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材变动 找准切入点

  《论创造性思维》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作者是美国实业家罗家迦.费.因格。相对于原人教版教材,文章内容未变,只动了标题,原标题《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

    对于这一变动,我很赞同,因为这个标题更符合文意。文章由“一道图形数学题的答案不止一个”引出“生活中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而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必须要依靠创造力思维。从而大篇幅论述“产生创造力思维”的关键因素和“是否每个人都具备创造力”的问题,得出“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一结论。因此,总觉得原标题有些牵强,以往的教学经验也证明这一点。

    据此,我教学前有一设想:何不在标题的改动上做文章?对于议论文,学生接触很多,并掌握了很多知识,这篇文章理解难度不大,编者将此设置为一篇自读课,为什么不大胆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呢?为此,在直接引入问题之后,我设置了思考题:本文内容没变,但旧教材中的标题是《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部编版教材标题是《论创造力思维》,对此变动说说你的看法。结果让我欣喜异常,学生都认为现标题好,阐述理由也精彩纷呈。有生说:“文章主要讲述创造力,篇幅长”;有生说:“创造力”词语出现频率高;有生说:“第4和第9段提出的问题都是关于创造力的”等等,甚至有生还想到了与上篇课文《怀疑与学问》有关,体现了编者编排文章顺序的意图。设置这一问题,准确找到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明显激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思考。认真阅读文本,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也就水到渠成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利用教材变动 找准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