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科学教师入门十课》有感之如何上好动植物观察课

        这学期结束后,有一些迷惑。记得一次听课结束后,朱老师说,科学课是有一定的教学模式的。听完后,我就进行了反思,科学课的教学模式是什么?都知道语文、数学、英语有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课型,那科学课有哪些课型呢?科学课的课堂只有一个样子么?由于教学经验有限,我没有能力将所有的课型都一一整理归类,于是就在网上搜集相关书籍,终于,我找到了一本,貌似是我想要找的,就是这本《小学科学教师入门十课》。

       这本书作者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将科学课整理成十种主要课型。我觉得相比以任务为基点或教学内容为基点或者教学方法为基点的分发来说,这种分类方法更具体。

       如:科学观察课中《观察蚂蚁》这一课,我的课堂设计是先提出问题“蚂蚁长什么样子呢?”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请学生观察昆虫盒里的蚂蚁,并画出蚂蚁的样子,最后一起来介绍蚂蚁的主要的身体结构,最后通过小视频,介绍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而这本书的设计教学环节是,第一步让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印象中的蚂蚁,组内交流哪些画的不一样,提出探究问题,蚂蚁究竟长什么样子,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呢?请学生观察。第二步观察活动,先要让学生说一说研究观察蚂蚁的方法,然后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绘制蚂蚁身体结构图,最后进行交流汇报和之前的自己画图作对比,介绍蚂蚁主要结构的功能。

       通过对比,我的课堂教学相比来说,似乎太单一,而且死板。之前想着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让学生总结,就是将学生放到了课堂的主体地位,看过人家的精彩课例后,我才意识到,我的课堂学生有的只是浅薄意义上的主体地位。他们的思维并没有被完全的打开。而书中所介绍的这个课例,不仅有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纠正学生对生活的错误的前知识,无论是动物的样子,还是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学习不仅是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

        认真地研究了人家的课例后,我认识到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观察习以为常的动物,要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实验、记录、辩论等学习环节,从自我粗浅甚至错误的观察到科学有序的观察,遵循科学的研究路径,获得观察能力的提升。我们观察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不是目的,而是要借助动物和植物实现观察的目的,要通过这种观察活动促进学生观察素养的提升才是目的。科学观察不是简单的“看”,而是科学研究的历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小学科学教师入门十课》有感之如何上好动植物观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