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点显不论何人、何时、何处、何缘、何心、何数,都能念佛,都能往生,都具念佛功能。
什么叫“都具念佛功能”呢?
主要讲我们的心。有人认为“我念佛念得心清净,这样念佛才可以往生,才有功德和效验;如果念佛时心中烦烦恼恼、杂念纷飞,只怕这样念佛没有效果,没有功德”——不是的。
任何时候,随便念一声佛号,功德、效果都一样。当然,有一种情况不一样,就是你不愿意往生。
从佛的立场来讲,他的功德仍然是那样的,但是你不认识,你不愿意往生,这是你的问题。
这几方面我们再来说明一下。
一、不论何人——男女、老幼、僧俗、善恶、平生、临终、中阴身、三恶道。
这些一切不论,只要念佛,都可以往生。在《净土圣贤录》《念佛感应录》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所以,任何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救度的对象,这叫“不论何人”。
二、不论何时——二六时中。
有人问念佛有没有时间限制,没有限制,早晚二六时中都可以念佛,没有障碍。
三、不论何处——佛堂、房间、浴厕,不论净秽之地。
不论在什么地点,都可以念佛。佛堂里可以念,房间里可以念,在卫生间也可以念。“啊?在卫生间也可以念啊?”是的,肯定地答复你。“那不好意思吧”,不好意思就默念。“不论净秽之地”,不论哪里,干净还是不干净,念佛都没有障碍。
对此,上人说了几点理由。
首先,你说哪里没有佛?
佛尽虚空遍法界,卫生间里也有佛,任何地方都有佛的存在。佛光普照,不会嫌你这里脏,佛不照你,不会的。佛本身是不垢不净的,不受我们的染污,我们再怎样清净、再怎样染污,对佛都没有影响。
其次,每个人都难择死地。你能选择在哪里死吗?
如果说卫生间不能念佛,有的老人上卫生间,便秘了,一使劲,结果脑溢血了。如果他没有平生业成,卫生间又不能念佛,那他当下不就轮回去了吗?
所以,任何地点都可以念佛,没有忌讳,因为佛是慈悲的。
总之,我们要养成念佛习惯,念念相续为要。
如果这里不能念、那里不能念,哪有地方能念佛呢?
按照一些人的讲法,一天几乎没有时间可以念佛了。说什么呢?抽完烟不能念佛。你又不戒烟,抽一根烟十多分钟,一天抽三包,哪有时间念佛呢?就没时间念佛了。吃完肉不干净,也不能念佛;上卫生间不干净,也不能念佛;屠宰场不干净,也不能念佛;房间里有块腊肉挂着,也不能念佛,你家里又没吃素,怎么办?没有地方念佛了。
念佛不选一切时处。我们走到阴森森的地方,比如墓地,还有菜市场的肉摊,不仅能念,而且更要念,那里阴气、杀气很重,如果不念佛,那些阴气就像苍蝇叮腐肉一样,都吸在我们身上,我们不念佛啊?
我们内心有无量劫贪瞋痴业习的种子,外面有缘分,内因外缘一和合,业障全部粘到身上了。所以,到了这样的地方赶紧念佛!我们一念佛,佛光就把我们保护住了,它吸也吸不上。念着佛号,我们身上就有光明,刚好周围的众生都能得度。
这些地方尤其不清净,更要念佛,一念佛就能利益众生。
念着佛,身上就像穿着铠甲,所谓“被弘誓铠”。如果不念佛,就像什么呢?就像大街上枪林弹雨,你一个肉身走过去,人家开枪,打的不就是你吗?如果你念佛,就像穿了防弹衣,六字名号把你保护得好好的,没有问题,不会中弹。
还有人说:“我今天请客户吃饭,我是念佛了,吃素了,但是这笔买卖很重要,他们还没吃素。我请了一桌荤食,我也不好意思念佛。”如果这时候不好意思念,荤食是你请的,是你花的钱,被吃的众生都找你。你得赶紧念佛!嘴上不管怎样,心里要使劲念。“看在你念的佛的面子上,不看僧面看佛面,就饶你了”。
所以,越是这些场合越要念佛。行善的人都要念佛,造罪的人还不念佛吗?行善的人多少在修一点福报,造罪的人都亏本,亏本的人更需要钱!挣了钱的人还需要钱呢,亏本的人不是更需要钱吗?
