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30讲》读书笔记

平台:《得到》  时间: 2018-3-31至2018-4-24


目录:

01 发刊词 | 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

02 案例:用户体验与结婚教练

模块一: 同理心训练

03 同理心训练:怎样理解愉悦与不爽

04 同理心训练:怎样理解愤怒与恐惧

05 同理心训练: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06 认清人的本性,理解角色化生存

07 自我与自律,哪一种更贴近产品精神

模块二:机会判断

08 机会判断: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

09 机会判断:怎样找到有势能的趋势

10 痛点、痒点、爽点都是产品机会

周末彩蛋 | 深度关系与精神资源

11 两套经典的用户画像

12 设计产品时要包括产品的场景

模块三:系统能力

13 怎样用系统能力给人提供确定性

14 系统效率:小米的效率革命

15 系统世界观:微信、米聊、陌陌

16 系统迭代:微信红包的意外与刻意

17 系统生死线:猎豹和它的关键任务

模块四:用户体验

18 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

19 怎样绘制用户体验的地图

20 服务蓝图的核心要素:峰值、终值

21 上瘾机制:用户激励系统

22 名字是你的文化资产

模块五:创新模式

23 用“用户价值公式”衡量创新

24 用“交叉视角”跨界创新

25 怎样从新要素到新物种

彩蛋 | 直播复盘:找到你的原点

26 三级火箭:深度讲解互联网降维打击

27 颠覆式创新:成败价值网

产品世界观

28 看产品的微观、中观与宏观视角

29 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30 产品连接客观世界、过去与将来

————————————————————————————————————————————————

01 发刊词 | 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

产品经理能力:底层能力

产品经理的过程:“认知框架”建立的过程,先建立信息的秩序、再建立内心的秩序,知道放弃哪些、抓住哪些,建立掌控

产品经理提供的能力: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资源、打包交付、并获得回报

用户驱动:用户连接产品、连接机会

课程教会:看到用户、倾听用户、判断用户、与用户连接、在用户的交互反馈中迭代和优化;建立系统能力,向用户交互一种确定性;建立交互能力,不断的连接与迭代,深化你和用户的关系

课程教会(总结):1)一双眼睛,是发现痛点、找到破局的敏锐之眼 2)一双手,是动手优化、着手改变的行动之手;3)一颗心,是洞察人性的同理心,懂得自己与用户,懂得产品上的每个细节给到人的满足感、确认感和依赖感


02 案例:用户体验与结婚教练

关键词:如何观察和判断一个人;有框架的去观察一个人,进行适配判断(关键)

没有经历专业的训练,所有感受都是混杂、混沌的

完整的框架体系(五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浅层);身材、相貌、口音、穿着,最外层的感知层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浅层);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且被角色驯化,带有角色痕迹,角色框架束缚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深层);包含财富、人脉、精神等;资源不同推动人去往不同地方;忌讳只抓表面数据(基于第一、二层(如存款、车房)),无法建立深度关系;

第四层:能力圈(深层)(与第五层一起讲)

第五层:存在感(内核);“一个人的内核,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1)什么状态存在感得到满足,什么时候不爽/烦躁;2)存在感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开关;3)存在感未被满足的行为,如动物的食物链,人的焦虑、算计等;4)确认、满足、强化存在感,会驱动人的各种行为(找人找事找钱);5)内核是存在感,他的外层是能力圈;一个人的存在感被满足,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婚后女人不化妆/男生满足后不奋斗)6)当你明确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存在,你就会不断的改变你的能力圈,改变自己的资源、甚至改变自己外在样子。(如:豆瓣阿北、抓虾徐易容(美丽说)、校内网王兴(美团)14年的变更,三个人的内核不一样,产生不一样的结果);7)不同的诉求,了解不同的层次 8)关键:没有完美适配,需看到内核,让自己变化的内在动力,一起拥抱不确定、变化,变成熟彼此适配;9)最为重要:一个人对自我的设定和感知,对能力圈的建设和经营,对自己资源的建设和管理

总结:

          看一个人,或者看一个产品,可以由表及里的五层来做观察和判断:感知层、角色层、资源层、能力圈、存在感



模块一: 同理心训练

03 同理心训练:怎样理解愉悦与不爽

理性/感性: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但驱动一个人的是他的内在感受、情绪、底层操作系统

读懂用户情绪:重视用户的情绪,因为用户无法专业、有层次的说出体验,他能展现的是用户情绪

生物性情绪(底层情绪):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满足(非常重要):产品工作关键词,很多重要观察与洞察,几乎围绕这个词展开

愉悦:就是被满足(列举生活场景)

不爽:不被满足(比如:生气、烦躁、痛苦、厌倦、悲伤、烦恼、茫然)

满足是度量产品、、人与人关系的刻度

天分:显性天分(漂亮等),隐形天分(对某个东西感到愉悦,持续给你满足感,一只花时间不厌其烦,例子:一万小时理论)

优秀的人的特征:敏感、不能忍、有动手优化能力

什么东西满足你、什么东西永远让你不爽,这就是命(隐形天分)

总结:

        1)满足了人就会愉悦,压抑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就是爽;

        2)只是瞬间的情绪感受,如果是一件事能持续让你满足,那就是你的天分所在,是上帝给你的初始化密码

04 同理心训练:怎样理解愤怒与恐惧

愤怒/恐惧:来源被侵犯

愤怒:感觉自己的边界被侵犯,人的边界就是存在感的边界

愤怒的本质就是一种恐惧(焦虑也是恐惧,持续的恐惧就会内化成焦虑;羞耻感也是一种恐惧,它来自对社会评论的恐惧)

