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书】31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

【每周一本书】31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_第1张图片

今年的阅读主题其中之一是思维方法,上次写了《超越感觉》,这次是这本《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都说人需要成长,可问题是年龄涨了,身体通常就变差了,唯一可以升级的只有脑子,也就是思维了。升级思维这回事呢,挺难的,最根本的问题是意识不到自己思维受限,其次,即使意识到了,也不知道如何去提升。这本书说的是后者,教原理,讲方法。

1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审慎地运用推理去断定一个结论是否为真,是寻找答案的过程。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人人都会犯错,批判性思维能够使犯错误的可能降到最低。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

•结论:我们传达的信息,表达的意见

•论题:某个特定的结论是否真实

•论证:评论或反驳这个结论的过程。按一定结构形成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前提)为另一部分(结论)的提供理由。

2 论证的两种类型

论证分为:演绎论证和非演绎论证。看个例子:

【每周一本书】31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_第2张图片

演绎论证

对于一个演绎论证,如果其前提为真,则证明了其结论。

非演绎论证

非演绎论证的前提并不证明结论,非演绎论证的前提支持结论。

未表达前提

除了常见的表达前提外,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包含未表达前提,这方面女性是天生的高手。通过补充未表达前提,可以形成非演绎论证,也可以形成演绎论证。

例:

【每周一本书】31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_第3张图片

弄清论证的结构

每个结论,都会有支撑ta的前提,而每个前提,又可能是之前的结论。例:

①[我不认为应该给卡洛斯买车]。实际上,②[卡洛斯不负责任],因为③[他对自己的事不关心]。④[我们也没有足够的钱来买车],既然⑤[我们目前入不敷出]。⑥[上周你还抱怨我们的财务状况],而且⑦[没理由你是不会抱怨的]。

【每周一本书】31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_第4张图片

评估论证

从逻辑的角度评估论:论证是在证明还是在支持其结论?这是一个有效的演绎论证还是较强的非演绎论证?

从真假的角度评估:论证的前提确实为真吗?对于缺乏可靠信息来源的前提,最好提出质疑。

3 可信度

评估可信度要从两个层面入手:

•结论本身

•信息的来源

无论结论还是结论的来源,可信度都有程度之分。人可以没有氧气生存,这个结论肯定就是加的。但是如果,这个结论出自某个科学家,是不是还得犹豫一下才敢否定这个结论呢?

判断可信度的一般准则:

•来自利益相关方的信息之可信度低于其他渠道的信息。利益相关方指可以通过我们的信任获益的人,不以任何方式从我们的信任中获益的人是利益无关方。

•如果一个结论本身缺乏可信度,或者其来源缺乏可信度,那么就要对其展开质疑。

这里引申出了两个问题:

•在什么情况下一个结论本身缺乏可信度?

•在什么情况下信息的来源缺乏可信度?

3.1评估结论可信度

有些结论无论从何种途径获得这类信息我们都能接受它。但与我们观察或背景信息相冲突的结论,需要我们仔细甄别。

结论与我们个人观察相冲突?

通常说眼见为实,但眼见是否真的为实?这两张椅子大小一致吗?(答案是一致的)尽管第一手观察并非绝对可靠,但它们仍然是我们最好的信息来源。对与我们的观察相冲突的判断提出质疑,是最为合理的。

结论与我们背景信息相冲突?

我们总是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专业知识判断各种信息。这些都被成为背景信息,它是我们的知识储备的信息库。当遇到与背景信息相冲突的各种报道时,即使无法通过直接观察来反驳它,我们通常也会拒斥它。比如转基因食品。

背景信息对于适度评价断言的可信度非常重要。在不具备有关主题的背景信息时去评价可信度就勉为其难。背景信息面越广,越能胜任对给定结论的评价。扩展背景信息、丰富知识的方法:广泛阅读,自由交谈,培养探究的态度。

3.2评估信息来源可信度

对信息来源的质疑分为两类:

•其是否具备关于争议问题的知识;例,药品食用建议,医嘱可信还是街道大妈可信?

