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天才,只是比你用心罢了

文:徐锋【原创日更第211天】

美国当代作家娜塔莉·戈徳堡在《写出我心》里回答“你怎么看待天赋”这个问题时,她采用了一个类比——天赋就像地下水,你要先用自己的努力先挖一口井,它才会喷发出来。但如果一个人的天赋没有被“唤醒”,那也是处于平庸的沉睡状态。

同样,Spenser在谈到灵感时,他说灵感就像天赋一样,看似不可捉摸,其实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当我们花费较长时间去思考某个问题、钻研某件事时,它就会进入潜意识,哪怕中途停下来,思维也会不自觉地开始“后台运作”起来。一旦遇到某种环境或条件,灵感会突然从天而降。对于写作者而言,比“等待灵感”更重要的是充实生活、丰富学识,让阅历变得广阔。

那如何在生活里积累素材呢?


先要开放心态。无论好的坏的都是滋养你写作的“肥料”,即使是被人插队,不小心闯了红灯,或者弄丢了小米手环,甚至被裁员,你都可以大呼“太好啦,太好了啦”,我又有写作素材了。


其次要大量输入。对于通俗写作,可以优先选择那些经典又让你觉得比较轻松、容易进入的材料进行阅读;如果专业性比较强的文章,从兴趣出发,以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阅读。


第三,要进行功利性阅读。读书的时候,列个问题问自己: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它好在哪里,能解答你哪方面的困惑?
作者的观点你认同吗,为什么?
从中得到的启发或方法,可以如何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带着问题去阅读,边读边输出,知道“是什么”,也知道“为什么”,书中的内容跟你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融合,它才会变成你自己的。

Spenser的阅读习惯是一本书至少要读两遍。第一遍快读,目的是了解大致内容,熟悉写作风格,然后回顾哪些观点印象深刻;第二遍是精读,带着上面的问题清单,一一回答。同时遇到出彩或不太好的地方,要标记出来,反复揣摩。在阅读时还要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把好标题、金句或段落用手机备忘录或印象笔记积累起来。


最后,阅读之后就要输出——刻意练习,即使是发个朋友圈或者微博。把每一次的发言,都当做一次写作练习,甚至是塑造个人品牌的机会。刻意练习就是不断地输出,有输出的输入才是有价值的输入。

你可能感兴趣的:(哪有什么天才,只是比你用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