恐惧:非常重要,是我们观察人和做产品,非常重要的点

恐惧的边界:看到一个人的恐惧,你就基本上知道他的边界在哪里。

恐惧是动力:有时比愉悦更强劲

恐惧是痛点:

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爆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教育/医疗/美容)

每个人的痛点都是他的恐惧,恐惧就是痛点

总结

        1)恐惧是一个人的发展边界

        2)恐惧也是一个人的前进动力

        3)恐惧还是产品的痛点

        4)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爆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

05 同理心训练: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关键词:潜意识、防御、说服

真实需求:人会基于自身所处的角色、所在的场景和个人的认识判断,选择性的说一些他觉得正确的话。这个场景中所谓“正确的话”,并不代表这个用户的真实选择(所以,不要被基于角色化的言辞迷惑,要想办法看到用户的真实选择,看到用户基于潜意识流露的真实选择)

销售:打破用户防御,说服用户,促成用户选择(用户意识层面对销售存在防御)

好的产品是不让用户产生防御,用户启动意识(意识就是防御)/思考,其实就是推开用户(don’t make me think)

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不要让用户启动意识(防御))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就是不让用户启动防御,主观愿望过强的产品经理非常容易犯“想当然的错”

用户调研:清空自己,接纳别人的世界观

总结:

产品是被动的艺术,因为产品不能像真实的人那样教育用户、说服用户,只能静态的等待用户的选择,所以要做顺应用户潜意识的产品,不要让用户思考,不要激发用户的防御心理(don’t make me think)

06 认清人的本性,理解角色化生存

初步去接触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时,一开始看到的其实只是他(们)的角色

集体就是一堆角色

我们的教育,角色化教育,目的训练你成为我需要的那个角色(孔子定义了很多角色,中国人就是按孔子定于的角色来处理关系)(我们跟外国人心里预期不同,因为我们的角色书不同)

角色被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同质化的壳里,呈现出一种集体人格

我们被教育的过程,5个关键动作

确定目标:教育/培训目的,树立什么观念

建立恐惧边界:没做被希望的事情就会被苛责/惩罚

放入清晰的标的:正确的动作只有一个

给予红利,然后让它产生路径依赖

不断重复:重复是动作关键,还可以树立榜样

角色训练的目的是便于管理

产品经理如何看待角色(角色化、集团人格):“好的用户体验,应该就是做到自然”;角色化与自然相反

正面例子:iPhone的解锁设置,小孩的触摸天性相符合——好的用户体验,应该就是做到自然

职业高管与男朋友相处:对男朋友等同于工作的职业认知——基于角色化预期其实很难和人互动(生活/产品)

集体人格:1)如果你的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一个“个体”,那你必须抛开对个体角色化的刻板想象,而把对方当成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去做用户研究 ;2)如果你是给一个特定的集体做产品,那么其实你应该充分研究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核心观念(集体人格就是反人类)

总结

1)人是因为训练和压力成为角色,而集体就是角色的聚集

2)如果你想做好一个产品经理,那么首先要学习的就是通过“去角色化”来研究真实的用户,而不是用一堆“应该”来臆测用户的行为

3)如果你希望用户在放松的情况下,毫无压力地、自然地使用你的产品,或者你想找到在生活中可以放松惬意相处的伴侣,那么你就要放弃理想化、角色化预期,去认识并接纳那个在“寄居蟹的壳”下面真实的人

4)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但是是有去角色化的认识、沟通、交互,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

07 自我与自律,哪一种更贴近产品精神

具有哪些天赋合适做产品经理:做产品经理的人善于感知,能在已有结论的地方建立新观点;而做其他管理的人更善于逻辑推理和总结归纳

观察发散-右脑思维;逻辑归纳-左脑思维

自我的人(右脑思维)的人更适合产品经理;创造力是自我的延展(更关注我喜欢什么),自控力是自律的延展(更关注什么是对的)——天才之责任《维根斯坦传》“恍然大悟”

产品经理的特点:感受力强、暴躁、情绪化、无时间观念、自我、自私….(乔布斯)——非常讨厌的人

愉悦/恐惧:靠愉悦驱动的人,往往自我;靠恐惧驱动的人,往往自律(如果你在问我是要自律还是自我,说明你已经是比较自律的人)

总结

内在的愉悦、恐惧、潜意识、集体人格,共同形成我们自己

认识人、做产品,要思考从哪一层面下功夫

会到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愉悦与恐惧,看到自己天分;看到用户的愉悦和恐惧,了解他们的潜意识和集体人格,不要触发他们的防御

模块二:机会判断

08 机会判断: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

点线面体:是战略判断框架

选择:附着的经济体(快速崛起/崩溃)

穷人(在意每个当下的点,点不会产生过多收益)和富人的差别(线性周期的收益)

如何成为富人

借助面和体的崛起

做选择时,看到切入的点在什么样的线,这个线在什么样的面,这个面处在什么样的体

面对竞争:是来自对手的竞争还是来自趋势的竞争

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非常重要:优化产品、提升效率,一旦点线面体选错,一切白搭

例子:1)杀毒软件市场,王莘(捆绑PC厂家低价营销)360互联网免费营销思维 ; 2)360的点线面体思维:杀毒软件(免费)—安全平台——浏览器(流量分发平台:广告、搜索、下载中心等),这就是360的三级火箭策略