•其诚信度、客观性或准确性。例,高考改革,是官方公告可信,还是小道消息可信?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呢?最重要的是教育和经验,其次是成就、声誉和职位等。当然,最权威的专家也难免出错。合理的态度是:同意最权威的观点,同时足够开放,在新的证据面前修正观点。

如果没有利益无关方或其他独立方的证据的确证,利益相关方的信息是值得怀疑的。

4 非演绎论证

4.1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归纳三段论)

常见的论证形式如下:

大多数X是Y

这是X

所以,这是Y

论证的强度决定于Y在X中所占的比例。

例:

这孩子模拟考试一般在全校排名前15,所以高考可以考个重点1本。这个结论的强度取决于这个学校历史上排名前15名的学生的高考成绩。

4.2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

常见的论证如下:

在已考察的X中,特定比例的是Y,

所以,在所有X中,有同样比例的Y。

评估该归纳论证的强度:

大小:样本是否足以体现总体中相关因素的多样性;

多样性:样本是否确实体现了多样性;

偏差:样本中是否存在任何相关因素出现的频率异于总体。

例:

这个专业80%的考生来自于山东,所以这个学校80%的学生来自于山东。这个结论的强度,取决于其他专业也就是样本的多样性是否也服从这个分布。

4.3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

基于类比的论证可用公式表达为:

X和Y都具有属性p、q、r,

X具有特征F,

所以,Y也具有特征F。

论证的强度决定于:如果X有特征F,前提中提到的相似性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结论“Y有特征F”的可能性。

例:

张三和李四住同一宿舍,选修同样的选修课,业余爱好也相同,张三喜欢吃四川菜,那么李四也喜欢吃四川菜。前面的所有相似点,是否能证明他两的饮食口味也相同呢?

对类比的反驳

通常是表明被比较的事项并不像显示的那么相似,引导人们关注比较事项见的某个突出的差异。让人们意识到两个对象之间原来没被提到的差异,只表明原论证的结论为真的可能性不那么大了。

例:张三李四虽然有那么多相似,但是张三来自成都,李四来自杭州。

5 常见论证谬误

有些结论所提供的“支持”实际上是伪支持,可以被视为虚假的推理,或者是伪推理。

源自愤怒的“论证”

源自愤怒的“论证”由煽动性语言(或思想)加某种“结论”组成。它在考虑问题时用愤怒替代了理由和判断。它是煽动者所偏爱的策略之一。比如城管打人,或者日本的过激行为等等,都是在激发人们的愤怒心理。

当我们生气、愤怒的时候,容易变得不合逻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实际并没有理由时误以为已经知道了愤怒的理由。二是由一件事所引起的愤怒可能会影响我们对另一无关事件的评价。

威吓手段

试图吓唬人们接受某种立场或做某事,就是威吓。面临威胁时人们的行为就很谨慎:在缺乏理性理由相信某个断言时,宁愿相信它是真的。例如,拆迁时会下午拆迁户,不拆后果自负等等。

对某件事情X的担忧,还可能影响到对另一无关之事Y的评价。例:你看中一座房子,并考虑购买,又听到中介吓唬你说房主很快就会出手。这时候,有些人可能会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而高估房子的价格。

合理化

合理化谬误是指人们用虚假的托辞来满足自己的愿望或利益。例:街道上乱扔垃圾,还说要不是ta扔垃圾,环卫工就要失业了。

众所周知

众所周知谬误仅以所有人或大多数人或者相当多的人相信它为根据,劝某人接受某个判断。例:红糖水缓解痛经。

主观主义

主观主义谬误指:因为某人认为某事为真,所以该事为真。例:电台播放的养生节目,弄个假专家在那说一些对销售有利的观点。

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者认为:一个判断,在一种文化中被视为真还是视为假,完全取决于该文化中人们的看法。例:“在我看来,不该斗牛,但有些文化并不这么看。那到底该相信什么呢?如果他们认为斗牛并无不当,那么我认为对于这些人而言,斗牛并无不当。”上述言论中既说不该斗牛,又说对于有些人斗牛并无不妥。

以错制错

他人所犯的错误,并不会使你的错误回应变得正当;他人的非法行为,也不会使你的非法应对变得合法。例:地铁上,A男踩了B男一脚,B男随口骂了A男一句。

转移注意力

一般而言,转移注意力指把注意力从一个话题引开,转移到另一话题;烟幕弹则倾向于堆砌问题,或者使问题极度复杂化,直至最初的问题迷失在“烟幕”中。

例:当克林顿向苏丹恐怖主义者发射导弹时,有人指控他是在转移注意力,以转移公众对莱温斯基事件的关注。

6 最后

逻辑推理中还有许多谬误,人身攻击谬误、稻草人谬误、滑坡谬误……等等。可谓防不胜防,必须擦亮眼睛,竖起耳朵,时刻保持警惕。

思想决定行动,掌握批判性思维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是否明智。但是,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技能不是让我们在一时一事上精明起来,而是让我们在总体上更明智。每个人都可能会作出错误的判断。智慧的人只是使犯错误的可能降至最低,并知道如何达到这个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周一本书】31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