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挚友

一位挚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位挚友,其实是我的恩师张建国老师(笔名丹迪Dandhi)。五年前从西安翻译学院退休,今年已经七十五岁高龄。

1995年冬天,我因为喜欢英语而认识了张老师。他的专业能力和正直的品格很令我敬佩。那时我28岁,他的年龄就是我现在的年龄。

他不但教我英语口语,还把我推荐给中国电子学会翻译科技资料,使我的专长有了用武之地。

可惜因为我的体质太差,最终放弃了翻译。但是我和老师的情谊,却没有中断。

我们都是好静而不爱交际的人,已经十一年没有在现实见面,在微信中却天天见。

他时常发诗词,我曾经用美篇和编辑过,很受欢迎。

我的文章他不但读,而且常常给予简短点评。见其他文友给我的赞扬太多,担心我骄傲,因此老师扮演起严厉的角色,偶尔会委婉提出不同意见。

我的《对话:写作疗愈》,今天得到张老师留言:“哪有‘疗愈’一说?疗疾可,痊愈了还要疗吗?希再审题。”

看过后,我发了“感恩”的表情,并且解释:疗愈写作,就是通过写作获得心理平衡。

老师说:“疗,愈可。疗愈在一起你想的是两个动词代表两层意思,可读者不认同放在一起,他们会以为没有这个词组。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提醒你再思,并非我个人不了解。”

为了更有说服力,我用浏览器搜索了“疗愈写作”发给老师。

老师又说:“我不管你们有多少人都这样说,我只是从文字使用上认为疗愈二字放在一起不妥。

文章应欢迎别人挑剔才能长进。敢于挑剔者寡,应视为挚友。

卫英,我已是奔八的人了,有时写作疏于检查,朋友读后从千里之外给我提醒,我如饮甘露,难得啊!

你坚持写作,实为难能可贵,我是喜欢看原创的。因知你为人忠厚,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只是我一己之见,皆善意。”

我说:“感恩张老师忠言!”

老师说:“卫英谦诚,必成大器。”

写完这篇文章,我转发后就没有再看手机。

晚上六点多,打开微信,看到老师下午的回复:“很对不起,我已查到了有疗愈这个词,释为唤醒身体恢复原力,并有心理疗愈师,是老朽孤陋寡闻了!”

还在我朋友圈的文章后又道歉:“实在是我孤陋寡闻理解错了,随后我查了一下,的确有疗愈一词,在此我向卫英道歉,他用词是对的。

卫英对年长者总是很尊重的,即使说错了,从不顶撞,都尽量从正面理解,虚心接受,这也许是他多年学佛提升的处事教养。”

老师向我道歉,实在令我受之有愧。除过再次感恩,不知道再说什么了。

一位挚友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