2012年360 决定做搜索,雷军推出小米2,周鸿祎漏掉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巨大经济体(2012年中国互联网爆发之年)

总结:

        1)做产品前的点线面体思考:从点下手,思考这个点附在哪个面,和谁竞争/如何展开;这个面时哪个经济体;这个经济上快速崛起还是沉沦

        2)悲催的人生:悲催的人生在一个常态面做一个勤奋的点;更悲催的人生在一个常态面做一个勤奋的点,但这个面在下沉;最悲催的人生在一个常态面做一个勤奋的点,但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3)穷人勤奋的一生: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收到点状努力的计时收益,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先行周期的成果汇报,那就叫穷人勤奋的一生

      4)如果要成为中产,至少要收获一次线性周期的收益;如果要成为富人,就要借助经济体的崛起;如果一辈子都只在一个点上耕耘,即使再努力,也只是“穷人勤奋的人生”

09 机会判断:怎样找到有势能的趋势

相亲3点建议:

1)打扮要女性化(他是跟一个女性在约会,这是第一场景)

2)不要努力表现自己,不要谈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不要努力营造氛围,平淡如水即可(短期关系可以玩命闪耀,长期关系平淡处理,你自然呈现出的样子是你所有过往经历的叠加)

3)适当的时候,主动结束约会;如果对方不再约你,就放弃这个人

做产品不要憋大招,“自古长考出臭棋”

相亲无法匹配/做事无法企及:我看上的没看上我,看得上我的我没看上,根本原因:只对”点“有感觉,对”线面体“的力量完全无视,甚至没有概念;守着当前的点,就是守株待兔;跳出点,研究一下点下面的大框架(线面体)

滴滴和快的,背后是腾讯和阿里面的对抗(移动支付场景),是这两个面对两个点的赋能

孙子兵法:胜不胜在于彼,败不败在于己

雷军: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CEO该干的事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寻找势能,而不是责怪员工这个点)

总结

1)选择伴侣/判断产品机会/判断产品机会:不要只看到当前的点,要看到“线面体”,这才是带来周期收益的关键

  2)求之于势,不责于人——CEO

3)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4)人生的选择远比努力更重要

10 痛点、痒点、爽点都是产品机会

痛点:痛点是恐惧,没有恐惧(怕)不叫痛点;——做产品的抓手

爽点:被满足就是爽点(愉悦)——做产品的抓手(外卖)

痒点:满足虚拟自我(想象中那个理想的自己);也就是不痛不痒(网红产品:奶茶、《来自星星的你》-痒点(教授的表情、千颂伊的穿搭)堆砌20多集;淘宝第一网红雪梨——看似买衣服,实则营造一种女孩子向往的生活)

痛点、爽点、痒点都是做产品很好的切入点,看自己对哪个点感受最深、手感最准

总结

痛点,要打中人的恐惧

爽点,用户有什么需求,你能够即时满足

痒点,要满足了用户想象中的自己

周末彩蛋 | 深度关系与精神资源

深度关系:《纸牌屋》安德伍德与克莱尔,欢愉时片刻(佐伊、摄影师),了解对方的痛苦(恐惧)在根本,知道对方的恐惧并且能给予能量,才能建立深度关系

精神资源:伊丽莎白一世与慈禧,伊丽莎白一世精神内核是从小家庭教育的高度文明(亚里士多德、凯撒、哥伦布)、慈禧精神内核是《资治通鉴》《四郎探母》——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往往不是学校教育的知识,而是人的精神内核,而这种精神内核的起源甚至能量,往往来自家庭的教育尤其是小时候

11 两套经典的用户画像

第一套:“羊群和草地”,角色:草地、第一只羊、头羊、狼

第二套:角色:大明(对自己的需求非常了解、非常清晰——京东/百度男性用户)、笨笨(有大概的需求,但没有那么明确——小红书/淘宝女性用户)、小闲(没有消费需求,就是来打发时间的——QQ/微信朋友圈/游戏)

总结:

1)第一套画像:产品是你的草地,第一个用户是你的第一只羊,只有第一只羊能在草地吃的满足,才能引入更多的羊

2)第二套画像:羊群中有不同的偏好,需求明确、对价格敏感的是大明羊;不知道买什么,闲逛的是笨笨羊;不想买东西,就想打发时间的是小闲羊

3)狼:对与淘宝/京东,狼就是商户;对于腾讯,没有狼,是通过修剪羊毛

12 设计产品时要包括产品的场景

“用好场景,让美女脱颖而出”:杰奎琳对传穿衣的精细化运营,重视场景,有效地使用场景,然后在场景中成就自己的形象(拍照也是一样)

场景的定义:将场景进行拆分,“场”、“景”

1)“场”:场是时间加空间,用户在这个空间停留和消费,如用户不能在空间进行停留和消费,这个场就不存在

2)“景”:就是情景加互动;当用户停留在这个空间里,要有情景和互动让用户的情绪触发,并且裹挟用户的意见,这就是场景

以为消费产品其实在消费场景

模块三:系统能力

13 怎样用系统能力给人提供确定性

关键词:整体流程与确定性

腾讯:内部沟通不提交“产品”这个词,谁说“产品”谁外行,大家用的是“服务”

例子:我们生产品一个“打孔机”(产品),其实用户需要的是墙上有一个洞(提供功能打孔服务)——以用户得到这个孔为目的去提供服务,而不是想着我要做一个打孔机,然后卖出去,这就是产品和服务的区别

谈产品,会容易以产品经理为中心,想着做一个产品来改变世界;但如果出发点是一个服务,就会以用户获得和用户满足为中心来做设计,这两种方式的目的和实现路径完全不一样。

例子:ATM机,本质是提供取现金的服务(可以依赖的确定性),而不是外观及其他附加功能()

总结

做一个产品对照ATM机:1)你的产品在“点线面体”的什么位置;2)你提供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确定性;3)为了保证确定性的稳定提供,你需要的系统能力都要包括哪些环节?你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来支撑所有环节吗?

