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空姐遇害案”才三个月,滴滴又出事了。同时滴滴于27宣布”下线顺风车业务“。
浙江女孩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
据浙江乐清警方8月25日通报,8月24日17时35分,乐清警方接群众报警称其女儿赵某(20岁、乐清人)于当日13时,在虹桥镇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14时许,赵某向朋友发送“救命”讯息后失联。
接报后,乐清警方于25日凌晨4时许,在柳市镇抓获犯罪嫌疑人钟某(男、27岁、四川人)。经初步侦查,该滴滴司机钟某交代了对赵某实施强奸,并将其杀害的犯罪事实。目前,受害人尸体已找到,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其实,这并不是滴滴首次出现的事件,在之前也有许多类似的事件发生。但因为事态小,加之公关等,使得市民对于滴滴的问题并没有抱以特别的关注。但是,三个月以来连续两起的恶性事件,又把滴滴推到了风口浪尖。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我们的衣食住行更加的方便。各种相关的软件进入了我们的 生活,打车作为平时出行也被投资人看到了“市场”,因此,在滴滴出现之前,市面上已经有30多个相关的打车软件了。但时至今日,提到打车软件,你除了滴滴很难说出第二个。在排除异己的过程中,滴滴的许多手段虽然让人不齿,但究其结果而言,滴滴是成功的,从最开始的那个融资仅有80万的企业,做到了现在的接近千亿的规模,不得不让人敬佩。
从创始团队的诸多手段,和“小动作”,让滴滴一次次的钻了政策的“漏洞”,加之铺天盖地的宣传和起初的各种奖励措施,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和流量。但正因为打车条件简单,信息不完善等方面因素,所以出现了诸多恶性事件。但滴滴也确实方便了我们的出行,因为恶性事件的发生,是否可以宣判滴滴“死刑”呢?
滴滴的五宗罪:
1.乘客信息开放
滴滴在顺风车默认开放乘客个人信息,如属实,这很不对,首先乘客的信息开放后,对于年轻,貌美的女子而言,就大大地增加了威胁。最近几起的恶性案件,受害人都是年轻女子,可见对于一些”不法司机“而言,信息的公开让他们有了更号的下手目标。
况且人人都拥有隐私权利,因此还是应由乘客自己选择是否公开。
2.打擦边球
为了杜绝黑车借助打车软件混入出租车阵营,交通委要求打车软件认真核实司机身份,司机需持有身份证,服务监督卡原件才能办理业务。而滴滴只需要司机输入真实姓名、出租车公司、服务监督卡号和车牌号码,就可以通过验证。
交通委曾三令五申要求打车软件不能采用加价功能,百米是言听计从,加价功能也一直没有列入开发日程,但滴滴却使用加价功能大大提升了乘客打车成功率,司机也因此得到了实惠。在各大应用市场上百米出租车的软件介绍中甚至还明确写到:与大型出租公司合作,杜绝黑车、加价,正规可靠。
产品遇到不确定的政策或其它风险时,创业公司真的没有必要去考虑太多的风险因素,这有可能会让你错失领先的机会。不确定不明朗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中往往孕育着大的市场机会,而一旦形势明朗,在阳光大道上已经挤满了各色的竞争者。
3.客服态度问题
在最近的浙江乐清杀人案件中,受害人的亲友曾尝试多次与客服进行交涉,希望获取到司机的信息。
当亲友电话滴滴平台求助,滴滴的确不应该透露车牌信息——这一点我认为没有做错,因为滴滴的确无法判断这通求助是真是假,但滴滴至少可以给乘客致电,甚至可以给司机致电增加某种威慑力。
当滴滴发现乘客电话不通,或者电话通了得到乘客呼救,滴滴可以立刻报警,从而建立起和警方的沟通渠道,减少悲剧发生的可能性。
与警方一样,滴滴在这件事上,都有不作为的姿态。
4.“顺风车”的不安全性
顺风车的产生,让上班族和很多出城的人得到了很大的便利。而且顺风车业务司机认证也简单到”有驾证即可成为司机“的地步。但其中的社交业务也是人们诟病的一点,对于顺风车搭乘业务,滴滴提倡社交,但正是因为过分的信息展示,让乘客缺少隐私和安全感。
对这一产品功能的诟病,在上一次空姐遇害后达到顶峰,当时交通运输部负责人也曾评价,“目前一些平台公司推出的顺风车业务增加了过多的社交功能,偏离了提供出行服务的本意。”日前滴滴已下线个性标签和评论功能,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外显头像全部为系统默认的虚拟头像等。
对于顺风车,会不会出现乘客威胁司机的情况?这点很难拿说,两次事件的受害者都是乘客,但对于司机而言,乘客的威胁也是存在的。因此,对于顺风车不能加护栏,安全锤等相关的安全设备,顺风车也不得不下线重新审视自己。
5.缺少一键报警相关功能
滴滴曾经的主要对手Uber,也曾经在全球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估值一度接近700亿美金,业务遍及70多个国家。
在早期也出现了类似的恶性事件,因此在uber上加入了一键报警功能,成效显著。
那么在国内的情况呢?由于警力的资源分配和地区限制等因素,可能很难做到“5分钟到现场”。但与政府警察合作,加入报警的功能,这时很有必要的,也是未来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必要措施。
滴滴的未来在哪?
树大招风放在滴滴身上再好不过,加之最近的恶性事件对滴滴的影响巨大。人们对于滴滴的印象可谓是大打折扣,其余的打车平台也有冒出的趋势,再加上各地政府约谈滴滴,留给滴滴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首先笔者认为,滴滴应就最近的恶性事件发声道歉,积极配合政府合作,妥善处理。并且对产品逻辑进行重新的评估,去掉不必要可能泄密的功能,增加一键报警等相关功能。增加司机认证审核流程,加大对司机的相关监管力度,成为司机需要备案等流程。
对于乘车评价,乘客可以选择录音等文件上传,滴滴方面增加客服人员,对于乘客投诉问题及时处理和反馈。
其实,网约车在平时的生活中确实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对于此次滴滴多起事件,网络上很多人认为应该“全面封杀”,这类群体特征大多是不使用,跟风或者是对滴滴产生了怀疑的心理。因此,如何稳住民心,不丢掉这个“网约车一哥”的地位,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
一个产品很难兼顾到所有的方面,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都有其两面性,使用者才是决定了产品的走向。但滴滴这次的事件为什么让全国各地人民气愤,与其之前的”背德“营销、“不则手段”、“不负责任”等等原因都脱不了干系。滴滴若想再重新获得大家的认可,就需要好好整顿内部业务,接下来就看滴滴自己怎么走了。留给滴滴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新人创作水平较低,有意见和建议欢迎大家交流指正。共同进步~~~~
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关注下微信公众号:月以歌
:月以歌
会写一些互联网资讯看法和产品相关内容~~
每周五更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