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宝强离婚事件本身
从今天凌晨到目前为止,在微博、朋友圈、头条等各大渠道全都是关于宝强离婚事件的爆料、揭秘或评述,大家对事件本身应该也都看得烦了,本文也不会有什么娱乐视角的八卦爆料要说。
对王宝强谈不上特别的喜爱,但是对他的诸多荧幕形象是认可的,比如士兵突击的许三多、天下无贼的傻根,真正男子汉里的憨厚真实。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小伙子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他的工作、努力和付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这也许就是作为普通人所能给出的评价吧。
关于离婚事情背后的缘由,网络上一边倒的支持,甚至离婚本身这件事,我们都无法从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责骂或者是偏向谁。作为互联网人/新媒体人,关于公众人物舆论的真真假假我们无法得知,几个小时后的舆论导向会不会突然倒戈这谁也说不准。
总之希望大家都好,也都保持情绪冷静,不要图一时痛快,也不要一不小心就成了万千棋子中的一颗。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你有我有大家有。
感触颇多的一天,借此机会和大家聊聊企业与员工的爱恨情仇。
2.你原来的公司那么好,为什么还不满足?
有朋友在微信群里提问:她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宝强那么努力拼命工作赚钱给她花,她的所有几乎都是王宝强给的,长得也就那个样子,她怎么还不满足?
我说:你是不是觉得所有的员工都想进阿里巴巴?(没有黑的意思,我是以成为阿里人而骄傲的)答案当然不是。
对男人来说不是你牛逼、发达、聪明,女人就统统应该喜欢你。对于企业来说也一样,市值高、平台大、钱给的多,所有人就都愿意到你这里来么?总有人不喜欢你做得事情,不认可你老板的价值观,不喜欢你的团队。
所谓喜欢,完全是一个个性化的问题,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和员工能走到一起,一定是基于彼此认同的前提下,互相能从彼此身上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点。有的人喜欢稳定,根本不在乎现在岗位做的是什么;有的人喜欢拼搏闯荡,就是不在乎现在工作钱多还倍儿有面子。
那为什么你不喜欢这家公司,当初还有挤破头地冲进来呢?
这个问题在后面讲。
3.虽有一纸契约,却也不免分道扬镳
面试就像是相亲,企业在选你,你也在选企业。不同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定位是不同的,当然每个人理想的工作也不尽相同。
但说白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之所以能建立,那都是基于利益交换前提下的。请广义地理解这里的利益,不要只理解为物的利益。当这种交换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均衡状态时,关系就能健康维持并发展。
这种均衡状态被长久地打破,关系必然走向破裂。
为什么工作长了就疲惫了,失去了新鲜感,从当初加入公司时的激情满满,变成如今的乏味平淡。
根本上来说,员工与企业最初走到一起的时候,双方基本上在可见层面上的利益交换是大体均衡的,所谓势均力敌。
可到后来就不一定了,伴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员工本身能力的成长,有些员工会长久地和企业处于所有方面综合均衡的关系中,而有些员工只能在某一个时间段或一定层面上处于相对平衡,还有一些员工慢慢地在各个层面都无法再和企业匹配了。
第一种员工,他可能最后成为了合伙人或者核心团队成员。第二种员工,他虽然也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经给企业带来过价值,只是现在他们成了二八原则当中八的那一部分。第三种员工,则毫不惋惜地分道扬镳,要么主动离职,要么等着被 Fire。
对于那些渐行渐远的员工,你不需要强行挽留,不管过去曾经多么亲密。渐远的事实告诉我们,员工与企业在能力、价值观、视野等的匹配度上,都已经产生了不可逆的差异。
如果可以一辈子只为一家企业服务终老这固然很好,但如果不行,真的不必互相勉强互相伤害 ,早些分道扬镳未尝不是件好事。之前一起拼搏的时光,那些快乐的日子,放在心底就好,如果还有势均力敌的机会,我们重头再来。
4.如何保持势均力敌的动态平衡
接着第2点的问题,继续讲。就算员工和企业当初签约合作了,也至多表明在当下那个时刻,双方在可见的范围内是势均力敌的。
就如王宝强和老婆结婚那一刻。或许在当时,女生的确很看重王宝强的事业,或者说由此带来的金钱收益,而相对忽略他的外在。宝强也看重女方的容貌,双方总体是势均力敌的。
后来随着二人结婚生子,王宝强老婆也认识了更多的圈内人士和资源,自己赚钱的能力亦有显著的提升,从老王身上也已获得不少物质意义上的好处,总体来说,女方一定比最初结婚时对物质的要求要低。
换言之,目前的宝强可以给到老婆的利益输出,对女方产生的边际效用,要明显地小于结婚之初。与此同时,在容貌,外在,谈吐等其他宝强的劣势方面,反而成了能带给女方高得多的边际收益,而他的经纪人正好可以提供这种收益。
类似的,员工和企业一开始的势均力敌,并不能保证时间推移下长久的势均力敌。企业业务的发展、对组织人才的要求随时都在动态变化,个人的能力也只有不断去满足企业的要求,跟上业务的节奏,才能使得最初的势均力敌能长远地维持下去,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5.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但是也有动态平衡所不能解决的事情。常常会看到很多优秀的员工选择离职,不是因为在各个综合方面的平衡出现了偏差,而是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形成,他们更加明白了自己的生活或是生命追求的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成为斜杠青年,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羡慕自由职业者的生活。我始终相信,每个人最终都会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人生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或许员工与企业最好的关系,就是“无雇有朋”。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为与自己味道相同的企业服务,那样生活和工作也许本没有区分,也许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当然,去看世界之前,记得先看看自己。纵使你极度渴望自由,也请先明白所谓自由的终点不是财务自由,而是选择自由。纵使拥有,也愿从心所欲而不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