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为人真正的尊严是什么——《无名之辈》观后感

文/木木

1、多线叙事的温柔陷阱

如果你正在看一部电影,在电影的开头就上演了两幕或更多完全不相关的场景,而且场景中的主角和事件看起来又相互独立——比如《无名之辈》中的头盔侠抢银行和勇保安斗流氓——那么你可能遇到了一部多线叙事的电影。

两条(或多条)齐头并进的线索意味着对观众来说,这个故事是从“中间”开始的。也就是说,由于观众方面信息的缺失(信息不对称),我们看到的是两条互不相干的线索。

但是随着故事的推进,导演会用各种技术手段来逐一展示出所缺失的信息,而这种信息的展示,又会对观众造成一种强烈的“巧合”之感,从而产生观影愉悦。

但实际上,这根本不是什么“巧合”,而是在故事开始之前就已经坐实的既定事实。只不过导演借助于技巧,使观众看起来好像是“天呐,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之感。

实际上这是一个叙事圈套,从影片的开始,观众就全部进入一个闭环的叙事进程之中。影片在推进剧情的同时,不断揭示缺失的信息,直到最后这个闭环合上,所有的线索汇到一起,进行一场最终的“大乱斗”。

因此,多线叙事的先天优势就是能够尽最大可能性地讨好观众,调动观众的好奇,使之尽快入戏。

如果把一个完整的故事比作一栋大楼的话,多线叙事就是先让观众看到位于最中间的“空中楼阁”。“空中楼阁”之下,是由于观众和影片的信息不对称而建立起来的地基;“空中楼阁”之上的部分,才是故事真正的主体情节构建。

而随着电影的展开,“空中楼阁”开始往上下两个方向同时行进。向下行进,就是逐步对由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空白进行填充,这些信息早已成为既定事实,并且支撑着故事发展的基础,但是观众一开始并不知情(所以多线叙事必然要用到倒叙手段)。而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缺失信息的揭露,便在电影行进的过程中对观众造成双重冲击,因此产生更加震撼的观影体验。

在这样在观影过程中,观众除了获得剧情向前推进所产生的快感之外,还能够获得信息向后解释所产生的“顿悟”快感(原来他们是这样的关系,原来之前发生过这件事,所以现在才是这个样子)。

人之为人真正的尊严是什么——《无名之辈》观后感_第1张图片

2、多线叙事的先天不足

与多线叙事相对应的是单线叙事,比如《一出好戏》。在《一出好戏》的影评里虽然没有提到单线叙事,但是影评文章本身的结构就已经表明它的叙事主体肯定是单线叙事了。因为《一出好戏》的影评跟《一出好戏》的情节一样,都是从头到尾按照清晰的逻辑结构展开的。这篇则不然。

与多线叙事的“空中楼阁”相比,单线叙事则更像是在一开始就展现出整个故事巨大的地基全貌,然后再稳扎稳打,逐步上行。

那么单线叙事最大的风险在于,如果一个观众对这地基不感兴趣,或者建筑师自身本领不够过硬的话,就很难抓住观众眼球。比如《一出好戏》,当我在开头看到这原来是一个“孤岛游戏”的时候,就开始后悔怎么选了这么老套的一个电影来看。幸好,后面的情节和哲思征服了我。

所以说,单线叙事更侧重故事本身的质量,多线叙事则更侧重叙事技巧的使用。但是多线叙事展开的时候有多开心,收尾的时候就有越头疼。最明显的就是《无名之辈》最后二十分钟的“大乱斗”,当时一名警员有句台词说,“我们管上面还是下面?”估计导演当时也是这种心情,管这支线还是那支线?