用户不需要一台打孔机,而是墙上有一个洞

不要想着你要做一个产品改变世界,而是想想你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产品是系统能力产物,如不能保证确定性,用户是没有办法依赖你的       

14 系统效率:小米的效率革命

为什么讲效率:企业是效率分工的产物

产品是建设一套系统能力,提供并保障确定性,而效率则是这个系统能力的一个核心指标

例子:小米的效率革命

手机是现在竞争最激烈的板块,它背后是什么系统能力

小米的飞速发展、2017年逆转,雷军说过:“互联网思维里最关键的是两点:第一是用户体验,第二是效率。”他还可以说过“小米真正的护城河就是效率,而小米真正要做的就是效率革命”

竞争对手以为比拼的是手机,其实小米在比拼的是效率(每周强制发布版本)——相对vivo/oppo

all in:将资源投到一个项目,从一个点出发,提高单点效率及竞争力

vivo/oppo的胜出:1)用户体验好,OS非常好;2)流量模式:明星代言、电视新流量、线下流量(流量下沉,哪里有流量就去哪堵住用户,甚至到县/镇级别,传统电商思维)60万家实体店

互联网战争:产品和流量的比拼

小米:流量不够(互联网流量、雷军代言单一)、只有线上流量、互联网思维

目前中国商业格局:电商只占零售总额10%,90%在线下买东西(vivo/oppo对决小米,胜出的原因)

基于线下流量的利好:小米小店(线下流量拓展、小米的线上、线下立体网络),利用个人流量转化为小店流量——对垒vivo、oppo,雷军用面来打vivo、oppo的点

小米三级火箭模式:“一级火箭”小米手机(头部流量、利润低)、“二级火箭”零售渠道(靠小米手机拉动)、“三级火箭”未来MIUI、小米云等互联网业务(核心,是撑起小米的利润和智能化未来)——雷军的借势赋能

总结

小米打vivo/oppo 看似手机的产品战争,实则是背后的效率之争(小米的效率:1)小米组织里个人特殊效率(雷军);2)小小米系统的搭建了智能效率)

当决定做一个产品,问自己“我应该从哪个点来建立我系统性的效率优势”,如果没有,这个系统就没有竞争力

企业是效率分工的产物,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比拼,其实是效率的比拼

15 系统世界观:微信、米聊、陌陌

关键词:迭代

迭代:迭代就是小步快跑,把最内核的部分先放出来,不断优化、小范围试错

为什么要专门讲迭代?版本规划能力是产品经理的重要能力;判断一个产品经理是否厉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判断他设计的产品第一个版本多简单、直接、切中要点、直指人心(相对,第一个版本把功能做得很复杂很全面的产品经理,是不自信的表现)

例子:微信的迭代,微信/米聊/陌陌

微信V1.0/V1.1:只有导入通讯录、发送信息、发送图片,设置头像和微信名(熟人间的通讯工具,这四个是核心功能)400万

微信V2.0 :甩开米聊(源于微信的系统能力,依赖张小龙/QQ邮箱),“附近的人”(陌生人社交),400万跳跃至2000万

微信赢米聊,不单系统能力而已,还有微信的迭代能力(迭代中,重要的是次序,前个动作是下个动作的的预动作)

微观体感:张小龙有陌生社交需求(微信没有已读)、雷军没有陌生社交需求(米聊有已读功能)

微信V3.0,“摇一摇功能”,2000万跳跃至上亿

陌陌:对与寻求满足的人,陌陌能提供确定性满足

总结 

是去链接广阔的陌生人,还是提升与熟人沟通的效率,这是微信与米聊的区别

微信V3.5“扫描二维码”、微信V3.6“微信公众号”选择去链接线下更多的内容与商业,去链接广阔的物理世界(而陌陌选择继续链接陌生人) 

微信的迭代的两个价值:1)对外部,可以快速得到用户反馈,让用户反馈去驱动产品;2)对内部,建立了开发团队的节奏感和确定感,每周都有新版本。

判断产品经理水平的依据:第一版本能不能设计得功能简单、直指人心;产品复杂是产品产品经理的不自信,只能从附加功能中找心里安慰

产品设计应该找到内核,小步快迭代,而不是憋大招

16 系统迭代:微信红包的意外与刻意

关键词:圈层与圈层壁

圈层:腾讯小额贷款,借200-2000(周期2周-1个月)的人,发现他周边的人都在借款(一开始不解,后来震惊)

圈层壁:微信在除夕的活跃458万人,自然能量达到的极限值,也就是“圈层壁垒”;春晚,这个核心场景+摇一摇红包天然属性,从458万平滑升至1亿(打破这个圈层壁垒)

支付宝:集齐五福(79万张敬业福、2千万人参加),有1921万人不爽

总结:

微信的版本迭代:通讯工具-社交平台-移动生活场景-移动商业帝国(点线面体) 

今天你在一个什么样的点上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未来的几年里,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持续迭代

