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释西游》1:悟空等人为什么不直接背着三藏到西天?其中的玄机

小时候看《西游记》,最大的一个疑惑就是明明孙悟空等人皆会腾云驾雾,为什么不直接背着师父唐三藏到西天呢?孙悟空就不用说了,神通广大,一个筋斗云就十万八千里,刚好和西天取经的路程相当,所以也就是一个筋斗云的事就能直接背着三藏到灵山。八戒和沙僧呢?那也不是一般的角色,都是天神下凡,就连白龙马那也是西海龙王的太子,腾个云驾个雾简直不要太轻松,可他们为什么就是不这样干呢?

那时有人说如果这样子那就没戏演了,这也算是一个答案,但总是很牵强的。后来读过原著之后,这一大疑难终于得以解开,也不得不佩服吴承恩老爷子给安排的那个缘由,实在是令人心服口服!

在收了八戒后没多久,师徒三人走到流沙河,那流沙河水势宽阔、波浪汹涌,浮力还很小,连个鹅毛都漂不起来。沙僧出来后仗了地利,要袭击捉拿唐僧,悟空和八戒与他赌斗,虽能战胜却拿不住他,因为沙僧一看打不过就躲进水底不出来了,师徒们在岸的东头这边望河兴叹、左右无策、进退两难。

这时,八戒就向悟空提议道:“师兄,你的筋斗云这么厉害,何不直接背着师父过河呢?”悟空则反问他说:“你也会驾云啊?你怎么不背着师父过河呢?”这时八戒就说了句实话:“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须是你的筋斗方可。”八戒刚才之所以提议让悟空去背,倒不是因为偷懒,而是他确实背不起来,因为对他们修行者而言,唐僧的肉体凡胎实在是太重了,重的就如泰山一般!另一方面,他还不太了解悟空法力的路数,他总觉得悟空的筋斗云既然比他们一般驾的云厉害,那么其原理自然和他们驾云的不同。

但这时悟空却也告诉他一句实话,他说:“我的筋斗,好道也是驾云,只是去的有远近些儿。你是驼不动,我却如何驼得动?”接着他还引用了一句古语加以说明——“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可见,悟空的筋斗云虽能一下去的路程很远,但本质上却还是驾云而行,所以他也背不了。

至于为什么对修行者而言,凡人的肉体凡胎就那样重呢?比泰山还重?因为泰山总还是物,但它没有物“欲”。凡人则不同,贪、嗔、痴、慢、疑各种烦恼杂念极多,对修行者而言,这些欲念的确就如泰山一般。泰山他们总还可以以法力去化掉,但凡人的这些欲念却是他们无论如何化不了的,必须得凡夫自己去化。

唐僧虽是金蝉子转世,但纵观整部《西游记》,他的欲念也还是不少,比如逢魔时的害怕恐惧、比如徒弟一不如他意时的嗔怒等等,所以这时候的唐僧虽有前世之修为,但仍还是个凡夫,有很多凡夫的杂想欲念。

以上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即唐僧的凡夫身份让他们无法运用法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聪明如猴儿头,接下来对八戒说的一番话里也已说明了。

悟空说:

“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方能够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八戒听后什么反应呢?“那呆子闻言,喏喏听受”,这个时候他还不懂,或者叫似懂非懂。

其实悟空的意思很明白:师父唐三藏既踏上了取经这条路,于他而言,他是注定是要饱经这些磨难的,不经过这些磨难他就是快速到了西天,佛祖也不会把真经给他。

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说:所谓“取经”,其实是“灵山只在汝心头”,西行十万八千里路,最重要的不是最后得到那些经藏,而恰恰是在于路上通过的一次又一次磨难,因为唯有克服这些,也才能炼化此心,磨练心性。在西行路上每经历了一个磨难,师徒们的心性便会提高一分,实际上就已经相当于取得了一份“真经”了,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不大会察觉而已。真到了西天大雷音寺,佛祖给他们的,不过也只是文字上的经藏而已,实际上他们的心性在饱经一次次考验时早已经达到如文字所表述的那样的程度了!

所以,反过来讲,即使唐僧师徒不经磨难快速到达了西天,佛祖真给了他们后来一样的文字经藏,他们又岂能真正理解的了呢?

————————————————————————————————————————————————————————————

《漫释西游》,以传统国学思维为基点,试图触摸作者写作之真意图,从不同角度阐发《西游》真精神,希望朋友们一起探讨并不吝指正,感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释西游》1:悟空等人为什么不直接背着三藏到西天?其中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