所以,造罪的人更要念佛。
人就是很颠倒。有位法师,出家前是开饭店的,我叫他念佛,他说:“我不念。”
为什么?“我要开饭店。”
我说:“人家不开饭店的都念佛了,你开荤食店、杀生店,更要念佛。”他说念佛等开素食店再念。
我说:“开素食店都念佛,你开荤食店不念佛,这不是颠倒吗?”
他为什么不念佛?他说:“我一念佛,这个店就开不下去了,我念佛怎么好杀生?我就杀不下去了,为了能够杀生,我不念佛。”
这不是颠倒吗?
但是,他毕竟没拧过阿弥陀佛。因为他妻子念佛,他最后连开四个店连倒四个店,他妻子说:“我念佛,把你的店都念倒,让你开不成,关掉!”
他觉得自己挺能干、很吃苦,“我不都是为了赚钱养家吗!”结果不知道妻子在后面拉他的后腿。这后腿拉得好,把他拉回来了,否则他就跑三恶道去了。
现在他出家成法师了,才知道:当初要是早念佛该多好。
四、不论何事——士农工商、行住坐卧、一切诸缘。
任何因缘下都可以念佛。就像刚才讲的,开荤食店也可以念。众生心里都有一本账,他也知道自己干的不是好事,一念佛、佛往那儿一供,就不能讲假话骗人了,就不能杀生了,这怎么好意思呢?但是,他没有觉悟,宁愿放心大胆地造业。
所以,佛真灵,真厉害,昙鸾大师就说:“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这不就是止恶吗?他为什么不敢念佛?他知道一念佛就没办法理直气壮地造恶了。
所以,只要家里供了佛,只要口中念了佛,不可能边念佛边喜欢造恶,不可能的。因为佛能止你的恶,佛的名号、佛的威德、佛的慈悲、佛的智慧、佛的善净功德——无贪善根、无瞋善根、无痴善根所形成的清净光、欢喜光、智慧光,自然能够让众生止恶向善。所以,只管叫他念佛。
我们教人念佛,一定要注意次第。
很多人教人念佛,一开始就说:“想学佛,皈依没有?吃素没有?受戒没有?”这几个大问题一问,对方就被这几个门槛绊倒了。
那应该怎么说?
“学佛好啊,现在还抽烟啊?没关系,点一炷香,念几句佛号消消业,好好念念佛;还没吃素啊?没关系,先念佛吧,佛是慈悲的——当然,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讲,你三高了,还是要注意一点身体。”
如果让他行大慈大悲不吃肉,他没那觉悟;说注意三高,他还觉得你关心他。让他先念佛再说。过了半年,他就来问了:“你搞了什么咒语,让我一念佛,现在怎么吃肉都没味道了,吃肉都想吐了?”
“这就对了!现在你吃素的机缘成熟了。”这样一说,他自然就会吃素。一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臭肉很香呢,你上来就叫他吃素,他就“我干脆佛也别念了”——还是先让他念佛再说。
不管什么事,都不会妨碍我们念佛。
有两句话: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只要我们心中真的有佛,我们就会自自然然地随忙随闲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我忘记念佛了,一忘记就是三个月”,这就是对极乐世界一点感情都没有。怎么可能一忘就是三个月呢?念佛到极乐世界,也不可能二十四小时忘记啊。就是说要念兹在兹,“我就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但是,干别的事,忙的时候,比如做财务的要记账,或者写文章的时候要思考,当然佛号就没有念了,放下来;甚至有时候撒野去玩,也忘了;有时候看电视,两只眼睛盯着看,这时候也忘记了。但是,一回过头来,马上佛号就提起来,自自然然会多念佛。
五、不论心境——善心恶心、定心散心、清净心、污秽心。
不论当下的心念是什么样的,不论是善心念还是恶心念,都可以念佛。“啊?我恶心也可以念佛?”对!你前念念恶,后念就念佛。恶念就像黑暗,念佛就是光明,你都在黑暗当中,还不点亮光明,那你怎么样?不被黑暗吞掉了吗?
所以,马上念佛,立即改转!