一个产品、一家公司、一个城市都是迭代的产物;你自己的人生也是迭代的产物

从一个好的内核开始,做好一次次微小的迭代,就能成就你的产品、你的人生

17 系统生死线:猎豹和它的关键任务

生死线:别人不敢玩、不敢拼的风险,就是壁垒

领导力的核心:是甄别关键任务,动员大家穿越升数(而不是管理能力)(傅盛带领可牛/金山向金山网络的互联网企业转型成功)

总结

所有产品都是某个系统能力的结果,你要的不是做一个产品,而是建设一套系统能力,然后为你的用户提供确定性

系统能力的效率优势、系统的迭代能力,都不是最后你呈现的产品表面能看得出来的,但是你的系统能力是你的产品能否存在的本质

领导力的核心,就是甄别关键染污,想摩西劈开红海那样,带领团队跨越生死

模块四:用户体验

18 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

关键词:厚积薄发:“厚积”是系统能力,“薄发”是表面

书推荐《用户体验要素》,用户体验的5个层次: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圈范围层、战略存在层

最核心的是战略存在层,在做产品前一定要让项目组的每个人都清楚、都认同

1)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的得到什么

2)我们的用户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会依赖我们?

能力圈范围层:

        1)我们要做哪些事,具体要提供什么样的确定性

        2)我们不做哪些事,对这些事我们坚决不碰

战略清晰,能力圈会朝着战略的方向变化、拓展;如果不清晰,能力圈的变化就是偶发和随机

资源结构层:定义“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角色框架层:框定秀美个页面需要有多少元素、链接关系、调用规则等

感知层:外在的感官,视觉、声音、嗅觉等

例子

1)百度和谷歌,在中国的竞争,百度赢在资源结构层(百度贴吧/知道) 

2)百度和微信,在移动端场景的竞争,微信赢在资源结构层(微信公众号资源)

当一个用户向你抱怨用户体验不够好,他到底指向哪个层的问题——一定更要界定

总结

没有完美的产品,也没有完美的关系

做一个产品,就是我要一个东西,让他成为某些人生活中、工作中可以确定性依赖的存在

看一个人,则是我知道对方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是不是认同他的存在感,并且站在这个人的立场,接纳这个人的瑕疵,帮助他、成就他

关键词:战略存在层、能力圈范围层、资源结构层、角色框架层、感知层

19 怎样绘制用户体验的地图

关键词:用户体验地图、用户故事

用户体验地图:就是通过画一张图,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从一个特定用户的角度出发,记录下他与产品或者服务进行接触、进入、互动的完整过程

用一种角色(管理员)去规划产品是不对的。建议按每个一个用户类型(某个角色)使用路经,把这个产品设计图再画一遍,一开始用户怎么进入,到每一步怎么体验,最后怎么离开

怎么画用户体验地图

1)一个画像完整的人物角色(用户画像;大明、笨笨)

2)清晰描述用户的目标和预期

3)服务触点:用户从接触你的服务,到实现它的目标之间,会跟你在产品上有哪些接触,你需要在这些地方服务用户

4)用户使用路径:使用路径与服务触点的关系是什么?

5)用户情绪曲线:场景是要出发情绪的,整个过程用户的情绪是怎么变化的?

——把用户从接触你的服务开始,到达自己的目标为止,整个流程画一个坐标图,横轴是用户的使用路经与触点,纵轴式用户情绪;得到一条用户在你的服务互动过程中的情绪波动曲线

用户故事:描述目标、触点和情绪曲线

1)英国开放大学:从“我们有哪些老师和课程”变成“我们有什么用户”、“用户故事是什么”(小红书)

2)腾讯工作方法(讲用户故事,不讲数据):腾讯少谈数据,花大量时间谈感觉、谈细节体验、谈不同场景的可能性、谈不同人群模式的不同体验——对用户的感觉有多强、你跟用户的关系有多好(信息掌握多少)

3)用户故事比数据重要,数据是常态/结果,用户故事是研究及建立一个代表性的故事(可能性)

总结:

用户体验地图

两个核心观点:1)故事比数据更重要;2)一个好产品,从一个好故事开始

一个好产品是从“第一只羊”被真正被满足开始的,我们充分认识这“第一只羊”,能够完全用它的语言说话,你需要了解它的故事

20 服务蓝图的核心要素:峰值、终值

关键词:服务设计蓝图,峰值、终值

服务设计蓝图:是为了解决资源结构和角色框架问题;“如何配置资源结构,如何在每个用户触达点上来设置角色框架”

用户体验地图是以用户情绪为中心,服务蓝图是以服务流程为中心

服务蓝图要做一眼、一条路、三个点

          1)“一眼”:就是产品要第一时间让用户“一眼”看到自己的目标

          2)“一路”:就是产品要有一个清晰的路径,让用户能够知道如何使用你的服务,用来达到或者接近自己的目标,用户无法走下去,就是服务流程的崩溃点

          3)“三个点”:峰值、终值、忍耐底线

              “忍耐底线”:页面打开时间最多忍耐7s,超过,99%会离开(不能挑战用户底线)

              “峰值”“终值”:体验一个事物或产品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有在峰值与终值时的体验,而整个过程每个点好不好,时间长短,对记忆或者感受都没那么大影响(宜家:峰值(样板间体验),终值是出口1块钱冰激凌)

核心:设计服务蓝图核心就是让你在资源有限的情况秀爱,配置你的资源,在关键点上安排角色,保证服务流程路径不崩溃,尽量不压倒用户的忍耐底线。然后尽量集中资源,打造体验的峰值,最后在一个体验终值的美好小尾巴。(亚朵酒店的十二个服务端口,利用有限的资源,打造关键节点(峰值、终值))         

