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十七讲》

今晚读“总序”“叙论”“弁言”“自序”和温庭筠(上)。顺便查了一下“弁”的意思。

一、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文如其人,读一个人的著作,知这一个人的品性 。读诗词也是一样的,需了解作者这个人品以及写诗当下的心境,才算真正理解诗意。也就是叶嘉莹老师说的现象学和阐释学,读诗首先要读作者的思想意识是怎样的一种活动。那么,读一本书,首先也要读作者的人品。

      叶嘉莹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她是一个非常珍爱祖国文化,重道尊师的人,叶嘉莹的老师是顾羡季先生,在读书的时候,叶嘉莹就把顾老师上课的口讲,整理成文字共有八册,10万多字,可以看出叶老师小时候读书非常的勤勉,对自己的老师非常的尊敬。

      她也是一个十分爱国的人,从他写的诗中可以感受到深深的爱国之情。再则,这本书的17讲,也就是17场报告演讲,都是义务免费的演讲,在演讲的过程当中有咳血的现象,身体不好仍激情投入。

      她是一个十分谦逊的人,从自序开始到后面的演讲报告中,时刻透着谦虚,比如他感受到了回国教书要做到传承之责任的使命感,但是又觉得自知学识浅薄,实际上他的学习一点都不浅薄,非常的深厚,可以说是我国现近现代诗词第一人。

      “余虽不敏 ,然余诚矣”。叶嘉莹之写照也。

二、温庭筠(上)

      虽然题目是温庭筠上,实际上讲的是词的特点。

        词一样特殊的东西,本是歌词,说的是爱情的歌词,是怀念相思伤春的,是脱离伦理道德政治观念的限制,完全是唯美艺术的歌词。可是张惠言又说词是可以表现有品德理想,一直报复的人内心之中的一种感动一种怨悱导感情。对于张的这个说法,王国维提反对意见,说他是“深文罗织”。有趣的事,王国维尽管反对张的这种说法,可是自己呢,又引用词做完成学问的三重境界说。

      对于这两个人的看法,叶嘉莹的观点是词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可以给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参照西方的文学理论,从现象学你是学符号学等角度去看,词的奇妙在于“游戏”时,不经意间表露出感情人格的最基本的本质。正如王国维所说:“词直为体,要眇宜修。”词是一种非常精巧的美。

        值得每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形式上的,一个是内容上的。

      形式上的:词比诗更多话更精微更曲折,多种形式 ,词得长短句完全是不自由的,它本来是用来填写的歌词,也就是说辞藻形式上容易形成一种要眇宜修的美,这种美,虽参差错落,却有一定的节奏感,在一定的曲调上。

        在内容上:很多在市里面不能表达的情感能在词里面表达,当然也有诗里面能写的词,里面不能写,比如杜甫导《北征》。只是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发议论,可以抒情……“诗之境阔”,而“词之言长”,词给人的回味韵味悠长,可以发挥自由的联想。

      这里,叶嘉莹先生举了温庭筠的《菩萨蛮》。从“小山”两字的解释,符号学的方式解读,小山不是指眉毛,不是指枕头,而是指屏风。读起来真的非常的有意思。这也告诉我们,判断一个古诗词的意思要注意适合当时时代文化的背景 。从“峨眉”两字导解释,告诉我们“词是雅正的,在神不在貌。”我们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就是要培养爱美向好的感情。

      爱美要好,我最喜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词之雅郑 ,在神不在貌。”

      雅郑,反过来读 ,就是我的名字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宋词十七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