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之痛

当职称之门对我紧闭的那一刻,我承认自己妥协了……

职称之痛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在群里看到一位语文老师发表的一篇文章“职称”二字又一次扑入我的视线,我毫无防备的,心又一次隐隐作痛。这十天以来,痛了无数次,我想让它过去,可是在这个职称季,我似乎怎么躲都躲不开。曾经的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幸运的,我一直坚信只要自己努力了,一切都会顺其自然!我拼命工作,尽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到完美,蛮以为天道酬勤,可事实并不是那回事儿。今年的职称评定,省里文件忽然对中级做出了必须交流的要求,而我从毕业之后就死心塌地的原地不动。就这一个硬条件,我被职称拒之门外!这么多年来辛勤的工作,依然换不来这份荣誉,职称在某种意义上不就是对老师的一种认可和鼓励吗?怎么评个职称就这么难呢?指标少的可怜,符合条件的老师多如牛毛,所以就有了这么多苛刻的条件。一线老师很辛苦,每天起早贪黑,每年兢兢业业,已近中年却连个中级职称也上不了,老师们心寒那!


从文件下发的那天起,平静的学校似乎处处充满了硝烟,三三两两,议论纷纷,无非在谈论职称之事。接下来报名,审核,算分,排名,学校评审组催命似的短短几天内就做出了公示,表面上符合程序,其实每一道程序都走的匆忙而草率,好像大概只是为了完任务而完任务,并没有真正的秉承公平、认真、负责的原则去进行此项工作,更没有切实想到每一位老师的利益,于是乎,第一轮公示就出现了好多状况,找领导理论的老师踏破门槛,校园内沸沸扬扬。老师们无心上课,走哪都是这种声音。我在想,如果领导的工作能做得再细一些,心里确实装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那么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是不是就会少一些抱怨,是不是就不会这么打击老师们的积极性?


教育部下达的文件初心也许是好的,但是到了下面怎么就变味了呢?职称之痛成了普遍现象,如果老师们都为了职称而去工作,教育的功利性未必也太强化了吧?上不了的感觉遥遥无期,没了工作的积极性,上了的没了工作的动力和热情,似乎都是为了职称而来工作。像这样下去,我们教育的未来在哪里?教育的意义何在?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师就应该潜下心来搞教育,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教育被好多条条框框束缚着,被好多莫名其妙的杂事劳累着,被一大堆无用的作业纠缠着。我们不再是一个静心教书的先生,我们再也做不了一个心静之人。这是不是教育之悲?


虽身为一名农村教师,但是工作压力依然很大,我眼睁睁的看着曾经十规制的初中,变成了如今的四规制,心里的那份担忧与日俱增。再加上职称评审难,老师们工作积极性日益减退,成绩搞不上去,学校生源越少,生源越少,老师们干劲越不足,恶性循环,如此往复我们农村初中教育的希望又在哪里?


由于职称评定标准中对交流,做出了硬性要求,明年又将有一大部分老师申请交流,这样无疑又会打破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安排。教师该何去何从,教育又该何去何从?


不管怎样,我只知道自己会不忘初心!阴霾终究会烟消云散,相信所有的一切都终究会有释然的那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称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