剧情太散,收尾就难免有心无力。

所以多线叙事散,散得让人觉得烟花漫天好不精彩。但也散的失去了一部电影的凝聚力,导演最大的难处恐怕就在于收场时如何把各条线索凝聚在一起。当然《无名之辈》的导演功力很足,各个方面的细节和动机都呈现出来,最终各路神仙齐聚西山大桥,萝卜白菜一锅乱炖。

但恐怕观众还是难以下咽,所以导演在最后的“大乱斗”中,用MV的方式来聚合,通过技术手段稍作弥补。

当然,作为导演,大概确实也只能做到这样了。毕竟,这是多线叙事这种表现手法本身的先天不足。

人之为人真正的尊严是什么——《无名之辈》观后感_第2张图片

3、胡广文的手机模型和堂吉诃德的风车怪兽

有人说这是一部“主题先行”的作品,类似于命题作文,为了扣题,所以有些部分难免牵强或者浮夸。电影结束之后,我也在想,这部电影真正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呢?它究竟在讲什么?确实是在讲尊严这点没错了。

有开发商携款跑路良知发现的尊严,有保安寻枪证明自己的尊严,有高中男孩女孩青涩的尊严,有杀马特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尊严,有男人希望女友看得起自己的尊严,有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尊严……

但是这么多“尊严”里面,有的是为了保持一致而向主题靠拢,有的则是在真正地阐释主题。

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尊严的这一主题,是胡广生带着头盔躺在地上痛哭的时候,他的那段台词令我印象深刻。

他说,那个营业员明明知道玻璃可以打开,为什么还看着我们砸那么厚的玻璃?他明明知道那是不值钱的模型,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更可恨的是网上那些人,我抢劫警察可以抓我,那是我该当的,我没话说,但是你们能不能不要恶搞我?

他说这段台词的时候,我觉得好笑却又心酸,我觉得我在哪里产生过这种情感体验。后来我想起来了,其实胡广文和李海根的这对CP,就是被称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骑士和他的仆人桑丘。

胡广生拿着猎枪带着李海根抢手机店的那一幕,简直就是堂吉诃德带着桑丘骑着瘦马顶着破锅头盔冲向风车的翻版。他们在令人捧腹的同时,也都令人心酸。因为他们都不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的现状,他们也都开始了行动,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堂吉诃德追求的是他的骑士梦,胡广文追求的是他的江湖梦。所以堂吉诃德召来了同村的长工桑丘,并许之以领主和分封;而胡广文则召来了同村的发小李海根,并许之以财富和爱情。

这本身都没有问题,不会令我们发笑,但是偏差出现在他们不同常人的追求方式上。所以堂吉诃德带着桑丘冲向了风车,而胡广文则带着李海根冲进了手机店。堂吉诃德大战风车,胡广文怒盗手机模型。

所不同的是,《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的落脚点在于他的骑士精神,而《无名之辈》的胡广文的落脚点则在于他的大哥风范。从这里,胡广文和堂吉诃德开始分道扬镳,我们继续聊《无名之辈》。

人之为人真正的尊严是什么——《无名之辈》观后感_第3张图片

4、人之为人真正的尊严是什么?

胡广文发现自己在网上被恶搞成为别人的笑料,对他是个很大的打击。因为他本来“出道”就是要做大哥的,要实现自己的江湖梦,但现在却被人嘲笑成了一个憨皮。所以他的自尊崩溃了。他开始什么都不管不顾,要去手机店找那个营业员,拿回失去的自尊。

紧接着,马嘉旗(任素汐饰)的自尊也崩溃了,就在胡广文正要离开的时候,他发现这个轮椅上的“疯女人”小便失禁了。这是整个电影的第一次泪点。

在此之前,都是马嘉旗在用她的聪明、伶俐和毒舌,来嘲笑、碾压和讽刺两个智商加起来几乎为负值的手机店劫匪。但是,当她连人之为人(甚至动物)最基本的排泄功能都无法正常完成的时候,她终于忘记了自己的聪明伶俐。

她的自尊也崩溃了。

请注意,从那一刻开始,在他们精神的世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他们的尊严被击碎之后的瞬间,他们回归了人的本质。你虽然躺在轮椅上小便失禁,只剩下大脑还能活动了,但你依然是人;我虽然满脑壳都是屎智商为负值,但我也依然是人。

