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患者的自我反思

今天学习了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课,里面介绍了心理免疫X光四步骤:

1、希望达成的目标。
2、与目标相反的行为。
3、潜在的好处。
4、内心重大假设。

找到自己总是在做与自己目标行为相违背的事情的底层动机与缘由非常重要。

拖延症患者的自我反思_第1张图片

我自己是一个拖延症患者,通过分析自己很多拖延的行为,潜在好处是:拖着不去做,就不会出现事情失败,丢脸等行为,不会被人发现自己能力不行,发现自己的无知。

由于拖延行为是自己选择的,所以即使事情没做造成不好的结果,也可以自己将其合理化为自己只是没去做而已,如果做了就能做好了。

深入思考后这其他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自己的安全感来自于控制感,因为一旦真正面对要做的事情,结果就可能不是自己可控制的了,可能做好,也可能做坏,做好当然最好,但是做坏的话带给自己的不适感会远远大于把可能把事情做好带来的愉悦感,所以为了避免让自己陷入不舒服不可控的情况下,自己主动选择通过不做正事,通过不断拖延的行为,让自己避免受到想象中的伤害。

我的内在假设:

自己能力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好,我说得比做的好,自己一旦真的去做事,很容易失败,很容易暴露自己的愚蠢与无知。我要确定这件事情成功的把握非常大,才可能动作去作,反之则以各种理由拖着不去做它。

这与自己的表现型人格也有非常大的关系,心底不想这种失败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让人看不起。所以拒绝去尝试可能会影响自己表现的事情。

反思:

任何人只要去做事就会有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成功要多进行外部归因,主动考虑运气成分,失败了要多进行内部归因,复盘失败的真实原因,想出相应解决方案,避免下次在同一个点再次犯错。

失败后的反思可能比成功对自己的成长更重要。成功即使排除运气成分的助力也只是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一次验证,而失败让能自己看到自己真正薄弱的环节,发现自己的弱点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加强他们。

面对失败需要勇气,勇气是需要一点点培养的,勇敢不表示不害怕,而是即使害怕也要去面对任何结果,然后分析造成结果的原因,想出解决方案,反思并记录,执行反思方案。

行动:

试着去做那些总是在拖延的事情,找出自我假设后,先想好最坏的结果再行动,就当这次行动后真的会发生自己想象中的最坏结果,之后出现的任何结果都要比想象中的好。用行动去验证想像,如果真失败了就说明自己分析能力不错,如果成功了就是自己赚到了。

自己有两件事拖了很久没做了,通过反思后,有一件事情已经开始着手做了,另一件也会尝试去面对它。最后希望自己的一点点反思能给同样是拖延症的朋友们一点点小小启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拖延症患者的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