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汤嵇8月读书 c) 5本《最后的耍猴人》 《企鹅欧洲史》《两小时品牌素养》等

今年3月时头脑一热,想到可以按月份来规定自己的读书数量,比如3月3本,4月4本,如此增添,一直达到自己的极限。

现在是8月,这月只读完了5本书。

一、《企鹅欧洲史:基督教欧洲的巨变》,马克·格林格拉斯

至于为什么没能延续下去,则要把全数的“功劳”算计在这本书头上——一本超级大部头,且内容极端晦涩,若没有深厚的欧洲历史知识,我是绝对不建议读的。

个人读这书,则是因为今年在看《BIBLE》,到现在也已经看完了大半,但仍旧停留在“练习英语听力和阅读”的份上,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想来想去,想到了这本带有“基督教”字样的书。

从内容来讲,这套书确实是丰盛的宴席。但无奈啊,咱消化不了。字我都认识,一段一段篇章的我也能看懂,但上下文一联系起来我就懵,不知道说了些什么。除了知道一堆很厉害的人名、地名、事件外(还没记住),我想要了解的“基督教”知识几乎都随风飘散了。只希望某一天再看到近似的内容时,能够似曾相识,给串通起来罢。

骆汤嵇8月读书 c) 5本《最后的耍猴人》 《企鹅欧洲史》《两小时品牌素养》等_第1张图片


二、《重新定位》,特劳特

“定位”系列第6本,这书好像也没在“重新”二字上下功夫啊?而且,既然定位理论的基础是“心智一旦产生,就难以改变”,那又何来重新定位一说。

看在是特劳特“封笔”之作的份上,可以一读。


三、《品类战略》,张云、王刚

“定位”系列第7本,里斯、特劳特看得疲劳了,切换看下国内怎么说。

个人判断“品类“这个概念还是蛮有价值的,可惜作者没把理论的部分讲清楚(书的前半部分),很难自圆其说。

书的精华在后半部分,讲了很多国内品牌的实操案例。


四、《两小时品牌素养》,邓德隆

“定位”系列第8本,写得要比张云那本好。


五、《最后的耍猴人》,马宏杰

猴戏最高潮的部分,是看猴子和耍猴人打架,激动的观众甚至会给猴子递上石块,大叫着“打他,打他(耍猴人)“。耍猴人杨林贵对此评论说,”观众有了情绪,这说明我们的演出是成功的“。


马宏杰追踪耍猴人十余年,用他最平实的文字让我们了解了这一近乎消失的行当。书里记忆最深的是,他用了一个“栓”字来评述了耍猴人的命运。

几个人搭起班子,栓上一公一母一小3只猴和1只狗(过去是羊,表演走独木桥),扒上火车辗转四五天到演出的地方(食物是自来水加馒头,每到中转站还很可能被当地的铁路公安教训一顿),再走街串巷数月,可以挣到小几千块钱(2000年的物价)。按他们的话来说,比种庄稼要来得多。

栓在猴子身上,重点也就不只是猴子,更在于耍猴的人。有扒火车时被轧断腿的,有耍猴盖起村里最好的房的;有人在担心孩子的未来,有人抢先开起了猕猴养殖厂;有人终生不娶供养起弟弟们的家庭被反咬一口,有人在坚持正统“猴戏”感伤人们只知道“耍猴”……

书的最后以耍猴人被某地公安流氓执法为结尾,正应和了“最后的耍猴人“。

 

骆汤嵇8月读书 c) 5本《最后的耍猴人》 《企鹅欧洲史》《两小时品牌素养》等_第2张图片
公众号要关注下吗?

 年度书目《Bible》,阅读进度《Ezekiel》,时间进度-1.4%。

你可能感兴趣的:(骆汤嵇8月读书 c) 5本《最后的耍猴人》 《企鹅欧洲史》《两小时品牌素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