌微创根治术,复发性前列腺癌的挽救性手术,前列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阴茎和睾丸肿瘤的微创根治术和综合治疗,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选择泌尿肿瘤外科,他说是因为手术除了切除,还有修复重建,这就使得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他的病人,六成以上来自外地,半天门诊要看七十个号。他去东北一座小城开会,那里的同行对他说,早已久闻大名,某某病人巨大的前列腺癌,在东北和北京被拒收,辗转到沪,他斩妖除魔,病人回到东北小城,把这个故事翻来覆去的说。
“许多六七十岁的男人,已不是全家关注的焦点了,生一场病,某些功能是否要保留,某些后遗症会持续多久,家属未必会关心,而自己不对家人说,不等于他没有需求,谁都不愿意整天与尿布作伴,或者过早失去性功能。所以我干的活,之所以越做越细,再也不追求速度,就是为了拿掉肿瘤之后,尽可能多的保留原有功能,还原他们术前的生活,还给他们男人的尊严。”
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我心里一紧,其实,他涉及到人性中最隐秘而伟大的情感,生而为人,没有哪种欲望是可以被忽视和敷衍的,而每一种生理需求都值得被尊重与善待。
所以,他独立操刀的第一台手术是两个小时,六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两个小时,只是附加了许多内涵,承载了许多基于人文考虑的责任。“一个手术刀客,从越开越快到越开越慢,从全开放手术到六成的腔镜手术,全都是有逻辑的,充满哲学思考。就好像把书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大体也是这层含义。我希望,再过几年,对每个病人都能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独身定制。”
他是个敏感的医者,一旦发觉内心波澜,倦意丛生,他就陪女儿看电影,《狮子王》《绿野仙踪》《冰雪奇缘》一部部看下来,他发现心又开始柔软,相信美好的东西一直还在,他舒了一口气,又振作起来。“其实,最爱的电影还是《阿甘正传》。”
我们聊起电影的片段,他突然说,从学医至今,我也一直都在跑,并没有错过沿途风景,可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跑,跑向哪里,哪里是终点,但有一天,突然停下来,又突然发现身后人愕然的表情。
我点头说,是的,你我的日常大抵如此,不停的跑,不断的跑,不知不觉,却改变了其他人的生活。
1
由厚转薄,由薄转厚
朱耀说,成为一个医生真的只是顺其自然。
朱耀的老家在江苏吴江,他在这座江南小城度过了云淡风轻的青少年时代,临高考时,对化学与生物充满热情的他,选择了医学。结果,上海第一医学院向他伸出橄榄枝。七年本硕连读,华山医院见习,中山医院实习,一切都顺理成章。但就在一次校篮球比赛中,他突然感到腰部酸痛,就诊查出了肾结石。恰恰是这次生病,令他对泌尿外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治疗期间,有意无意地,我对泌尿外科史仔细研读了一番,突然感觉,泌尿外科是外科体系中充满魅力的一门学科。美国医生、肿瘤学家Charles Huggins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调整机体激素水平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的发展,揭示前列腺癌进展之谜,获1966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开创“临床医生+科研学者”的先河,成为众多医生追求的目标。从手术角度,泌尿外科领域不断在进化,比如1981年美国泌尿外科医生Patrick Walsh描绘了前列腺周围的性神经走行,开创了保留功能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完全颠覆了以往手术后功能极差的状况。这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外科医生,不仅可以去除凶恶,而且可以创造美好——那就是泌尿肿瘤外科的特点:根治和重建。”这是朱耀在学习中第一次对将来的临床方向如此坚定。
大学生涯的第六年,朱耀毛遂自荐,成为上海首屈一指的泌尿外科专家,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叶定伟教授的学生,正式成为了肿瘤医院泌尿科的一员。
“刚刚踏入临床工作的适应期是痛苦的,五年间课堂学习造就的那种封闭思维,被多变的临床案例瞬间击溃。突如其来开放的思考,让我对书本中匮乏简单的语言描述无法知足。”就这样,朱耀一次次放下理论,一遍遍用实际案例改变脑中的固定思路。一时间,他真的觉得自己成长了。