总结

服务蓝图的核心要素:峰值、终值

人们对于产品的体验根本记不住全程,只会被两个关键点影响:一个是体验峰值,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负面,一个是体验终值

所以要设计好用户的峰值、终值体验

当然,还有一个条,永远不要突破用户的底线

21 上瘾机制:用户激励系统

重点概念:用户激励(就是完成预定动作,给他满足。并且让他清楚,完成预定动作,就能的得到满足)

你知道会有这种爽点,但是不确定出现在哪里。但是游戏会给你确定性的激励

不确定的爽点与确定的爽点合在一起,就是永恒的体验地图情绪曲线。制作游戏能力的高低,其实就是对用户情绪曲线把握的能力。而游戏的设计,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用户的激励机制。

确定,就是依赖;不确定,就是伤害。一个确定性的丧失,不论大小,都是非常难受的。(所以,所有的改版,新包装、重新装修,都是需要非常慎重)

关注词: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

1)外在激励:驱使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外部因素,比如获得类似奖金、名誉等奖励

2)内在激励:驱使一个人内心获得饥渴感、满足感、愉悦感的内部因素

3)所以,当你要激励一个人的时候,要想想,对这个事情真正起作用的是内在激励,还是外在激励,你应该重点依靠哪条线?重点设计哪条线?外在激励还是内在激励?

激励系统的两个要素:“受激励点”、“被激励能力”(王者荣耀、keep的激励系统)——受激励点少了,最后一招再大,也很难发挥作用

激励系统的第二个设计——定义获得能力并努力降低门槛(王者荣耀)

总结

人会上瘾,是对确定性满足感的依赖

上瘾机制的设计,就是对用户激励机制的设计(激励用户,你需要考虑如何用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来交替地持续激励他。设计你的激励系统,设置一系列用户的受激励点给用户成就感,定义他的获得能力,并降低门槛)

22 名字是你的文化资产

名字:名字是一句咒语,好名字能召唤出人心底的感情。(阿里巴巴、百度等)

口碑:“什么是口碑,口碑就是把事情做过头。”——雷军(口碑,就是替消费者设计一句话,一句他们口口相传的时候要说的话)

净推荐值:口碑与推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超预期把事情做过头,用户才会有深刻印象,才会有口碑化的动力,也就是要从满意变成推荐”——雷军

总结(第四模块:用户体验)

从甄别自己的感觉,理解他人感受开始

我们学习价值判断,用户研究,建设系统能力。一个产品是一个系统能力的输出结果

用户体验的要素有五个层次,就你的存在战略来规划积累自己的能力圈、资源,通过角色框架完成用户能够感知的服务。

设计用户体验的峰值和终值,不断倾听,不断优化,设置用户激励系统。

最后,给他一个名字,把它召唤出来,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这个世界建立连接

模块五:创新模式

23 用“用户价值公式”衡量创新

在增量市场里找机会(互联网不是存量竞争,而是增量竞争)

产品经理的定义:产品经理是以创造用户价值为工具,打破旧的利益平衡,建立对己方有利的新利益链,建立新平衡过程。(没有说做产品,说的是创造用户价值)

从WPS的挑战,理解用户价值公式

俞军对的用户价值公式: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用户价值公式解释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存量市场中竞争先发优势那么重要?2)为什么BAT打创业者非常容易?

要撬动一个用户,依靠的工具是用户价值

例子:WPS打office,用户价值=WPS新体验63-office旧体验45分-用户替换成本20分=-2分

创新是小企业的唯一的活路

血泪教训:同维度竞争,先发优势是很高的门槛

BAT体量大,即使后发,同维度竞争,也是占绝对优势

从替换成本开始说,用户替换为BAT的成本几乎为零。替换成本包括哪些?用户体验、品牌认知,渠道方便、学习成本。 (用户切换到BAT,成本几乎为0)

血泪教训:同维度竞争,体量第一。(就像两个人拼拳脚,大个子打小个子)

体量相同,属于红海战争,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终结此情况:1、有能降维企业出现。2、资本意志强行合并(例子:杀毒市场、千团大战、打车大战、外卖大战等)

小企业的唯一活路,离开存量市场,在增量市场寻找机会(例子:猎豹CEO傅盛的故事:放弃存量市场机会,铤而走险探索增量市场)

总结

存量市场,小企业正面仰攻,新体验做到80分,用户体验为0;增量市场,用户体验为0的地方,你只要做到60分,用户就结结实实的觉得可以用了。

俞军说:“当你找到蓝海,找到一块用户体验为0的领域,你需要做什么?你需要把用户体验做到100分在发布,还是做到60分就快速铺开市场?当然是产品做到60分就赶紧上”

速度第一,快速感染用户铺开市场,让最多的用户体验到你。这就是给后来者的壁垒,这就是蓝海的意义

例子:在欧洲混不下去的西班牙,在南美所向无敌

创新,找蓝海,找到没有大佬、用户体验为0的增量市场,是行哦功能是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24 用“交叉视角”跨界创新

核心句:“未来已来,只是分布的不均匀”

例子:婴儿恒温箱发明,源于小鸡孵化器(一个医生逛动物园无意发现)

史蒂芬:起心动念、完成产品定义、产品实现、提供产品市场的关键动力(新生婴儿死亡率下降)——所以史蒂芬才是伟大产品的发明人

例子:婴儿恒温箱的迭代

发展中国家:不适用。1)贵;2)容易故障(关键问题)

