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这天与教师无关的随笔一篇

首先祝天下老师节日快乐,桃李芬芳。

给微信里仅有联系的几位老师送去了祝福,我的脑海里并没有浮现学习生涯中和老师们种种轶事,而是想起了一本书。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本青春文学的小说,作者是当年北邮大一的一名男生,这本书叫《分数满天飞的日子》,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文笔普通,情节简单,辞藻通俗,和韩寒郭小四之流差之千里,但却是我最喜欢看的一本小说。

“当你还在积累的时候,飞跃就来了。”

这是作者在高考备战最艰苦的一段时期写下的话。刚上初中的我,还没有奋斗的意识,也不明白这句话好在哪里,但是第一次读到它的时候就深刻的印在了心里。自认为从小到大都不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仗着小聪明,好的时候可以考第一名,差的时候可以倒数,喜欢的课程就学到极致,不喜欢的置之不理……对待学习就像对待生活一样任性。

我读过很多鸡汤文,也见证过身边很多励志的故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远远比意识到别人的优秀要难很多很多。小时候家长说得最多一句话就是别人玩的时候你也玩,别人学习的时候你没看见。有句话糙理不糙的“至理名言”:拉屎攥拳头——暗使劲儿。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还没有意识到“当你还在积累的时候,飞跃就来了”这句话到底好在哪里。伴随我高中三年的是散漫,是懒惰,是无心上进、度日如年。从所谓的“尖子生”变成了“芸芸众生”,我再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才开始佩服作者的毅力,有理想的人不孤单。

既然昨日之日不可留,就不要今日之日多烦忧了。“北京欢迎你”有一句歌词品了又品,觉得“有梦想谁都了不起”甚是美妙。我常常在想,北邮这位作者如今身在何方,也许已经琴瑟和谐、儿女成双,也许还在为下一个理想奋斗着,也许已经成为某个行业的佼佼者……真的很想和他喝杯咖啡,聊一聊Pink Floyd,聊一聊The wall,问他是否也喜欢Joy Division和Depeche Mode……告诉他当年13岁的我好难理解18岁的你们。

上个月的14号,是我留学5年的纪念,本来准备写一个长篇“祭奠”一下这些年的青春,但是写到一半真的写不下去,听着一曲烂俗的《你曾是少年》,泪流满面。杰克·凯鲁亚克说“世界旅行不像它看上去那么美好,只是在你从所有炎热和狼狈中归来之后,你忘记了所受的折磨,回忆着见过的不可思议的景色,它才是美好的。”五年前的我收拾好了行囊却没有收拾好心情,便踏上了星辰和大海的征途。曾以为这几年的时光就像俄罗斯的边境线那般漫长,而现在我听着蝉鸣,伴着星光,回味着往事,仿佛只是一场梦。

作者的同窗经历了一场白血病,而我也有同窗被同样的病魔带走,生与死的概念在那一刻开始清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不好意思,写到这里有点跑题,原本立意写奋斗,结果又开始佛系心态。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相似的迷茫期,觉得做什么都毫无意义,还有的做了半天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身边有健身的朋友说,起初很痛苦,一度要放弃,后来坚持下来也就习惯了,虽然不知道健身能带来什么,但神清气爽感觉非常好。前几天在公众号里看到一篇介绍,一位熟读上千本名著、写了三本红楼梦那么长读书笔记的女人,我终于明白原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说健身和阅读是成本最低的提升个人素养和价值的方式,原来“当你还在积累的时候,飞跃就来了”。

想起自己曾经漫无目的的旅行,即使在上飞机的前一刻,仍觉得这一路将会是枯燥乏味,而旅途结束,原来相机里已是满满照片,通讯录又添了几位朋友,行李箱还有匿名的小礼物,游记里有网友的祝福和向往……很多事情不需要说,只需去做,自有成果。国外那些年我没有坚持过健身,也没有坚持过阅读,一年读不完两本书,跑不过十公里,回忆种种,自惭形秽。望向书柜,读过的书再也没有打开,没读的书落满了灰尘。曾经在24小时长途奔袭的火车硬座上读《在路上》,那种心境已经非常遥远。

我们习惯懒散,并不是看透了生活残酷真相后的心如止水,而恰恰是被生活打败后的堂而皇之。夜跑中我心无旁骛,目标就是咬牙完成这几公里,想坚持做一件事,也许从“不问前程”开始会更好。在佩特拉认识过一个姐姐,虽然短暂邂逅就告别了,但是经常关注她的动态,看她去埃及潜水,去非洲卖斑马皮,去印度坐火车……昨天看到她和开普敦的朋友合影,写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老天爷不会让你一次得到你所有想要的东西,你要一点一点的去努力,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去实现,梦想并不遥远。”还有一位资深驴友,愣是在西伯利亚造了个湖边木屋,每天自己劈柴烧火做饭,度过了最寒冷的冬天,每天与摄影和狗陪伴,看似毫无意思的生活,然而去体验的人寥寥无几,我想他获取的乐趣和感悟也是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的。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教师节这天与教师无关的随笔一篇_第1张图片
五年前踌躇满志的涅瓦河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节这天与教师无关的随笔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