经验的感知总是螺旋形上升的,一晃已经十几年过去,直到朱耀重新捧起那些翻阅过无数次的书本,他突然发现,当初被细嚼过,又被扬弃过的每处文字,却呈现出他从未见过的力量。他才明白,那似乎已经读薄读透了的专业书,又一次变得厚重起来。
辛苦的工作给予每个人飞速的成长。朱耀戏称自己是“正弦波”一样的成长。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压力,一旦倾注全力克服,自信心真的会直线提升,一旦面对挫折,自信便重新清盘归零。日星斗移,当他从二助、一助一步步成为主刀医生,即将面对他的第一台独立手术。朱耀突然感到了无助的压力,此时,身边没有老师的指导,病人把所有念想寄托在他身上。手术后,他像个强迫症患者一样反复打电话给看护病人的护士,确认病人的身体情况,彻夜难眠,整夜的思考。“事实上,这个习惯持续到我主刀后的一年,焦虑,踌躇。如今看来,那是对自我能力不放心。不过,哪个年轻医生没有经历过这段成长呢,老师前辈总是说,技术水平决定自信,过来人的安慰,也都源自于他们自身的成长。”
2
把手术做慢
还在做小医生的时候,朱耀就希望自己是一名快刀手,干脆利落,风卷残云,速度是他最大的追求。
“希望手术的速度能提上来,因为速度与熟练度、自信心相关。那是一个刚入行的新手医生最希望提升的,为此,我一有时间就观摩导师、专家的手术,手术台上看过了,再回去自己反复练习,废寝忘食。”朱耀的确做到了,一台手术,他给自己分了九个段落,每一个段落要是能比之前快上1分钟,他就有一种打电动竞赛胜出的快感,这种快感是他的小秘密,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朱耀现在希望能把手术的速度降下来,“我越来越体会到,速度当然与病人的术后身体恢复程度有关,然而手术的精度却是决定根治效果和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这是泌尿外科医生对长期疗效和生活质量的不懈追求,也是我不断反思自己手术后的认知——我决定改变,把手术做慢。从快到慢的过程,意味着手术医生要付出更多精力和体力。”
朱耀坦言,想把手术做慢的原因,是为了在手术中保留更多神经,这一点他是从与无数病人的私下谈心时做出的决定。“我接触的病人许多已经年逾五旬,这个年纪的男性,受家人的关注相对较少。当我提出保留神经——也就是主要保留性功能时,家属表示病人的年龄摆在那里,保留性功能没什么必要。当我私下询问患者时,他们还是有保留的意愿,希望自己的生活回到从前。”保留神经风险不小,如同在正常神经与肿瘤之间走钢丝。朱耀希望,他的每一台手术都能找到两者间最为妥善的平衡点。
“一对夫妻,妻子和丈夫都认为要保留神经,希望以后还能一起跳广场舞,有和谐的夫妻生活。妻子真正做到了对丈夫的尊重,而他们对我的能力也绝对信任——这是对医生付出的最大安慰。”朱耀表示,保留神经至少要多出额外30分钟的手术时间,但一次次的努力终将赢得人心的尊重。
手术结束不等于治疗结束,所以朱耀没有空闲时间,他有他的患者群要回复,他通过微信平台向他的病人发布术后注意事项,通过一些必要的科普材料,让家属变成半个专业的护理,还能实时监控与控制肿瘤,而家人也会给予病人痊愈的自信。“这是在术后病人回归自己的生活时,医生无法做到的。手术、门诊,我接触每个病人的时间比较短,无法详细地指导他们。”朱耀表示,运用新媒体,全国各地的许多患者术后不用千里迢迢赶来上海复诊,省去了病患城市间周转的波折,只需将当地医院的检查报告和日常情况通过网络沟通就能做到。而且,所有的病人在术后都能保持联系,所有的资料和信息都用网络有序记载,便于对病人的管理。
“给予病人方便,就是给予自身工作的方便。”朱耀说。其实我们又怎知,在工作之余,他牺牲了多少时间与病人苦口婆心。
来来往往,病人如流水,有来的,有走的。令朱耀记忆最深的是一位东北老人。
“八十多岁的患者,小便多日无法排泄了,肿大的前列腺填满了盆腔,体积是正常的三四倍。当地的医生无能为力,但他还是想来上海碰最后的运气。这台手术我接了,我是在和时间赛跑,因为时间已经拖久了,老人危险系数极高。最后,手术安全顺利,老人康复出院。有趣的是,我去东北医院做手术交流,那里的医生说我很出名,因为老人回到家乡一直向周围的人说起我。那一瞬间,油然而生了一种职业自豪感。”
朱耀说,作为一个外科医生,他愿意做一个不断进步,有追求,有情怀,能真正帮助病人的刀客。
口述实录
唐晔
关于当年泌尿专业方向的选择,至今有没有后悔过?
朱耀
没有。我最初就想找一份能做学问的工作。当参与到临床工作中,发现工作就如同海绵注水,每次接触到优秀的前辈,创新的思路,就有新的借鉴。网络时代有迅捷的信息渠道,可以掌握世界前沿的学术动向,对于治疗疾病的最新信息源源不断,不仅仅是自身提高,还能为病人所用。我记得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些先驱,他们选择专业的原则,就是要选最难的那一个。我现在主攻的泌尿外科前列腺癌手术,就在20年前,术后70%的患者会尿失禁,100%的患者会丧失性功能。发展至今是,尿失禁患者下降到10%,丧失性功能的患者下降到30%,那么,尚有10%和30%的空白给予我为之奋斗的激情。目前的专业,十分符合我当初的愿景。
唐晔
是否经历过让您在过程中大吃一惊的手术?
