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资治通鉴》[176]主父偃“挂了”——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晨读:《资治通鉴》[176]主父偃“挂了”——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原文】

齐厉王次昌(刘邦庶长子刘肥重孙)亦与其姊纪翁主通(通奸)。主父偃欲纳其女于齐王(嫁女做齐王妃),齐纪太后不许。

偃因言于上曰:“齐临菑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在此为王)此。今齐王于亲属益疏,又闻其姊乱(淫乱),请治之!”于是帝拜偃为齐相,且正(主持审查)其事。偃至齐,急治王后宫宦者(拘捕齐后宫宦官),辞(供词)及王;王惧,饮药自杀。

偃少时游齐及燕、赵,及贵,连败燕、齐(有挟私报复之嫌)。赵王彭祖惧(兔死狐悲,深怕牵连),上书告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偃劫(胁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治。偃服受诸侯金,实不劫王令自杀(承认受贿,不承认劫王自杀)。上欲勿诛,公孙弘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偃,无以谢(表明心迹)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白话文]

齐厉王刘次昌也和他的姐姐纪翁主私通。主父偃曾经想把他的女儿嫁给齐王,齐国纪太后不许。主父偃于是对皇上说:“齐国首都临淄就有十万户人家之众,市租有千金之多,人众殷富,超过长安,不是天子的亲弟弟,亲儿子,不应该在此为王。如今齐王的血缘关系越发疏远了,又听说他和自己的姐姐乱伦,请给他治罪!”于是皇上拜主父偃为齐相,派往处理。

主父偃到了齐国,马上逮捕审讯齐王后宫宦官,口供很快牵涉到齐王。齐王恐惧,饮药自杀。

主父偃年轻的时候,在齐和燕、赵之间游历,等到他荣登高位,接连毁了燕国、齐国。赵王刘彭祖恐惧,上书告发主父偃收受诸侯王贿赂,很多诸侯子弟都因为贿赂他而得到封地。等到齐王自杀,皇上大怒,认为是主父偃逼死的,将主父偃逮捕审讯。审讯结果,主父偃招认受贿,但齐王之死,确实不是他逼令自杀的。皇上不想杀他。公孙弘说:“齐王自杀,没有后嗣,齐国撤除,成为中央直属郡县。这件事,主父偃本是首恶。陛下不诛杀主父偃,无法向天下人解释。”于是将主父偃灭族。

[点评]

主父偃之死,人言公孙弘是小人,表面“温良恭俭”的儒者形象,实际是嫉贤妒能,内心残酷的。这话固然不假,但是,主父偃得志便猖狂,忘乎所以,睚眦必报,不留后路,他的死,也只能说是咎由自取吧!

说到“睚眦必报”,大家一般想到的是秦相范睢,然而范睢在这一点上和主父偃比起来,那便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我们知道主父偃之前仕途不顺,受到北方儒生的排挤,然而得势之后,主父偃对以往得罪过他的人,都加以罪名,纷纷收监治罪,哪怕只是从前对他态度冷淡的人,他也不肯放过,极尽报复,不惜置人于死地。在这一点上,范睢还真比不上。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主父偃是做的相当差的,所以最后被杀,也仅有一名门客为其收尸!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

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叫“倒行逆施”,其实这个成语就是主父偃说的,但是原话不叫“倒行逆施”,叫“倒行暴施”。有人劝主父偃,你别太横行霸道了!结果主父偃说,我从结发游学以来,四十多年不得志啊,受了多少窝囊气,到哪儿哪儿不待见,走哪儿人家都讨厌我,我四十多年的罪,我好不容易熬出头来了,生不五鼎食,死当五鼎烹!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主父偃的一生先抑后扬再抑,可谓是坎坷异常。由起初的不为所容,穷困潦倒,到成为汉武帝的言官,拜为郎中,人人敬畏,历经种种波折,然而主父偃并未能够善始善终,最后落得个名败身诛。所以啊,人在逆境中应不畏困难,以坚强的的毅力奔自己的目标努力;飞黄腾达了不能忘乎所以,骄横自大,更不能睚眦必报。人还是做得大度一点为好。自己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资治通鉴》[176]主父偃“挂了”——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