普莱丝蒂洛起心动念,对产品进行迭代,需求定义:1)造价便宜;2)更加可靠;3)出现故障,稍加修复即可投入使用(使用汽车配件,降低修复成本(汽车维修人员即可维修))

迭代:产品的基础功能没有变,此次产品迭代的二号线变化,是对外部协调资源做了完全不同的定义(在当地的条件下,一定可以修)

25 怎样从新要素到新物种

关键词:“新要素”、“新物种”

如何利用不是本行业体验迭代产生的新要素,而是引用跨行业的新要素,让你的产品看起来依然是原来的产品,但是它已经成为一个新物种

1)要素一:找到实体空间的好位置(“服务蓝图的核心要素:峰值、终值”)

亚朵酒店的例子:与房东的彼此赋能

互联网商业:产品、流量、转化率

实体商业:产品、空间、流量、转化率

亚朵酒店之所以崛起迅速:与当地房东合并,彼此赋能(亚朵酒店提供管理模式、营销、流量转化等;房东提供落地能力、资金投资)

2)要素二:把“消费者”变成“投资者”

亚朵酒店的例子:亚朵众筹酒店(房东无法资金投资情况下的融资项目)

参与众筹:高忠诚、高粘性的消费者

亚朵酒店的场景电商(酒店+电商)(社群共创的实景电商):亚朵的空间定义不仅是休息空间,也不仅是基于用户体验地图优化的峰终体验,而且还是用户在不同的地方体验各种功能生活新产品、所见即所得的电商空间

亚朵酒店的流量模式、融资模式、收入来源都发生了变化,使它与传统酒店业有了完全不同的腾挪空间和借力点。别人只能收房费,但他至少有三种利润来源:房费、商品展示费、电商利润。——亚朵酒店过去几年呈现强大生命力和扩展态势

总结

新产品第一要有新要素,否则没有竞争力

新要素两种:

1)在现有体验的基础上,运用最新技术等新元素,提升用户体验,或者改变成本结构

2)用整个社会升级、产业升级所产生的其他领域新要素,变革内在的商业逻辑。也许用户的前端体验,依然是那个产品、那个服务,但公司背后的商业运作,已经成为完全不同的新物种 

实体商业的流量创新(亚朵酒店)

1)好位置可以通过合作加盟获得,互联网公司为“房东”赋能

2)用众筹把单纯的“消费者”变成忠实的“投消者”

3)IP合作,自带流量(吴晓波合作,亚朵吴酒店)

彩蛋 | 直播复盘:找到你的原点

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如何在黑暗中不放弃自己并且迸发

两点:1)如何不崩溃 2)成功是什么样子的

想要不崩溃,我们每个人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原点——人的感知层的样貌会变化,身份角色会变,所拥有的资源也在变化,能力圈也会不断拓展。但如果你没有找到让你快乐的真实原点,你的存在感会无处安放

共同体 :马云“三流的组织靠共同规则(强角色),二流的组织靠共同利益(强能力、资源);一流的组织靠共同信仰(对存在感的追求);最典型的好组织能做到至情至性(强依赖)”

四个层级

动作层:【基层员工】;重复动作,效率提升,无需对任务结果负责

任务层:【部门经理/总监】;通过对动作的协调,完成任务指标;核心要求“业务熟练、完成任务指标”

战略层:【公司副总】执行战略、配置资源;核心要求:要有心力去承担压力,甚至委屈自己、委屈被人来完成战略

愿景层:【CEO】制定战略、搞定资源

点线面体:自我接纳,就是我知道我的原点是什么,即使失去一切,还可以从原点重新出发。(幸福来源自我接纳,一个自我指责的人,往往容易指责别人)             

26 三级火箭:深度讲解互联网降维打击

360的三级火箭

        1)第一级火箭:免费杀毒工具;终结10年的杀毒软件市场,创造新模式

        2)第二级火箭:安全网络平台;从免费杀毒工具变成安全网络平台,进而推出360安全浏览等

        3)第三级火箭:商业闭环,从浏览器、网页导航的广告收入,获得企业经营利润

总结一下互联网公司的三级火箭

        1)第一级:头部流量

        2)第二级:沉淀某类用户的商业场景

        3)第三级:完成商业闭环 

逻辑思维的三级火箭

        1)第一级火箭:罗胖的脱口秀

        2)第二级火箭:得到APP

        3)第三级火箭:付费课程

小米的三级火箭       

        1)第一级火箭:手机;不同与VIVO、OPPO是利润中心,小米是头部流量。所以小米价格低

        2)第二级火箭:零售场景,小米商城、米家、小米之家、小米小店

        3)第三级火箭:高利润产品(雷军暂时保密)

要玩三级火箭的必要条件

1)第一级火箭一定要高频应用。三级递推一定要是高频推低频——总原则:一级比一级低频

2)通过一级火箭获得大量用户之后,要快速展开一个能够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共享单车无法完成居于一级头部流量的二级沉淀)

3)操盘三级火箭的人,一定是个势能累积到一定程度的人

强大的融资能力(一级不赚钱)、短时间聚类资源的能力

4)操盘三级火箭的人,一定是个狠人

总结

商业模式的三级火箭

第一级:搭建高频头部流量

第二级: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

第三级:完成商业闭环

27 颠覆式创新:成败价值网

什么是价值网:

