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法师是如何请神仙下凡的

召将是很复杂的,并不是说打下令牌穿上法衣,就可以召来。授籙只是一个学习的开始,召将与炼气密不可分!感受上身外与身内又不同,题主说是感受,没几人能给你说清楚,说句悄悄话几个人能召来将?因为这个真的是一个难以想象的过程。我个人倒是更希望有高道大德再开新道路。当然,受籙与炼气统一, 上清授籙则与所修存思之道统一。炼气法师是外界对于道教人士常有的看法,事实上炼气也是道教的基本修行条款。因为在符箓派的行法中,大多数时候要求运用自己内气去完成。因为对气极端重视。对气法,包括吐故纳新、服炼内气,胎息,存思,守一等,当然还有集其大成的内丹术,历代不同宗派的道土都曾尝试过。也因为此,道门中还专创造了一个“炁”字以示其与众不同。不过,社会上却并不一定严格使用,而是炁、气通用。

法师科仪顺利举行,都是想通过超自然的力量去完成一般经验世界中的力量无法完成的事。基本的力量,在于各路神将仙吏。能召役他们,便是完成法术、科仪的基本保证。所以任何科仪的举行,都要从请圣(请神明到坛),出官、召将开始。召役神将广 义地说,神将仙吏,包括了道教法术中召役的一切为之服务的对象,其中有功曹、玉女等,自然也包括各类法事中召唤的元帅、将军。后者正是常说的狭义的神将。无论从哪一角度看,神将是一个庞大的分工明确、责司独特、功能互补的体系这是道 法的重要前提。因为所有的呼风唤雨、禳灾治病、变化搬运,乃至超度幽冥,都少不了他们,甚至于一般的醮祭尊神、上章表,也都少不了唤他们去送达。而要召唤使役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 是他们本身的属性:他们本来就是一气所化, 所以只可能通过对炁的把握感召他们。 因神灵为气所化,所以他们可以在人身之外,也可以驻于人体之中,于是又形成道教体内诸神的观念。(这与附体是两个概念)这种观念,可以追溯到《太平经》,甚至更早。到了南北朝时期则已为各派所认同,唐五代之后,特别是北宋内丹学发达之后,体内诸神的观念,更是道门的共识。体内之神,基础仍在于气。所以孙思邈有“神为气子,气为神母”之说。

神化气,气化神,是相辅相成的两面。在宇宙论上,道气构成一切,赋予一切以生命与能量,而演法与行道同一,有道体法用之说,这样,作为法术中重要环节的召将,也便与整个法事一起,可以用气论加以解释。《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称:

道贯三才为一无耳。天以气而运行,地以气而发生,阴阳以乘而惨舒,风雷以烈而动荡,人身以然而呼吸,道法以然而感通。善行持者,知神由炁、炁由神,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一系冲和,归根复命,行住坐卧,绵绵若存,所以养其浩然者,施之于法,则以我之真炁,合天地之造化。故嘘为云雨,嘻为雷霆,用将则元神自灵,制邪则鬼神自伏。通天彻地,出幽入明,千变万化,何者非我。一切法术,都以气为本。当然,这里讲的气是先天道气。神将及对他们的召唤,当然也是如此,所以又说:“一气之妙, 万道之宗。法灵须在我神灵,我神灵才法通灵。法事科仪须神将,神将何曾有正形。道化灵,灵化精,精化气,气化神。所谓法行先天大道,将用自己元神。

法师炼气的功法,各派、各时代也有不同。从一.般的服气、存思、胎息、守一等,都曾被使用过,至于内丹法成熟,宋以后的五雷正法等,则多采纳丹功。不过,用于法术的功法,常常综合了存思、丹功等不同的功法。法师炼气,与通常用于自身修炼的功法,有同、也有不同。他们不仅要炼气,而且要将内气化为神将,再通过符咒诀步和法器的运用,使神将们受命完成各项预设的任务。限制在法术中讨论问题,法师的炼气,实际的目标是炼将和召将。

在法术行持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召将者本身的身份认定,法师不管怎么高明,在还没有成为正式的神仙以前,最多还处于仙凡之间。而所召的神将,有不少在神界的地位极高。如何使之服从调遣,法师缺管必要的权威。这种权威的建立,可能通过据说颂之于尊神的符、诰等象征的符号,但最重要的还是法师在行持的过程中(只限于过程中) 改变自己的身份,由凡成圣,由人变神。这在科仪中就叫变神或变身。变了之后,法师就成了元始、雷祖、斗姆等尊神,成为坛法事的主法。 变神有一套完整的规范程序,法师必须学会操作。但是其事的根据,仍在于人内蕴着的元气,此气或被称作元始祖气。《道法会元》卷:“或问变神之道如何?师曰:元始祖劫一点分真,我即元始,元始即我。此即谓之变神。”如此说来,法师改变其凡身成为真神的内在根据。还是由于人身上含有从元始祖劫就存在的道炁,灵宝派称为原始祖炁。那么与炼将一样法师身份由凡入圣的转变,也必须壮大自己体内元始祖气方能实现。张宇初有这样一段话:其曰元始灵宝乃混沌之初玄元始三炁化生,其本则一,后之闻化,则有祖天师,许真君,葛仙翁,茅真君诸仙之派。世降之久,不究其源,各尊派系。若祖师之曰正一,许君之曰净明,仙公之曰灵宝,茅君之曰上清,此皆设教之异名,其本皆从太上而授。凡符籙经教斋品道法之传,虽传世之久,各尊所闻,增减去取,或有不同,而源委则一。

内修为本,而之所以为本,还是要从玄元始三气所化说起。世界的本源为一,分成诸派道教法脉,只是设教异名,最终还是归于太上。所以受籙只是修行的新的起点,最终的目标,是归于大道,返于本原。总的来说,受籙之后的修行,要求不懈息,不放弃,一心志。

道门经策,太上三洞诸品经典,乃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道德天尊金口所宣,历劫相传,诸师阐化。若元始说经,当以度人上品为诸经之首,灵宝说经,当以定观内观为要,太上立教当以道德日用为规。内而修已,则虚皇《四十九章经》,《洞古》《大通》,《生天》,《清静》诸经最为捷要。外而济世度幽,则《黄帝阴符经》,《玉枢》、《北斗》、《消灾》、《救苦》、《五厨》、《生神》诸经。王枢、朝天、九幽诸懺,是皆入道之梯航,修真之蹊径。是以从道之士,先当恭敬神明,焚修香火,积诵经诰,皈依大道,首宿今之业垢,召福泽之良因,故经日: -切神仙真人,皆以无上要言得成道果,仙师云:经以敛心,经以着念,大店 使晨夕能焚诵不辍,消除魔障,增广道缘,诚为方便中第一事也。

凡行持之士必广参博究,务明性命根宗,累积真功实行,凡遇行持,必须斋明盛服,洁已清心,先炼诸已,后可度人,必斋戒以通神明,外绝尘务,内炼形神,非符策简札之事,不得妄与。


总之,受禄之后要坚持不懈地炼气,炼到自己内气充盈,也要炼到内心洁净、形神俱妙,方有可能召将、役使,以完成凡人无法企及的通神灵、运变化、镇妖邪的任务。受籙与炼炁、炼将融而为一 ,或者说炼炁是炼将的基础,它们都是受籙的题中应有之义。当然这些还是不够的,还要阅籙仪与存想的训练这是后话,不提也罢留与同道中人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教法师是如何请神仙下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