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故事:与日本鬼子的短兵相接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图片发自App


母亲节,带着两位80多岁的老妈,赴惠民魏集古村落来了一次近距离的半日小闲游。因为两位老人虽说一向身体硬朗,但过多的“远足”怕会吃不消,几条三步一凳信步观赏中随时可供小憩的步行街,对两位老人还真是合适不过。

再者,作为两名标准的“30后”,那些青砖黛瓦的仿古建筑,充斥着浓郁民俗风情的各类手工物什,房前屋后穿街而过的入水台阶,隔着小街比邻而居的欢声笑语,一定会激起她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回忆。

果不其然,小街中,酿高粱酒的、腌酱菜的、做甜食的、卖麻花的、磨香油的、卖火烧的、打铁的、说书的、唱戏的……,与母亲描述中儿时的城里生活场景仿佛一致。于是,这一天的小街上,或许会有人留意过,两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手牵手当街感慨唏嘘,絮说遥远的童年……

其实母亲的童年记忆里曾经战火纷飞,颠沛流离。母亲出生于1938年的早春,这一年,日本鬼子长驱直入进了中原,到处战火纷飞,死伤无数。就在母亲出生的这几天里,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国军29军新八师蒋师长和熊参谋在上级命令下,亲手炸掉了郑州黄河大铁桥,挡住了鬼子装甲坦克部队大举开进中原的脚步。后来,到了6月份,又被迫掘开了花园口的黄河大堤,无边无际的洪水,不但挡住了鬼子,也淹死了数百万无辜的老百姓,当时,那些负责掘堤放水的官兵曾经在大堤上痛哭失声,长跪不起!

那里,正是母亲的故乡。

而我的姥爷,少年当兵,从河南商丘跟随冯玉祥将军几经辗转,到了山东济南,成为韩复榘手下的一名年轻军官。又从济南到沾化,平定土匪解放沾化城,后来到了黄河口利津洼,那里有一片片新建起的村庄,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军老兵。就在那片决堤的黄河水所冲刷淤积过的土地上,母亲度过了她曲折唏嘘的童年。

母亲的童年记忆中,深刻的记下了许多与日本鬼子“短兵相接”的画面,曾经令幼时的我听起来惊恐万分。

有一次,鬼子来了——全村吹号集合,妇幼老少大包袱小包裹,姥姥还煮了一盆鸡蛋(那时家境不错),和老姥姥怀里抱一个,一手牵一个,带着三个孩子,奔向野外的高粱地,那里有提前挖好的地洞!那时的乡村夜晚绝对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深一脚浅一脚跟随着一路扶老携幼的人群,静悄悄不敢说话,生怕鬼子发觉。地洞里漆黑潮湿,每隔几米远会与地面相通留下几个出气的小孔,如有孩子哭叫,会被捂上嘴巴。外面有游击队的巡逻,有一次,一群人待在地洞里时间较长,甚至有人带去了纺车!

有一次,鬼子进村来得突然——村里人来不及跑,也无处躲藏,姥姥抱着年幼的母亲,脸上身上涂满了锅底灰,听天由命!可是奇怪的是,院子里进来两三个鬼子,一个是军官的模样,呲着大金牙,叽哩哇啦,竟然从口袋里掏出了两颗糖,递给了瑟瑟发抖的母亲!这是日本入侵的早期,三光政策还没有开始。

有一次,鬼子扫荡进村,又是没来得及躲藏——有一邻家的小女孩名字就叫“闺女”,正好在院子里玩,两个鬼子进门后,对着“闺女姐姐”叽哩哇啦一通,伸出刺刀抵住胸口,惊恐的闺女姐姐一步步后退,吓得屋子里的母亲双手捂住脸,使劲闭上了眼睛!后来听着没动静了,从手指缝里看到闺女姐姐竟然一个人毫发无伤的站在那里,才知道两个万恶的鬼子心血来潮竟然只是把孩子吓唬了一通就走了!

再后来,解放前……解放后……,历经世事变迁,岁月淘洗,那些一纸难书的故事,成就了母亲苦难颠簸的一生!在那个家国命运动荡起伏的年月里,一段段匪夷所思难以言述的遭际,带来了个人命运的沉浮跌宕,以至于八十多岁的母亲回忆述说起某些场景时仍然会潸然泪下!

母亲的柜子里,仅存了姥爷民国时期的身份证和一部枕边书。我时常拿起这部厚厚的百岁旧书,看着这些晦涩的泛黄的竖体字,不胜唏嘘——时代车轮无声,母亲的记忆也正在远去,她老人家最大的心愿就是我把她的故事写成书,这仅仅是个小小的开篇。

                                                                        戚哲芬2018-05-21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的故事:与日本鬼子的短兵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