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欢迎点赞和评论,每天的前20个赞我都会回赞。
在阅读本文以前,我建议你先点右上角让它浮窗。
然后,在你的微信搜索框里输入“跳一跳”,这样你会立刻看到这个、好像上一次玩它是在上个世纪的小程序游戏。
进入它,点击“开始游戏”简单跳上那么一跳,不要恋战,尽快挂掉。
紧接着,你会看到,三个似曾相识的头像横排陈列,一张朴实无华的排行榜昭然若揭。
美妙的是,此时只须轻轻点击“查看全部排行”,你便介入了自己人际圈最深不可测的秘密。
你可能会在这张排行榜里,看到自己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板、已经生了二胎、三年胖了五十斤的初中同学、某个你在很久以前从社交软件上加了以后就再也没说过话、也从来不发朋友圈的女孩儿……
但无论这张排行榜里的诸位平日里以何种形象示人,请记住,他们的共同点,是在2019年的夏天还在坚持玩着一个叫做跳一跳的古老无聊游戏,并且跳出了风格,跳出了水平。
毫无疑问,如此别具一格的做派,足以让他们被视为这个死气沉沉时代里的无聊精神贵族,一群真正将耳目浮出生活黏液之上的有识之士。
而至于那位盘踞在榜首的朋友,一顶名为“无聊之王”的桂冠已经在你心中悄悄加冕,无论这位先生或女士,本来就是你亲近的朋友,还是基本没什么接触的点头之交,下一次再见到这个人时,他之于你,就多了一分特别的魅力。
“我没想到,一个平时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姑娘,在2019年八月份,还能把跳一跳玩到800分”;
在践行了这个别具一格的人际洞察方法后,我的朋友小崔激动地和我分享了他的发现。
“我盯着她的回放视频看了五分钟,我发现她会在唱片机上停着把一首“新年好”听完,现在她对我来说就像一座北大西洋的低调冰山,我正在打算向她表白”。
除了极少数的大忙人,几乎没有人没玩过跳一跳。
2018年初,微信为了推广小程序,把这款异常简单的魔性游戏作为一个demo推向公众,就连开发者也没能想到,它迅速走红,成了那个岁末的全民爆款。
被称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先生亲自为跳一跳站台,他自称曾经把跳一跳跳到了六千分,并邀请所有跳到三千分以上的人去深圳和他pk。
那个春节,肛肠科的大夫格外忙碌,因为在厕所玩跳一跳导致人们的蹲坑时间明显延长,让痔疮的发病率明显变高。
人们也在庸俗的朋友圈成绩竞赛中感知到禅意:在高手之间的对决中,胜负决定于控制着精细时间感的神秘感官,与宇宙的共振同呼吸的人,才能跳得有条不紊,从容拿下高分。
只不过,对于一款游戏而言,再漂亮的数据都只能是幻泡:尽管在短短一个春节里,跳一跳就迅速积累了过亿的用户,但等到春天来临时,它的排行榜里已经全部是七大姑八大姨。
而到了夏天,就连中年人都已经不太出现在这个游戏里了。
最后一篇写“跳一跳”游戏的公众号文章发表在2018年10月,在那以后,“跳一跳”就像沉入海底的铅块,被所有人集体遗忘在大脑沟回的深处。
人们早就忘了2018年春节回家同学聚会时在饭桌上低头和同学跳了两个小时的愚蠢画面,他们要把注意力转移到更刺激、更“沉浸”的游乐项目中,他们有更“有意义”的事儿要去做,这甚至导致,他们会无意识地嘲笑那些把跳一跳坚持玩到2019年的人。
——因为从世俗的标准看,这种反主流的行动是异常“无聊”的。尽管他们选择性地遗忘了,自己也曾经这样“跟风无聊”过。
而公路商店一向对那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无聊行为保持敬畏和尊重,因为我们认为,“无聊”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你变成对世俗生活保持警惕的人。
但遗憾的是,这种曾经大胆的言论正在变成新时代的陈词滥调。尽管每个人都正在声称自己正在用某种消极的行为抵抗常规的生活,但这很可能只是他们的娇喘和呻吟,并非实情。
就拿我自己来说,为了写这篇以“用无意义的行为抵抗生活”为主题的稿子,我几乎一夜没睡,这本身就是一种可笑的虚伪行为:
写稿也好,玩游戏也好,我的一切行为都基于世俗的准则:努力工作,赚钱,延迟满足……我非但没能对世俗生活保持警惕,反而被世俗生活牢牢框定。
和大部分庸俗的人一样,我绝对不会把跳一跳玩到今天。
而要在茫茫的人际网中沙里筛金,剔除像我这样的大俗逼,找出那些真正在践行着无聊精神的人,跳一跳,无疑是一条艺术式的捷径。
在每个人都沉浸在赛博化集体意识中不能自拔的当代,那些坚持着不被风向左右,用这款已经严重过时的无聊游戏消解生活的严肃的人,无疑在某种程度上践行着一种朋克行为。
相反,最近在手机上玩跑跑卡丁车的人就绝对不是朋克:你甚至会觉得,手游版跑跑卡丁车的突然爆红,是有人用一块巨大的强力磁铁从你的记忆深处勾起了一艘载着宝藏的沉船,而你就像是被一双巨手随意玩弄的玩偶。
相较之下,那些出现在跳一跳榜单上的人,真正游离在高速旋转的时代之外,他们也许的确更加“无聊”,但很可能也更加敏锐和独立、更难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毕竟,充实忙碌的人大多一样的疲惫而缺乏睡眠,但无聊的人却各有各的无聊:在主流生活的边缘,他们其实比看起来总是匆匆忙忙的你充实得多。
撰文:大蹦驴
视觉:van cony
公路商店在2014年前是一本青年杂志,这本杂志提供中国和地球上各地年轻住民如何追求有趣的陈述与分享。
凭借我们对公路文化以及社区乌托邦的理解。我们聚集了小部分志同道合的朋友帮助我们旅行,实践,阅读,怀疑,记录一切可以扩展知觉的信息,在新媒体订阅号世界里得以重生。
我们相信日常生活本身就有着无限未被开发的神秘和入口,通向无数维度和场域中。任何已知和固有的经验都会令人变得狭隘,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自我创造,而我们为这样的人提供服务,为这样人提供经过审核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