有的同修很为自己苦恼,说:“我一直都是很虔诚地在念佛,可是越是虔诚专一地念佛,越感觉自己妄想杂念非常多,过去、现在、未来,上穷碧落下黄泉,该想的想,不该想的也想,像这样的念佛,到底管不管用?”
每一句都管用!
为什么?
往生不是靠我们念佛的功夫,不是靠我们的心境,完完全全是靠这句名号!我们只要以我们这颗心,以我们这种根机、身份去念佛,当下就乘上佛的愿力,搭上佛的愿船,领受佛的功德,都能够往生!
不要因为有妄想杂念而担忧苦恼,甚至怀疑“我这样能往生吗?”如果这样的话,就是不了解净土宗,也就不是净土宗了。
下品下生将堕地狱,遇善知识教他念佛,或满十声,或只数声,随即命终往生极乐。他都往生,何况我们!我们虽有罪业,虽无功夫,但与他相比,高超很多,更能往生!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讲下品下生、下品中生、下品上生?
就是为了安我们的心啊!连下品下生将堕地狱的人,遇到善知识教念十声佛号都往生,还有谁不能往生?释迦牟尼佛一片苦心来给我们讲,我们还不安心、不了解,这不是把佛的慈悲心打水漂了吗?
净土法门本来就是要安我们的心的,而且让我们大安心、大满足。
所谓“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我们本来恐惧、担心:妄念很多,罪业很深,业障很厚,心又不清净……“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就是要安我们的心。
我们既然遇到这个法门,如果还有所苦恼,有所不安,那就表示:虽然念佛,但是不了解这个法门。
一旦了解,绝对安心、喜悦、欢喜。
这样的话,那就务必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多看净土宗丛书,因为很多问题在这些书中都有解答。
我们弘愿寺的书,像《第十八愿讲话》《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无条件的救度》《阿弥陀经核心讲记》等等,都可以看。如果眼睛不好,那就请一台播经机,里面有五百多个小时,随便听。
念佛不论心境,这一条非常重要。
很多人念佛,都在心上计较。各位,全错了!所谓“一向专念”,不要在自己的一亩二分地上计较,你计较不出啥东西,善导大师早就把你说明白了:
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你的小心思,有什么好计较的?都是一片黑暗,在一片黑暗当中找不到光明。
“善心、恶心”,善心不值得夸耀,恶心也不必太担心,只要有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不是以我们的心,而是以弥陀名号决定我们往生的。如果讲心的话,就是一个:信靠阿弥陀佛!依靠他!而不是盘算自己。如果你自己能盘算得了,何必念阿弥陀佛呢?靠你自己不就行了嘛!正因为自己靠不住,才要靠阿弥陀佛。
所以,我们这个法门不是修心的法门,而是换心的法门。
昨天为一位莲友取法名“佛换”,对了!彻底给你换了,因为你的心没有修的价值了。比如你开一部破车到了修理部,“帮我修修吧!”修理工一看,“我建议你别修了,修的钱比买部车还贵,这部车已经没有修的价值了!”
我们在六道轮回,把心交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看,“别修了,换一个!”“换一个什么?”“全新的!”把我们的心换一个佛的心好不好?
佛心是什么心?佛心就是愿生心。
你只要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变成了达摩大师了,你就变成二祖慧可了。二祖慧可说:“吾心不安,请师为我安心!”达摩大师说:“将心来,与汝安。”“觅心了不可得。”达摩大师说:“与汝安心竟。”就把你的心安好了。
我们也跑去了,“阿弥陀佛,我这个心贪瞋痴很多,你帮我修一修!”阿弥陀佛说:“别修了,换一个!”“那怎么换?”“愿往生极乐世界!”“我愿往生了!”“与汝换心竟。”已经换完了。
所以,我们各位,愿生极乐世界的心,绝对不是我们的凡夫心,凡夫心就喜欢抱儿子、抱孙子,搞五欲六尘,那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本来哪有那么虔诚愿生极乐世界?愿生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佛心,就是菩提心,就是清净心!