        《创新者的窘境》真正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是市场价值网,而非管理者;真正主导企业发展进程的是机构以外的力量,而非机构内部的管理者。管理者只是扮演一个象征性的角色。企业真正的管理者,就是识别自己赖以生存的价值网。这个管理者应该建立一个组织,与这个价值网进行资源对接。

很多没落的企业,也是什么错都没有,只是它的价值网过时了

价值网的三大要素(角色):客户、对手、投资人

管理的好的公司:往往是与现有的价值网的紧密对接。响应现有客户需求,紧盯对手,满足投资人。所有的弦都绷得高效、流畅、没有冗余和浪费,管理得堪称完美。

“心智模式”:一个组织心智模式定下来,很难改变(诺基亚定义的是通讯工具,iPhone定义的是互联网手机,完全不同的价值网)

什么是颠覆式创新

          颠覆式创新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开启一个新的价值网?你是不是到了“新大陆” 

总结:

一家企业,成也价值网,败也价值网

价值网里有三个角色:客户、对手、投资人,他们即成就了你,也会束缚你

一家企业会形成自己整体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组织心智,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产品世界观

28 看产品的微观、中观与宏观视角

关键词:微观、中观、宏观

中观

中观套路:学习招数

中观;就是套路

课程知识:用户画像、痛点和痒点、整体服务流程图、用户体验地图和服务蓝图等;书店套路的书;大公司是学习套路的好地方(联想出销售、腾讯出产品、阿里出运营、百度出技术)

大学毕业去大公司是有价值,因为套路有价值。是前人总结的有效经验(不要超过5年,容易角色化,系统在系统内生存)

靠套路成不了高手

套路可以让你更有章法的展现自己,更容易搞定面试官,成为系统内按指令行事的公司中层。但如果你依靠这门手艺,自立门户,需要面对整个市场的竞争和用户分流。需要面对每个细节的取舍,没人告诉你对与错

如何做出每个微小的决策,持续迭代、持续优化——微观体感

微观

微观体感:成为高手

要成为能够自我决策的好手,我们就需要产品经理能力的第二个维度:微观体感

做每一个细小选择,靠的是微观体感,就是真实的感知每一个微小瞬间

产品是被动的艺术,默默的把握每一个微小的主动机会,在接触的瞬间,让用户顺畅深入下来

例子:寿司之神(来者小野二郎可以暂且的判断是否合格,来自他的微观体感)——同理,达芬奇画鸡蛋(建立微观体感)

有微观缺乏中观:有很多爱好者、发烧友是有微观体感,他们需要补中观套路,才能够有系统、有层次的释放他的感受

有中观缺乏微观:大公司、纸上谈兵,拥有中观,一定要补微观体感,否则,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不到位。

宏观

宏观能力:大打仗的能力

例子:1)锤子&小米:锤子微观、中观都很好,比起小米,差在宏观能力。2)易到&滴滴:用户体验、口碑都好,比滴滴差在宏观能力

点线面体、创新模式:就是宏观能力

几家定位相似、体验相似的产品,靠优化用户体验,其实无法终结战争。大仗拼胜负,靠的是宏观能力。

总结

练好套路,在大公司做到中层没问题,要想自己为结果负责,开门立户创业,必须有长在自己身上的微观体感。

没有微观体感,靠套路判断,就是自欺欺人。但打大仗,做顶级高手,其实宏观能力要强

人的能力分三种

1)微观体感:长时间练习,练就高手的判断

2)中观套路:从大公司里学习做事的招数

3)宏观能力:带大队伍打大仗的能力

29 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产品能力:是现实的、功利的能力。做产品要求你判断客观条件和机会、盘点资源、按照用户体验的方式,有层次地整合起来,向世界交付价值获得报偿

“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属于宏观能力,打大仗,靠的的是宏观视野、势能的使用和趋势的把握。

“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雷军(个体小,需要依赖机会、环境、势能)

关系的维持::马云“三流的组织靠共同规则(强角色),二流的组织靠共同利益(强能力、资源);一流的组织靠共同信仰(对存在感的追求);顶级、最典型的好组织能做到至情至性(强依赖)”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对一个产品的使用,对一个人的关系。持续收到确定感的反馈,就会觉得安全,觉得可以依赖。如果突然变的不确定,就会有被伤害的感觉。(网站不轻易改版的原因)

点线面体VS确定性的依赖

依赖是一种真实的长期关系

所谓“完美/极致的产品”就像“完美的人”一样,只是一种追求,但世界上并不存在。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对方要的那个确定性你是否还能提供,对方是否还依赖你,这才是关系的关键。

“不确定性”VS“点线面体”:“不确定性”,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不能畏惧,需要勇敢拥抱的东西。“点线面体”是宏观格局的判断,是你做人生选择题时可以采用的思考框架

如果内心没有“确定感”,如果没有人依赖你,你也没有人可以依赖,点线面体、价值网、三级火箭这些创新战略,即使你看到了也是空无而不可持续的

总结

“做你内心确定感的事,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商业是以利益为中心的,人生是以意义为中心的。

“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固然重要,但正确的判断不一定就是你的机会     

30 产品连接客观世界、过去与将来

“make things,change things”、“create as god,work as slave”——产品经理的人生

2011,出现两个产品“微信”、“小米”,2012年定义为互联网元年

小米的意义:1)开启低端智能手机市场,直接推动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2)极致化单品,粉丝经济爆发,开启中国新品牌潮流

共识:互联网时代结束,2018年以后,新公司应该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科技公司,新品牌公司

中国原生品牌井喷的时代,愿你置身局内。

你可能感兴趣的:(《梁宁产品思维30讲》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