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诗

自从诗词大会之后,诗词好像又热起来了.周围的朋友同事,微信群的朋友或者吟诵几句,或者打卡读诗.但是为什么要读诗歌,又没几个人能说出来.在此写下自己的感悟,和各位交流.

 读诗可以给我们带来感动。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人禀七情,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人有喜怒哀乐爱恶欲,当我们面对外在的一切物象,应该有所感应。现在正逢阳春三月,你感觉到春天的生机了吗?北宋的欧阳修写过一首小词,他说“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醉翁的文字不仅美丽而且奇妙,春天的云彩柔软的像一团一团的棉花。放眼望去,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来到了一切都在转变,他接着说“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不管往高处看那北枝的梅蕊,还是看那南浦的波纹,天地之间一片绿色,说的多么美,真是让人陶醉。可是,在现代社会,我们的心都被外在的物质塞满了,没有一颗恬淡空灵的心灵,来接受宇宙万物如此美好的种种生命迹象。会觉得人活在世上,得过且过,或随波沉浮。

 再如,《诗经》很多地方都在表达情感。《论语·为政第二》的第二章内容很短,但是很特别,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儿的“思无邪”要翻译成:无不出于真情。傅佩荣老师在《论语300讲》对这儿的翻译有很好的解释,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所以我们在读诗经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它以真诚的情感为主,只有真诚的情感才能感动别人。所以你看到《诗经》里面描写的情感那样真挚,可以引发内在的力量。第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听到一对一对美丽的水鸟的叫声,而“窈窕淑女”,这儿的窈窕不指外表而是指品质如此美好的女子,那如果真有这样的一个女子,我就会一心一意追求她。这是一种一对一的感动。而这种感动,还不只是对同时代的人作品的感动,就是千百年以上的作者,他的诗里面所具有的的感发力量,也同样能使后来的读者受到感动。

 前几日,听郦波老师讲解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才知千古名句的真实背景,不禁潸然泪下。16岁的元好问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从《本草纲目》知大雁有四德,其一就是失偶不再配。而这种情至极致的深情,带给元好问极大的震撼,使得他开篇即用问句:问世间,情为何,直叫生死相许?何止是他呢?后代多少“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除了这种一对一的感发作用,还有一种感发作用,就是由读诗人自由发挥联想的感发作用。《论语·学而》篇中记录: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不改其乐并非乐此贫穷,其乐处乃是在于贫穷之外别有非贫穷所可移易的一种操守在,与哲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一致,是人内心本质上的一种完满自足的境界,与外在的财富,学问,事业都没有关系了。可是听孔子这么一说,子贡马上就引用《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同一块粗糙的璞玉,需要一番加工,才能使其美好的品质提升到一个更好的层次。这是子贡的联想。孔子说我可以给你谈诗了。可见孔子非常注重感发和联想。而诗歌给人的感发不仅是一对一,而且是一可以生二,二可以生三,三可以生无穷。许多人听郦波老师讲解诗词很享受,就在于郦波老师可以由一首诗,生发许多联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要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