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卷帘:读陈超的现代诗论集《打开诗的漂流瓶》

西风卷帘(31)——读陈超的现代诗论集《打开诗的漂流瓶》

2015-12-26 17:08阅读:12

我是2014年11月的时候,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凤凰网上浏览新闻时意外地得知了他那惊世骇俗的一跳。我不太喜欢凑热闹,也没往深处探寻。我心里只是一痛而过,他循着诗人海子样的惨烈告别这个世界的方式,我参不透因由。我记得利兵当时还为他写了一首诗。这事儿过了也就过了。直到这羊年岁杪,我又一次在网上看到他的珍藏版诗集《热爱,是的》。我在当当网上一搜,有试读,他的《早餐》一诗,《我看见转世的桃花五种》一诗,我心里一下子被震住了。“诗篇过处,万籁都是悲响”,陈超用自己的诗句,一言以蔽之自己的诗集。我当即就下单了。随后又陆续买了《无端泪涌》,《诗野游牧》。快递回来后,我一下子又被他的诗歌评论吸引过去了。接着,我又在当当网上找到了他的《打开诗的漂流瓶》。这次,我终于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沉浸在陈老师的世界里了。我本来正读北岛的诗集呢,刚刚摸着一点儿门道,无奈,这会在我心里,陈超的诗集和诗论集比北岛更“北”,我这两天早上六点左右醒来,立马悄悄穿衣合门,早饭也不做了,书房里有我最想吃的“早餐”,一直读到鑫鑫一觉醒来,她也悄悄自己穿好衣服,推开书房门,故意吓唬我,这时候一般都是八点半左右了。相见恨晚啊,我的直觉。先读他对诗歌中意象的解读,诗意葱茏,通透细腻。关于意象,我读到的诠释中,诗人流沙河的解读我最喜欢。现在,读了陈老师的文章,我觉得自己仿佛一块儿石头被他的金手指点中了一样,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和一般的诗歌评论文章炯然不同,它是诗性的,诗意勃发,那阐述完全来自于诗人生命的内里,是恰恰属于那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反转面:只缘身在此山中,故识庐山真面目。我也是一个业余的彻底的诗歌爱好者,喜欢读诗,写诗,但也只能说是业余水平,一般的诗能解读,但深度的诗我根本是站在门外望望,或者是能直觉它的好坏层次,但不知它的根抵。换句话说,我能解读的诗也基本上属于大众层面,或者再稍高一点。比如,海子的一些诗,我能直觉它的美与妙,但也仅仅止于某些词语句子很有韵味,细读的话我都手足无措了。我自己写的诗也基本上和我拥有的持平。我们都不能给予别人我们自己没有的东西。心里无爱意,手中眼中肯定也无爱的举止。凡我们给予他人的东西,一般都是我们自身富有的。我自己感觉,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主要是我在乎的东西和别人在乎的不一样,还有一个是我要是真爱一件事,一个人,一个物或者别的什么,我大多会比其他人爱得 持久,爱得不计一己得失,不达目的就不放手,或者即使目的已经达到,但仍会继续努力。有时候,我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有勇气做自己的一个人,尽管做得不彻底。陈超的诗论文章,注定是属于那种有它自己的特定读者群的,爱得人仿佛雪中送炭,不爱的人自然是掉头就走。坐在陈超老师书边,我的感觉是出了一趟远门,遇了一个故交。彼此相认。好比林黛玉进贾府后,宝黛初会时的瞬间直觉。人生最是无常,一个这么卓然不群的灵魂此刻正游离在茫茫宇宙的哪颗星辰呢?我多么希望他能有自己的天使陪伴,最好还是雅典娜……怀念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是静读他的书,他的文字就是他的生命的汁液,夜读如沐晨光,冬读如坐春风。书香缕缕里,那遥远的变得切近如怀抱,那近在咫尺的变得如握手,一本读者与作者彼此倾心畅谈的书,此刻就是一朵莲花台,我现在似乎有些懂了:佛坐莲台,自悟三界。古今一体,生死同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风卷帘:读陈超的现代诗论集《打开诗的漂流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