众生本来就是愿意轮回,就是搞五欲。
“我愿意去往生”,你哪有那么贤善愿意去往生?是阿弥陀佛三请四邀,邀了十个大劫,“你来往生吧”,五劫思惟的时候就呼唤说“欲生我国、欲生我国、欲生我国……”,阿弥陀佛这样呼唤还不行,又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跟你结缘,做你的父母,做你的儿子,然后为你流血、流汗,来救度你,跟你结了很深的缘分。
阿弥陀佛自己喊还不够,还邀请十方诸佛一起喊,还派来昙鸾大师、善导大师,说:“你来往生吧!你来往生吧!”你才跑来了,懵头懵脑地跑来了,“你们都愿往生?那我也愿往生吧!”
要知道,这个心绝对不是你能够生起来的,你在六道轮回,轮回这么长时间,居然还知道有个西方极乐世界,还愿意去往生,怎么可以想象?
各位,你们想过到月亮上吗?没有想过吧。有没有想过去火星玩一玩?没有想过。你不可能想这个问题,因为这不是你境界。
连太阳系你都没有想到,为什么能想到十万亿国土之外的极乐世界呢?那绝对是阿弥陀佛的佛心,是佛心让你壮了胆。
念佛人豪气冲天,眼界高远,这个娑婆世界都看不中;放眼望去,西方极乐世界,十万亿国土之外,就这么大口气。为什么?“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是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给我们壮的胆,不然凭什么讲“愿往生心”?所以,这就是菩提心。
很多人愿往生,前面讲“愿往生”,后面又开始退了。为什么?
他没有六字名号给他壮胆,他靠自己修的杂行、杂善,那个壮不了胆。“我愿往生——但是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往生”,说这话不就退失信心了吗?
我们专修念佛的,“我愿往生——一定往生!”
六、不论何数——从多向少,从少向多,彻至临终。出口就念,想到就念,念念不舍。
念佛不管数目,从多向少,从少向多,彻至临终。从现在开始,就一路念佛念到底,念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干什么?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要把念佛培养成习惯,所谓“熟处转生,生处转熟”,形成“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
凡夫最熟悉的是什么?就是五欲、烦恼;最陌生的是什么?就是念佛。我们把最熟悉的五欲尽量淡化,常常念佛,形成习惯,这就是“熟处转生,生处转熟”。学佛也只不过是“熟处转生,生处转熟”而已。
我们走路的时候,可以一步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坐在公交车上,也可以闭目念佛;开车的时候,也可以边开边念佛。为什么?对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这句佛号!所谓“世间虚假,唯佛是真”,那我们何必顾及旁人异样的目光呢?
当然,出家人比较方便,可以端坐闭目,拨着念珠念佛。如果是在家众,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也在那里端坐闭目、拨着念珠念佛,人家就觉得怪怪的。
不过,这个轻重缓急,可由自己选择。有心的话,可以不管旁人的眼光,这一点是不必妥协、不必迁就的。
慧净上人意思是说,不要管旁人怎么看,念佛是不必妥协、不能妥协、不能迁就的,这是我们根本的生命!
因为“世间虚假,唯佛是真”,那我们何必顾及旁人异样的眼光呢?我们不仅不顾忌,还感到自豪,“就是跟你不一样!”就像小天鹅跑到小鸭堆里,小鸭都投来异样的目光:“你怎么跟我们长得不一样?你是丑小鸭,你这么丑!”
《丑小鸭》的故事大家听过吗?白天鹅长大了,越长越美,跟小鸭当然就不一样了。“我跟你们就是不一样,种不一样嘛。”冲天而飞。鸭子们在地上一看,曾经的丑小鸭,现在已经是白天鹅了,随它的父母、哥哥姐姐们冲宵而上,飞走了。
在娑婆世界,不念佛的人,他们就是小鸭;咱们念佛的,也是小鸭,是“丑小鸭”,其实是白天鹅。到临终的时候,各位,那真是自在得不得了!冲天一飞,到达极乐!
精彩回顾
请您听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净土行人不可不读的一部伟大著作
《观经四帖疏》纲要(收藏版)
全文收藏|《〈观经〉教眼》讲记
怎样读《观经四帖疏》
《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原文+视频)
《观经四帖疏》序分义(原文+视频)
收藏版|《观经》要义(视频)
《观经四帖疏》“就行立信文”叩问
《观经四帖疏》精要摘录(收藏版)
《观经》以韦提夫人为对告众之深义
试析《观经疏》“化前序”
大经三辈与观经九品之同异