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竟然这样随意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条约,签订的过程却有些随意,甚至有些儿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时间回到1842年7月,月底,英军攻陷镇江,逼近六朝古都南京。此时,战争已经进行了差不多两年,清政府对英军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以“剿灭”为主,慢慢变成“先剿后抚”,而随着南京城危在旦夕,清政府上下已经明白英军是“剿”不下去了,要结束战争,只能与英军展开谈判。

其实,早在英军攻陷镇江之前,1842年4月,道光皇帝便已派出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南下杭州,准备在“先剿后抚”的政策之下,在军事上取得几场胜利后,再由耆英他们出面和谈,至少在谈判桌上能多些筹码。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竟然这样随意_第1张图片


然而,战场局势急剧变化,英军很快连下数城,原本已在南下广州路上的钦差大臣耆英被道光帝一道圣旨又叫回了杭州。此前,道光因为得到了错误的战场情报,认为战争的进展还算顺利,坚定了对英军以“剿”为主的政策,而耆英、伊里布反复强调的战场悲观情绪已然让皇帝不高兴了,因此下旨“耆英著仍带钦差大臣关防,驰驿前赴广州将军之任。”

但是,战场局势大大出乎道光皇帝的意料,很快,乍浦失守的消息传来,这里是杭州的门户,这位反反复复的皇帝再次陷入了纠结之中,对耆英下旨不要再去广州了,速速回到杭州,先把眼前的问题处理好了再说,且看英军是想打还是想和。

镇江沦陷、南京被围的消息传来时,耆英、伊里布等人正在嘉兴城内,在此之前,刚刚被道光授予四品顶戴、署理乍浦副都统的伊里布已经开始与英国人有所接触,希望英军能够罢兵谈和,但英国人提出,要和谈可以,但前提是大清皇帝要同意英国外相巴麦尊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提出的条件,同时,清国还需要派出一位全权谈判代表。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竟然这样随意_第2张图片


英军兵临南京城下,首先坐不住的是城内的两江总督牛鉴,他一面派人与英方全权代表璞鼎查接触,英方表示需要交300万元的“赎城费”,牛鉴答应分两次给60万,另一方面,他又派人去催促耆英、伊里布速来南京城共商退敌大计。

当天夜里,牛鉴的手下终于在嘉兴见到了耆英和伊里布,他们经过一番商讨,决定先行派出伊里布的心腹张喜连夜前往南京,以助牛鉴一臂之力,并临时授予张喜五品顶戴。可见,这位在后来的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张大人品级并不大,甚至不是朝廷正式册封的,可以说是一个“临时工”。

张喜连夜快马加鞭,第二天中午,也就是8月7日中午到达南京,见到了两江总督牛鉴。牛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钦差大臣的人,牛鉴说英军今天就要攻打南京城了,这可怎么办啊,张喜安慰他说,没事,今天是他们英国人的礼拜日,他们不会进攻的,明天钦差大臣他们就到了。

牛鉴算了松了一口气,赶紧派人向璞鼎查传话,我们的钦差大臣明天就到,有什么事明天再谈。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竟然这样随意_第3张图片


第二天,也就是8月8日,伊里布先行到达南京,他派张喜前往英国军舰,与英方交涉。英国人此前与伊里布有过接触,并且伊里布曾经善待过英军俘虏,因此对他颇有好感,他们知道张喜是伊里布的心腹,多少也能代表伊里布,于是双方谈了一天,最后约定,英文可以先把本方的要求拟定一个文本,等第二天南京方面再派人来取。

8月9日,南京方面派人前往英军舰上取文书,并答应可以把“赎城费”提高到100万,但英国方面还没及时把文书拟定呢,于是南京派去的人只得在英军舰上苦等一夜。

然而,南京城内却对这一情况不了解,从白天等到黑夜,派去的人还是没能回来,南京城开始谣传,英军将在11日临晨攻城,城内眼看将要大乱。

南京方面再次派出张喜前去与英国人交涉,并让他向英方转达可以给英方300万元的“赎城费”,千万不要攻城。

经过一夜交涉,11日上午,张喜回到南京城,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英国人同意进行谈判,只要答应他们的条件,他们就不攻城,赎城费也不要了。南京城内的官员们喜出望外,只要不攻城,英国人提什么条件都答应,此时,钦臣大臣耆英也终于赶到了南京,终于有个能拍板的人了。

8月12日,钦差大臣耆英正式委派张喜、塔芬布作为谈判代表,与英文进行谈判,英方见南京方面派出的官员级别如此低级,璞鼎查也只派了自己的秘书麻恭少校和翻译马儒翰作为代表,双方在南京城外的静海寺会见。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竟然这样随意_第4张图片


英方向张喜他们出具了已经拟定的条约草案,并作了逐条讲解,要求张喜他们抄写一份带回去,如果南京方面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写在上面。

在英方提出的条件中,主要有赔款、割地、五口通商、废除行商、平行外交等内容,英方的条件已经发出,就等中方提出意见,开始磋商了。

然而,当张喜拿着英方的条约草案回到南京城的时候,耆英、伊里布和牛鉴几位朝廷大员竟然就此认为已经万事大吉了,只要英方不攻城了就什么都好说,英文转来的条约草案看都没看,就交给牛鉴手下一个姓萧的师爷,萧师爷大概浏览了一下,说了句“滞碍难行”,就扔到一堆文书之中。

第二天,8月13日,按照前一天的约定,南京方面应该已经看过了英方提出的条件,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一并交给英方,于是一大早,张喜便去两江总督府找牛鉴要英方昨天给的条约草案。

牛鉴这才想起条约草案的事,赶紧找萧师爷要,而萧师爷此时正外出访客,找不到人,牛鉴他们几位大人又没看过条约草案,根本不知如何回复英国人。没有办法,张喜等人只得空手前往静海寺,与英国人会面。