在粉碎了外在的尊严之后,他们站到了一个更为基本的起点上,重新发现了人之为人,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存在着另一种更加尊贵的尊严。在那里没有嘲笑,没有歧视,只有赤裸裸的坦诚相见。你的小便失禁,我的脑壳是屎,但我们可以拥抱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人。

这就是人道主义。

如果没有这一层认识,我们就永远只能被外在的虚假尊严所包围,并深深陷入其中,而无法实现真正的尊严。所以,中国人爱面子爱的真的是尊严吗?恐怕不是。那不是在爱尊严,而是在恐惧嘲笑。那是一种虚假的尊严,而不是人之为人真正的尊严。

所以,有人说总结这部电影,“认个怂,没啥了不起”。其实真的没啥了不起,因为“认个怂”,无损于一个人真正的尊严。

那么,阿Q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这是一种尊严的表达吗?我想是的。而且,我想,如果我们这个民族有一天还在嘲笑阿Q而不是同情,那我们就仍然无法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人之为人的真正尊严。

人之为人真正的尊严是什么——《无名之辈》观后感_第4张图片

5、任素汐的演技与尧十三的民谣

关于这部电影的主题部分,想说的已经说尽了。其余当然还有一些很不错的点,比如一场洗净这座城市的暴雨,比如一场照亮夜空的烟火,比如马嘉旗和哥哥的隔窗对话,比如通过肇红霞遗落的手机而将三条线聚合到一处,比如最后二十分钟的“大乱斗”……

这些都是这部电影的闪光点或加分点,但也都是一部商业片该有的东西,不再赘述。关于这部电影最后还想说两个人,一个是任素汐,一个是尧十三。

在豆瓣影评上,《无名之辈》排名第一的短评“有的人坐着演戏就能封神”说的就是任素汐。而我之所以选择这部电影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任素汐。

第一次知道任素汐是电影《驴得水》,很喜欢中间她唱的那段民谣,以及感情非常饱满的演技。那首民谣被我单曲循环了很久很久。后来偶然一次看采访才知道,在开拍电影《驴得水》之前,同名话剧已经演了很久。

无论是电影还是话剧,其中有一段任素汐自扇耳光的戏都是高潮。她为了演好台上这一段,都不知道在台下的练习过程中打了自己多少耳光了。而且,话剧每演出一次,她就拼命扇自己耳光一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她这种“坐着演就能封神”的演技背后,是对自己的高要求和无数次的练习。哪怕是这次她“坐着”演,真的是随随便便就能“封神”的吗?我想未必。以一个健全人来出色地演一个残疾人,这背后究竟下了怎样的功夫,恐怕也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

这样的实力派演员,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尧十三,是影片后半部分那首方言民谣插曲——《瞎子》的作者,在电影院听到这首歌的瞬间,眼泪几乎掉下来。(主要是这首歌本身就很令人伤感)

2006年尧十三从贵州考入武汉大学医学院,就读与临床医学专业。父亲希望他好好学医,将来能有一个好工作,但是他的全部热情却都在音乐上。2010年尧十三开始进行民谣创作,之后推出了《北方的女王》、本影片中的《瞎子》,以及同样为方言的《寡妇王二嬢》等一系列作品,江湖人称“民谣鬼才”。

尧十三毕业那年我刚去读大一,整个大学时代都在听着他的民谣。正是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原来有人离我如此之近,并且那人为自己的梦想活出了该有的样子。而那,也正是我想要的生活态度。

当然,于我而言,这两个人是我对这部电影最大的加分项。但我觉得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关于娱乐圈,也许我们能够关注的不仅仅可以是明星们的浮夸或者八卦,也可以是那些实力派选手们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他们为梦想而努力的样子。

我们每一个“无名之辈”的真正尊严,大概也存在于那里。

往期影评:

《一出好戏》观影指北:一场人性的狂欢盛宴与生存哲学

爱乐之城一壶冰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之为人真正的尊严是什么——《无名之辈》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