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再去杭州
禅宗师父是北方人,但是杭州的弟子与他有缘,杭州人也有福报,硬是把北方的师父请到了南方。南方也确实比北方山清水秀,四季常青,适合参禅悟道。
去杭州前,已经按照师父的要求,把《大般涅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华严经》《法华经》《诸法无行经》《达摩血脉论》《传心法要》等二十部禅宗经典和祖师论都读完了。
我是每天在家出声诵读的,读完《大般涅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后,我再看《楞伽经》,就能看懂了,以前就是看不懂,所以我感觉智慧增长了,比以前进步了一点儿。这都得益与禅宗师父的教导,我开始打坐练习,单盘的话,我坐两小时没啥问题,腿不疼,就是时间长了,心念散乱,会升起懈怠之心。就是没有定力的体现。私心杂念太多,不懂如何去离念,所以坐不住。
杭州禅堂最近举办行脚共修,我打算去参加。以前也总想去,但是没有魄力和勇气,毕竟已经十年之久没出过远门了。我考虑再三,下不了决心,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恰逢德德升入初一的开学典礼,穆尘也不同意我这个时候离家。我觉得我不能总这样,自己在家里盲修瞎练,没有师父的指导,根本不会有进步。读了很多佛经,我的心还是坚定了许多,最后排除一切障碍,其实就是坚持自己的决定,谁也阻挡不了的。以前去不成的诸多借口,也都不是别人的原因,是自己在犹豫。所以如果你有什么事无法做决定,觉得是某个人,某件事阻碍你,那么请你审视自己的内心,真正阻碍你的就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令人痛苦烦恼的也不是具体的人和事,而是你那颗被影响搅乱的心。是你的心起了烦恼的念头,才会坐立不安。念起境现,禅宗讲的就是于念离念,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念相续不断,即是轮回不断。
或许是因缘成熟了,穆尘看我坚持,也没有再阻拦,我踏上了去杭州的高铁,时速三百公里的复兴号,不到六个小时,就把我带到了一千多公里外的人间天堂---杭州。
杭州东站,当年去普陀山,凌晨三点从东站下车。这次是下午两点,直接打出租去禅堂,禅堂坐落在西湖区遍满茶山的小镇上。这里的民居都是三四层的楼房,很多做了民宿,酒店。人们大都卖茶为生。杭州的街道仍然是一尘不染,即使是村镇,卫生设施也是一流,相隔不太远就会有垃圾处理转运站,环卫工人比比皆是,果皮纸屑好像不存在于这个地区。茶树漫山遍野,满眼的绿色。
出租车到了目的地,这是一座四层带院子的民宿。夫妻俩学佛后自愿提供给禅宗师父做禅堂共修。二楼有一个露天院子,摆着桌椅,大家可以和师父一起喝茶聊天。里面是打坐共修的禅堂,师父都是亲自带领弟子们打坐,随缘开示。三楼四楼都是房间,提供给常住和来参加共修的弟子们居住。
自从和禅宗师父学法,我改变了很多,不再对别人的话语耿耿于怀,不再烦恼过去、踌躇未来,只是活在当下,随缘做事。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不住著,不染污,善护念,时刻提醒自己去做一物不为的功夫。禅宗讲实相,实相里没有修行,没有佛,没有任何名词概念,只有休息。休息不是大脑一片空白,而是真空生妙有,自然而然,既然知道性在作用,就不要再头上安头了。
禅宗师父主要是祖师禅,禅宗初祖就是摩诃迦叶,著名的拈花一笑就是来自于释迦牟尼佛传正法眼藏、涅槃妙心给迦叶,迦叶与释尊以心印心,心心相印,心有灵犀的典故。如果说释迦牟尼佛找了一个接班人,那就是迦叶,如果说他留下了一部最精妙,最上乘的法,那就是禅宗的祖师禅。祖师禅传入中国,是由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传入中国的。达摩祖师以四卷《楞伽经》付嘱二祖,到五祖弘忍就以《金刚经》来印心六祖慧能大师,慧能法师的《六祖坛经》是我们中国禅师里唯一著作称为经典的人,非常的了不起,如果有缘,一部坛经,足以让人开悟。
学佛后,我们的旅游景点大部分替换成了寺院,佛教圣地,五台山,每年都去,我的父母,德德父子,都非常熟悉五台山了。我三步一拜黛螺顶,他们就给我鼓劲加油。全家供养三宝也毫不吝啬,无论你们信不信,自从第一次去五台山朝台后,德德就从中等生变成了优等生,班里二十多名升到了前五名。而且成绩一直稳定。虽然这些不是修行的根本,但是佛弟子持戒,供养三宝真的是能迅速积累福报,让你的生活事业一帆风顺。我们的家庭也可以称作是佛化家庭。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缘,所以我可以安心在家里修行,我的家人不会质疑我,不会反对我,相反还特别支持我。这一点,我非常感恩。