英国人见张喜他们空手而来,问文书呢,张喜只得骗英国人,钦差大人正在研究呢,等研究好了再回复你们。

英国人感觉受到了欺骗,指责南京方面根本无意讲和,张喜等人此时左右为难,自己就是个五品顶戴,这般大事怎么能够做主,充其量就是个传话的,而英国人呢,简单商量了一下,给出了最后通牒,明天天亮之前一定要有个明确的答复,不然我们就攻城了。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竟然这样随意_第5张图片


张喜只得再次回到南京城,并把英国人的意见告诉了耆英、伊里布、牛鉴几位大人。耆英等人原以为已经风平浪静,谁知事情哪有这么简单,于是赶紧找来萧师爷,找他要昨晚英国人给的那份文件,萧师爷完全没反应过来,想了半天才从一堆文书中翻出来。

耆英等人看了看条约草案的内容,商量了一下,认为形势危急,只有答应了英国人全部要求,他们才肯善罢甘休,因此,对英国人提出的条件,除了几条非实质性的内容要求以后再议外,其他的“一概允准”。

事实果真如此吗,似乎并不尽然,英国人只是想让南京方面有个答复,签约的过程本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并不必然一开始就要答应英国人的全部要求,可耆英他们呢,哪里懂得这些,巴不得马上签约,好让英国人赶快撤军。

于是,13日深夜,张喜又匆忙出了南京城,他要赶在天亮前,把南京方面同意英方要求的照会、道光皇帝授予耆英、伊里布“便宜行事”的圣旨一并带给英方,从而显示谈判诚意。

第二天,8月14号中午,南京方面派出江苏按察使黄恩彤和四等侍卫咸龄作为代表与英方进行谈判,这次的谈判代表级别明显高了许多,而英方参加这次谈判的人员还是麻恭、马儒翰等人。

会谈开始后,麻恭首先拿出自己的委任状,又将璞鼎查的委任状也拿出,让南京方面查看,随后,黄恩彤他们也郑重其事地将道光皇帝委任耆英为钦差大臣的圣旨拿出来,英国人看到这东西,这才勉强承认了耆英全权谈判大臣的身份。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竟然这样随意_第6张图片


英国人首先拿出事先拟好的条款,分中英文誊写了一式两份,双方开始讨论条约内容,由于耆英等人事前已全部认可了英方提出的条约草案,因此谈判进行的极为顺利,走了个形式即告结束,条约内容基本敲定,谈判的主体工作已经完成,剩下的事情,就是完成条约正式中英文文本的准备工作,最后签约。

直到此时,在条约基本敲定前,双方的主要谈判代表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一次,就这样通过手下人就把条约的主要内容“谈妥了”。

8月16日,英方根据谈判情况,拟定了条约文本,17日,南京方面拿到条约文本,19日,双方再次会谈,南京方面的谈判代表黄恩彤、咸龄听取了英方对条约的说明,并表示愿意接受条约文本,同日,条约文本被送往北京。

其实,在双方磋商期间,耆英、伊里布、牛鉴就曾联名给道光皇帝上了一份奏折,向皇帝汇报了目前南京城的局势是如何危急,而英国人无非就是想要“贸易通商而已”,并没有其他“异谋”,不如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以保江南大局。

条约文本已经敲定,双方的心情似乎可以放松一下了,南京方面主动提议双方搞些互相拜访的礼仪活动,英方表示同意,于是在8月20号这天,清政府的谈判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等人终于亲自出面了,他们一行人登上了英军军舰“皋华丽号”上进行拜访,受到了英方的热烈欢迎,作为回礼,8 月 24 日,英方代表至静海寺,同样受到了南京方面的隆重接待。

第二天,8月25号,南京的大员们突发奇想,认为咱大清怎么说也是“礼仪之邦”,英国人万里迢迢而来,咱们也应该尽尽地主之谊,于是准备了许多肥牛、鸡鸭和米面给英国人送去。

8月26日,璞鼎查再次带着一群人进了南京城,正式交付条约文本,双方对条约又进行了一番详细审读,对条约内容作了最后的决定,同一天,耆英等人把当天议定的条约文本再次上呈道光帝。

经双方商议,决定于 29 日举行签字仪式,地点就定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竟然这样随意_第7张图片


8 月 29 日上午 11 点,耆英、牛鉴准时赶到了英国军舰上,伊里布因身体不好未一同前来,不过他随后也自乘一条大船赶来。

英国人将条约用中英文各复制两份,共四份,全部用火漆将装订丝带封牢,以防中国人从中扯下纸页。然后将条约递给耆英等人再行确认,耆英等人快速浏览了一遍,没有提出任何问题。随后,双方签字盖印。只见黄恩彤从一个黄绸包着的方盒子中取出笔墨和官印,耆英、牛鉴、伊里布分别签字盖印,英方代表也签了字。

就这样,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正式缔结,签约完毕,英方连放礼炮 21 响,以示庆贺。

关于这一幕,在场的英国人利洛在他后来写的文章里有过这样的描述:“这是一个光荣的时刻,离中国最大的河流入海口二百英里,在它的古都城垣之下,在一个具有 74 座炮位的英国军舰上,中国第一次被迫缔结了这个条约,并由三个中国的最高贵族,在英国的国旗之下代表中国天朝签了字。”

另一位在场的英国人柏纳德后来也感慨说:“英国历史上的每次对外战争都花费巨大,唯有这次与中国的战争,所花费的钱却全部由中国人承担了。”


参考: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瞿巍《另一只眼看鸦片战争》、李占才《“南京条约”谈判中清方官员的表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竟然这样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