朱耀
好像并没有。我记忆最深的是第一台手术,其实两个小时就完成了手术,最后整个流程却用了三四个小时。当时就是反反复复检查是否还有出血点,忐忑,不自信。不自信来源于技术没有成熟,正是这一份不自信带来的压力,不断推动着我去锤炼自己。
唐晔
如何判断一位病人是适合开放手术还是微创手术?
朱耀
微创手术对于病情较轻的病患伤害非常小,局部手术会做得非常完美,但是有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偏晚期的前列腺癌病患,肿瘤牵涉局部侵犯、转移扩散到淋巴结,开放手术的全局把控会更好些,应对复杂情景会更为从容。并且,机械臂终究无法代替手指间流动的触觉,手术做的多了,闭着眼对于肿瘤都会有质感的反馈。因此我的病患中,四成采用开放手术。对于判断两者的准确界限,主要基于病情和医生的经验来决定,各有优势吧。
唐晔
您怎么理解医生的精进呢?
朱耀
还是要先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才能全力以赴,才会愿意像一个苦行僧一样,用大量的实践来锻炼自己。我每周都会将自己手术过程的视频剪辑集合,存储起来。然后抽空去复盘,去考虑自己的不足,琢磨如何做的更好。其次,临床多变的病患情况,也需要静下心反思每个治疗案例的不足,从细节来积累自己的经验。2009年,我在美国的一所癌症中心有过三周进修。感受可以用一个词概括:professional。无论是你的专业技术,治疗思路的专业判断,甚至是对待病人的方式,都要符合相当职业的标准。这个变得职业的过程,就是用清晰的感官去判断思想的对错,锤炼更好的医术坚定你的自信心,这对于提升医生的职业素养是极其有帮助的。
唐晔
您现在面对的病人都来自哪里?
朱耀
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占到我所有病人的二分之一以上。他们对我的信任,应该来自于我坦诚的沟通方式和认真的工作态度。肿瘤对于大部分患者都是陌生的,患者对于治疗可能会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我能够坦诚地告诉他们可以做到某种结果、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有可能存在哪些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建立了信任之后,我会尽自己全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唐晔
您自身的成就感在哪里?
朱耀
一是病人给了我良好的反馈;二是每次医学会议,我将手术过程作以阐述,会后老师和前辈拍着我的肩膀说,不错不错,这种同行的肯定更令我有成就感。
唐晔
这些年,您的心智模式有没有得到改变和修炼吗?
朱耀
最主要是心态的提升。当初手术台上经常会流汗,如今越来越少,判断抉择更加冷静了。还有和患者的沟通——病人总希望医生立刻妙手回春,但往往情况复杂,需要从客观角度判断、层层剥茧的治疗。每天都会有不断的挑战,不同于新手医生手术前夜,不自信而无法入眠,更多是理解“冷静”的力量,手术前冷静的思考方案,手术中冷静的判断难点、焦点,手术后冷静的反思,这种对自身的拷问,让我体会到,这些年正在不断成长。
唐晔
下班后,您会去做什么?
朱耀
上班太忙了,可能一周只有一天可以陪陪家人,喜欢陪女儿看动画片。很有趣的是,接触多了孩子的动画片,比如《狮子王》《绿野仙踪》《冰雪奇缘》,也赋予了我心灵的享受。作为一个医生,看惯了生老病死,心真的很硬。动画片触动了我心里柔软的一面,让我感受人性的美好,也愿意去相信有美好的事物存在。
唐晔
您最喜欢什么电影?
朱耀
《阿甘正传》。那种傻傻的,执着做好自己的事,有了机会就去尝试,不为外界影响的态度是我所欣赏的。
唐晔
如果再给您一次机会,您愿意选择什么职业?
朱耀
还是医生。医生的工作充满着挑战,又符合我想要做学问的初衷。如果重活一次,不变的,我会做医生。
唐晔
您对今后的医学发展有何期待?
朱耀
期待有个性化的手术治疗。希望能够像现在国外医生在手术前用上半小时和患者讲解手术的方案——这个方案为何不同,哪些步骤是针对个人情况做出的改变,会带来什么手术效果。例如0到100中可以有100种治疗方法,如果目前我只能提供给病人10种选择,那就希望今后我可以将这100种方法都放在病人面前,让他自主选择,这是我所期待的进步。
采访/唐晔 编辑//宣颖
晔问仁医已入驻知乎专栏、今日头条、腾讯媒体开放平台,欢迎前往订阅。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此医生,
或有感而发,
请在文章最下方评论区留言。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晔问仁医 |真实,真切,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