禅堂在二楼,拾阶而上,正好听到师父下楼,我和师父碰个正着,就这样和师父面对面了。没有陌生感,就像早就熟识一样,我把家乡特产递给师父。师父以前讲法时说过,不要给他送东西,他会直接扔垃圾桶,师父拿着特产走了。我还张望了一会,看看他是不是会扔掉,师父果然又拿起来看了看,后来就走远了,我不确定是不是扔了。我开始纠结我买的特产是不是太寒酸,盒子太小,包装不够精美,而且我还套了一个塑料袋拎着,那个袋子拎的时间长了,有点皱褶,我开始被这些念头困扰,陷入自己生出的情境里。这个时候已经被念头牵制住了,如果不觉悟,那就是随着这些念头走了。师父讲的牧牛,就是让你发现这些念头后,赶紧拉回来。其实完全不存在扔不扔,是我生出了这些妄想。而且自己越想越被自己的妄想束缚捆绑住了。当这个特产送出去,师父拿到手里。这个事情就结束了。再去思索师父会如何处理这个东西,这些都是未知领域,根本不应该打妄想。打妄想也是空想,结果你永远掌控不了。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做完了就过去了,已经成为过去,不要再纠结过去的事情,更不要妄加揣测未来。这些不确定的东西,只会让你生烦恼。或者说,想出来的都是妄念,为什么要跟随妄念走呢,要及时出离,马上出离,烦恼本来就没有根基,所以出离后就自动消失了。心上不能放任何东西,否则就成为挂碍。《金刚经》云,心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个道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要念念无住,不住即得解脱自在。黄檗禅师云: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不曾踏着一片地。如么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念念不见一切相,莫认前后三际。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
禅宗是佛心宗,属于教外别传。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以外的特别传授。禅宗不施设文字,不安立言句,直传佛祖心印。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不立文字,这些都出自禅宗,但是悟后起修,深入经藏也是禅宗,师父就要求我们多看大乘经典,不用去思维经义,就去诵读,不要去看注释,就看佛经原经。这是一个基础,明心见性,先要明心,明理,才能见到本来。
这次行脚共修主要练习一物不为的功夫。传统禅宗行脚是僧人去云游,而我们禅堂练习的是通过行脚息心息念。行脚的时候排成一队,很整齐,禅堂发给每人一顶斗笠,戴上后,很有大侠风范,高大上的既视感。目不斜视,心无杂念,闻着路两旁桂花的醉人香气,大步流星的走下去,走到大桥下,三五成群坐下休息,听着潺潺流水,风儿轻抚垂柳,望着绿油油的茶山,不思善不思恶,就那么与自然融为一体……
西湖岸边,竹林深处,到处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外国旅游团的朋友看到这一排整齐的队伍,带着斗笠的禅宗弟子们,觉得非常新鲜有趣,纷纷用手机相机拍照,我们的行脚队伍也成为了一道很美的风景。
禅七行脚结束时,师父请我们在杭州著名的“弄堂里”聚餐。南方菜,量小,精致有品味。师兄们都吃的很含蓄。唯独我不辜负美食,充分展现了吃货本质,这些美味佳肴,尽数入了我的肚腑。其实在禅堂这些日子,我吃的很矜持,从来不过量,吃饱就不吃了。最后的聚餐却原形毕露了,其实我是尊重厨师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光大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杭州之行随着我的复兴号返程而结束。我的心境已经不同以往,又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修行的进步,很多事情的认知和处理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说不要脸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级别,有一次我减肥不吃饭,穆尘怕我饿死,竟然亲自喂我,他太了解吃货了,不吃真的不会死,但是会冲他发火。他说他不想死,所以亲自喂我。故作姿态的我早已饥肠辘辘,所以菜到嘴边,海口一张,菜就吞下去了。德德看到他爸爸夹菜,当然不示弱,用他的勺子就给我一口白米饭。就这样,一口菜,一口饭,父子配合的天衣无缝,我也吃的津津有味。我爸看到这一幕,目瞪口呆。他说没有想到,我“懒”的境界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可以成为懒的祖师了。我说,对呀,我学的就是祖师禅,禅师就是这样的,不执着于吃,喂我就吃,不吃饿死也无所谓,生死早就参透,无所事事就是修行嘛!后面的场景就是我爸拿个擀面杖追我,我运用凌波微步巧妙的避开,擀面杖飞舞之下,家里碗筷遭了殃。最终我妈出面平息战乱,说我的懒和好吃就是随我爸,罚我爸面壁思过,反省自己为何生出这般懒儿。这种家庭小品还有很多,在此不过多赘述。
无奈的写作风格完全蜕变成禅师语境,长篇小说融入了禅法,这下爆发了,无奈直接迈入大神级别,粉丝量激增,有一段时间,人们都在议论无奈大神的小说内容,真的是不按常理出牌,别有洞天,你永远猜不到结局,文中的情节理念闻所未闻,又令人心驰神往,欲罢不能。只是谁也没见过这个神秘大神。因为她从来不接受采访,低调到找不到她。无奈大神在写了十部禅意长篇后就人间蒸发了,再也没有新作品出现,人们纷纷猜测大神去了哪里…
无奈的踪迹,下一章为你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