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班级倒数第二到全市第六名,数学启蒙的逆袭之路

Abby在一家教育机构学数学启蒙(在学龄前称为思维启蒙),在最近的一次分班测评中,她以第6名的身份进入了尖子班。

机构对这个尖子班非常重视,授课老师龚老师是全市著名的数学启蒙老师,可见一斑。

说实话Abby能进入这个尖子班是在我意料之外的,毕竟这次测评是针对整个上海市范围的。能进入尖子班,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能考进去算是全市同龄人中的佼佼者。Abby能考进,有点盲打莽撞的感觉。

前不久龚老师召集尖子班的所有家长开展了一次座谈会。座谈会中龚老师的一席话,如同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我很庆幸,在数学启蒙上,没有走错路。

为什么要数学启蒙?

很多人都对为何要学数学存质疑态度。他们认为:“数学学那么难干什么,懂得加减乘除不就得了,更何况现在出去付钱都用支付宝,连算找零的钱都用不着了。”

但是,现在是大数据的时代,数学的用处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借助数学模型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合理地进行抉择,比如要设计一栋大楼、公司要计算经营成本、股市投资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数学思维,就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的现实问题。

但是数学这门学问,有非常复杂的体系。要学好数学,必须具备记忆、空间、归纳、推理、联想等思维能力,这些最基本的能力,在青少年时期的启蒙非常重要。

要想数学学得好,基础必须要打好。所以思维启蒙,要从娃娃抓起。

从班级倒数第二到全市第六名,数学启蒙的逆袭之路_第1张图片

我掉过的坑

Abby在学习数学启蒙的过程中,也经历过低谷。记得有一个学期,Abby的测评成绩在班级里排在倒数第二。在得知结果后,我郁闷了好一阵,最后是Abby妈点醒了我:“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你这个学霸的数学,实在是太好了”。

我反思了一下最近辅导功课的过程,很多时候确实迫不及待地把我的思路甚至答案告诉Abby,没有给她留下充足的自由思考时间,导致孩子只会重复和模仿。

数学思维的启蒙,最重要的是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之后我改变了策略,尽量让Abby自己思考,然后让她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一遍。

这样做有3个好处。

第一,对孩子来说可以自己理清思路,掌握得更加牢固;

第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第三,对我来说,可以更好地把握Abby到底哪些地方是真的搞懂了,哪些还有欠缺需要指导。

龚老师在教学时,有一个方法与我的策略不谋而合。

她在课堂上也会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台讲解题目,讲解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其他同学能听懂。孩子们都准备得特别认真,内容掌握得也就特别扎实。

“教”就是最好的“学”。

家长们要学会装傻

当孩子遇到困难,向家长求助时,家长要克制出自己的表现欲。

孩子们感觉是很敏锐的,他们能够感知到,家长们的强大和自己的弱小。这种实力上的对比,让孩子不愿意主动迎难而上,而是对父母产生了依赖心理,心想反正不懂可以问爸爸妈妈,就懒得费劲去思考。

家长过于频繁地示范,本意是给孩子鼓劲和指导,实际上却阻碍了孩子“逆商”的培养。

每个人都要培养“进取型人格”,要学会正确面对当下遇到的成功或者失败。

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更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现在孩子的普遍问题是,对待困难时的处理方式有待提高。

龚老师说她曾经有个学生的爸爸,特别喜欢装傻。每次孩子问他问题,他第一反应都是:“你现在学的数学那么难啦,我都不一定会做了,我们一起想想吧……”然后引导孩子一起思考,解决难题。

这样做,孩子就不会产生依赖大人的心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跟大人一样,都是要通过主动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从班级倒数第二到全市第六名,数学启蒙的逆袭之路_第2张图片

数学启蒙,学些什么?

之前的文章已经说过,数学这门学科,越学到后面,需要的思维能力就越多,比如记忆、空间、归纳、推理、联想等。

随着年级的提升,数学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当某种能力出现欠缺的时候,就会出现成绩滑坡。

所以说,在小学及学龄前的数学启蒙上,要注重知识点面上的拓展。

从初中开始,数学的难度就开始往深度方向发展,如果以前的地基没有打牢,那初中以后肯定会力不从心,数学成绩肯定是要掉队的。

以Abby学习的内容为例,都不算太难,但都是孩子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内容:

认识方位、认识立方体,是对空间思维的启蒙;

搭配问题、可能性问题,培养孩子的归纳能力;

找规律、火柴棒游戏,启发了孩子们的联想力;

认识时间、认识人民币,是基本的生活常识;

要学好数学,就要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但数学思维体系是非常庞大的,牵涉到的内容很多,所以要想数学学得好,地基不一定要打得深,但一定要打得广。

关于计算

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但我认为计算的训练,按照四象限法则,应该归到重要却不紧急一类。

因为计算能力,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长规律,不可强求。

孩子对于数学的理解,首先是对数字有直观的认识,才能理解接下来加减法的真实含义。这个阶段对孩子来说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如果孩子还没真正准备好,就被逼着去学计算,肯定是事半功倍。

尤其到后面的牵涉到进位、退位,甚至乘除法,孩子更加难以理解。

我和Abby现在定下的原则是,训练是必需要完成的。但对于时间没有强制的要求,只要你集中精力用自己的最快速度做,训练肯定会有效果。

每次计算,我都会给Abby计时,并且记录下来。当Abby回顾自己的训练记录,也会发现自己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步了很多。

能力的提高是积累的过程,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是一种能力。

计算是枯燥的,家长需要想各种方法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当孩子把计算训练当成了闯关游戏,每次破记录的那种成就感与自豪感,清晰地体现在孩子稚嫩的小脸上。

时间的复利效应

学习,最关键的还是坚持。

龚老师说,每天高效地学习半小时,几个月后必能看到惊人的效果。

对于普娃,要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没有捷径可走,就是时间换成绩。方法好的,可以举一反三。

所以,要学好数学,就要从启蒙阶段开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的良性循环。

学习是有一定的惯性的。当良性循环形成后,每天进步一点点,日后必将看到惊人的提高。

就像下面这两个公式:

我们要相信时间的复利效应。


想要更多的教育资源,交流育儿经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不淡定的学爸

从班级倒数第二到全市第六名,数学启蒙的逆袭之路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班级倒数第二到全市第六名,数学启蒙的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