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草鞋第三章第三回

爸爸的草鞋

第三章:童年趣事

第三回:逛灯会

小时候市里的供电能力还不够好,经常会定期不定期的停电,农村就更别提了,到了晚上总感觉外面路上黑黑的,所以每逢春节后的灯会,便是儿时的我十分中意参加的活动。

灯会是中国的传统项目,又加上开封是座古城,因此灯会自然是一年比一年办的好看。起初灯会里展出的灯大多是本地制作的,后来规模大了便开始从外地引进更好的灯用来展出,不过我还是觉得当初那种朴素一点的灯倒是更有感觉,现在的灯虽然很炫,但太过于花哨了。


跟如今逛灯会什么都不带不同,以前逛灯会很多人都是自带一盏小灯的,有纸做的,也有塑料压制好的,不贵,关键是里面不用电池和灯泡照明,而是有一个支撑蜡烛的底座和钉子。那时候由于经常停电,家里都准备有许多蜡烛,从家里拿一截半长的蜡烛,按在灯笼里的钉子上就可以牢牢固定。待天色擦黑,拿火柴把蜡烛点着,兜里再带一根备用蜡烛,一家三口就可以出门了。我特别喜欢蜡烛灯笼发出的那种影影绰绰的灯光,照在地上忽明忽暗,很有些意境。美其名曰走在父母前面给他们照路,实则蜡烛灯笼发出的亮光能照亮方圆半米也是不易。后来用一节5号电池带动的灯泡灯笼逐渐占据了市场,因为蜡烛越来越难买到了,供电局的电发的足了,停电次数少了,家里备用的蜡烛也就没什么用处,时间久了还会因为高温融化掉。


到了灯会现场,回回必定是人潮汹涌,那个年代可供人们晚上集体活动的内容不多,灯会这种又便宜,平时又看不到的项目自然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加上每年就那么几天展出,还得是晚上,所以人就比较集中。不过好在看灯都是逐个看的,每个造型前都会围一群人,待看够了才会转场到下一个造型去看,所以造型之间的路上倒不十分拥挤。那时我的个子还小,为了方便我看灯,父亲总是把我驼在肩上,否则以我当时的个头,基本属于被挡在大人屁股后面那一类里面的。


至于对灯的欣赏,对于一个屁大点的孩子来说,花花绿绿能闪光就是好看的,如果再能稍微加一点动作便是高级的很了。当年的灯会里基本没有什么外来的造型,什么国外的卡通形象或是嗷嗷叫的恐龙在当年都还没有流行起来,灯会中算的上大一点的造型基本都以我国传统神话为主题,也就是神仙、仙女之类的。我记忆特别深刻的一个造型是有一年,举办灯会的公园利用园子里的水池,居然引进了一个在水里的造型,大致意思是七仙女洗澡的场景。可能是由于这种大胆的构思和场面以前少有人看过,再或许是那一组灯的制作水平确实很好,人物看起来栩栩如生,反正当天围观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我即便坐在父亲的肩膀上,也未能走近观看,只是透过交织变换的人头中扫到了几眼。

再后来,虽然灯会依然年复一年的举办着,场面越来越大,门票也越收越贵,不过对我的吸引力却逐渐降低下来,以至于现在若非陪父母或领着老婆孩子去,自己是万没有那个心思去逛灯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爸爸的草鞋第三章第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