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无结论,就没有意义吗?

经常会有人问我,哲学问题争论来争论去,几千年了毫无结果。如果哲学家所做的事情飘忽不定,争论者各执一词又没有实际效果,那这种争论有什么意义呢?或者说,哲学这门学科讨论的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东西,没有统一的可通约的标准,你研究这样的问题难道不觉得迷茫吗?

哲学是我喜爱的东西。为自己所爱的东西变化,难免爱屋及乌,丧失中立的态度。但是就哲学这门学科的历史和本质看,我并不能认同哲学争论无结论,哲学就没有意义这样的判断。

哲学从其发源就是寻找确定性的学科。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反对,就是希望建立一种不变的确定的知识,而不是我们可以采取“无论如何、怎么都对”的立场。又比如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因为我在怀疑所以有一个在怀疑的我存在这是确定无疑的,这一点到目前来说还是相当牢固。但是哲学包括我们平时思考的时候,确实有些问题是无解的,不像数理化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这种情况也许就只能暂时接受现实吧。就像接受量子力学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随机的一样。

在我看来,哲学很重要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并把问题表述清楚。问题一旦表述清楚,就可能有确切的答案。一旦有确切的答案,这部分就被从哲学中划分出去。物理化学在早期近代被统称称为自然哲学,就是对自然进行哲学思考。当人们将其中核心的概念和问题(比如运动、真空)澄清之后,这部分就另立门户。所以哲学表面上看是争论不清楚的学问,实际上为人类产生确定性学问的学问。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有时候被称为“万科之母”。

哲学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划定界限。这一点不是我说的,而是伟大的哲学家康德确立的。以前读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评》)的时候一直不理解批评是什么意思。康德这里的批判其实并非我们日常语言中的批评、批斗的意思,而是划界、区分的意思。批判哲学实际上就是给理性划定界限,为理性无法探究的东西预留空间,其中自然包括信仰。康德认为纯粹理性只能探究现象世界即经验世界的事物。至于超出经验的世界,是纯粹理性无法触及的,这部分要通过实践理性对道德法则的自觉而获得某种体认。划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确定界限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约束。如果我们知道前方是宽阔的万丈深渊,我们就不会妄图通过自身的跳跃来跨过天堑。如果我们知道自己能力的局限,就能够对自己有一种恰当的认识,而不是妄自尊大。即使目前的争论始终没有得到确定的结果。但不能因此就说哲学争论就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得不到确定的结果也是一种结果,这恰恰说明人类的局限性。人类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人类在很多最基本的问题上都无法做出准确地判断,人类面前的道路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所以人类应该保持一种谨慎。不要因为自己在某些技术方面的突破,就把自己视为神明,横冲直撞。恰当的自我认识,为自己的行为划定界限,这也是哲学带给我们的一种意义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学无结论,就没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